穿越强国之末代公主_分卷阅读_91(1 / 3)
她送的礼物是很多套文房四宝,看上去体积不小,但既然那位孔先生教的是国学,那么这些哪怕是每个学生散发一套,也很快就散下去散完了,他肯定不会不收的。
叫人送文房四宝还有个另外的用意:毕竟现如今钢笔铅笔大行其道,反而是国学里的毛笔宣纸,产量和卖出的用量日渐萎靡,瞿凝就是想借这件事来表明她的立场,她从来不愿孔孟之道完全凋零。
而看起来,孔景梵似乎是明白了她的用意,所以他收下了她的礼物,跟她约好了时间在私宅见面。
约在私宅见面和约在办公地点或者别的吃饭的地方不一样,这本来就是一种友好的暗示,瞿凝得到了他的回复,心里微微一松,再上门去吃饭那一天,就随便穿了一身复古款的唐装,也没带什么太多礼物,手里拎了一壶女儿红,一摇一晃的亲自上门去“蹭饭”。
老先生住的是个四合院,地方不大,只他跟妻子两个人,瞿凝去敲门的时候,是那头发已经花白了的老夫人亲自来开的门,过来将她迎了进去。
两个人一边走一边唠嗑了几句家常,那位老夫人也不知道是不是得了孔先生的准话,对她说话就极是随意,并不见太多隐瞒。
她将瞿凝带来的女儿红接了过去,笑道:“这是我们家老头子最喜欢的酒,可惜南方那边多一些,到了这北方,酒就多了豪侠粗犷之气,老头子几乎一杯就倒,如此他约莫也就十年未谋一醉了,倒是要多谢少夫人了。”
瞿凝笑道:“我知道老先生爱酒,故此我也就不多客气了,带一瓶酒来免得空手。”
两个人寒暄了一番,瞿凝已经听明白了他们家的情况:这对夫妻没有孩子,老头儿就把他那些学生当孩子一样对待,始终一夫一妻,也不谈什么传宗接代之类。
老夫人说着说着就开始擦眼角,声音里多了几分哽咽,说到前几年他们回孔家还要被留难讥讽,索性后来也就不再回去了,只一心将根扎在了东北。
瞿凝心里很是感慨:都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多少男人挂在嘴边变成玩女人包小三的名言?偏偏像这位孔景梵这样专注儒家学说的大儒,倒念着“糟糠之妻不可弃”,始终一夫一妻,如今也甘于清贫。
她心里,还未和那位老先生见面,就已经对他多了几分说不出的尊重:在很多情况下,私德和公事上的能力虽然不能画上等号,但毫无疑问的,一个私德非常高尚的人,他至少是一个摆脱了低级趣味,和三观正常能合理的沟通的人。
瞿凝由这位老夫人带着,在他们家里稍稍参观了一番,他们家中最多的就是各种书文和典籍,几乎可以说是汗牛充栋,有些绝版的书籍,在宫中大约都没留下原本了,偏偏这位老先生这里却还能找得到。
根据老夫人说,这是这位老先生在几十年间陆续收集下来的,平日里也不禁他那些学生来看书和摘抄,只是须得原样归还而已。
走了一圈,老夫人就告辞去了后院厨房端饭菜,瞿凝去了饭厅等那位孔老先生---人家还在大学里还没赶回家呢。
要说是别的人,瞿凝怕是要以为对方是给她一个下马威故意迟到拿乔了,但这次,她却完全没有这么想。
没在饭厅枯坐多久呢,大约只过了小一刻钟的时间,一个矮矮瘦瘦的老头儿夹着公文包匆匆忙忙的走进来,面上还带着几分焦灼,额头上还有微微的汗珠,虽然个子不高,但一身凛然正气却有种风骨和傲气,他走进来刚和瞿凝对上眼,就立刻微微一揖,瞿凝慌忙止住,听对方抱歉道:“少夫人,老朽回来迟了,实在抱歉。”他将手里的公文包放在了桌子上,“劳少夫人久候,学生临时有事,老朽实在是当时脱不开身。”
“不妨事,”瞿凝笑道,“我如今不过是个闲人,便是多等一刻也是不碍的,教书育人是大事,老先生万勿觉得我打扰才好。”
老头儿闻言笑了。
☆、第101章 孔孟(2)
在孔景梵家里用了简单的便饭,老夫人开了酒来,瞿凝陪着饮了两杯,正是微醺。
饭后,老夫人去了收拾碗筷,她和孔景梵去了对方的书房,老先生打量了她两眼,眯着眼睛道:“少夫人来找老朽,肯定不是为了吃一顿饭这么简单吧?”
瞿凝点了点头。
她的笑容里带着些微的狡黠:“那老先生您觉得我来是为了什么呢?您既然肯见我,肯定猜到了我想说什么吧?”
老先生点了点头,闭起眼睛悠悠说道:“老朽虽然蜗居东北,但托赖现在发达的新闻业,对国内大事还是略知一二的。少夫人在京中谋划种种,老朽也略有耳闻。”他忽然睁开了眼睛,直视瞿凝的目光里,闪烁着一种考量的光芒,“少夫人那篇讨孔檄文,老朽也读过……”
瞿凝微微一愕。
他说的“讨孔檄文”,指的就是在京都那场舆论战里,她写的讨伐孔孟的那篇文章,回想起来,虽然那篇文只为抛砖引玉,但实际上却无形之中,将她划到了“西化”的那一侧。
若这位老先生读过那篇文章,那他还肯见她,这其中的意味,就值得深思了。
瞿凝拱了拱手,她这时候也不多做虚言了:“老先生若是知道那时候发生的事情,那您也就能明白,我写那篇文章的初衷,并不是为了反儒,相反的,我是想纠正后人在解读孔孟之道时候的谬误,毕竟‘孔子父母野合而生孔子’这样的事情,连史记之中都有记载,而孟子的私德有亏,也并非我的凭空捏造。所以我当时下笔所写的,并不是为了将孔孟儒家一棍子打死,而是希望能够纠正后人‘矫枉过正’的问题,当然,可能我的做法是激进了一些。”
老先生看了她一眼,半响点了点头:“……存天理,灭人欲这样的说法,我也是不赞同的。若不是因为少夫人并不是我之前想的那种人,我也并不会答应今日见你一面。”他顿了一顿,很诚挚的看向她,直白的问道,“但少夫人你想好了么,你到底打算怎么做?你想打动老朽,光光靠嘴巴是不够的。” ↑返回顶部↑
叫人送文房四宝还有个另外的用意:毕竟现如今钢笔铅笔大行其道,反而是国学里的毛笔宣纸,产量和卖出的用量日渐萎靡,瞿凝就是想借这件事来表明她的立场,她从来不愿孔孟之道完全凋零。
而看起来,孔景梵似乎是明白了她的用意,所以他收下了她的礼物,跟她约好了时间在私宅见面。
约在私宅见面和约在办公地点或者别的吃饭的地方不一样,这本来就是一种友好的暗示,瞿凝得到了他的回复,心里微微一松,再上门去吃饭那一天,就随便穿了一身复古款的唐装,也没带什么太多礼物,手里拎了一壶女儿红,一摇一晃的亲自上门去“蹭饭”。
老先生住的是个四合院,地方不大,只他跟妻子两个人,瞿凝去敲门的时候,是那头发已经花白了的老夫人亲自来开的门,过来将她迎了进去。
两个人一边走一边唠嗑了几句家常,那位老夫人也不知道是不是得了孔先生的准话,对她说话就极是随意,并不见太多隐瞒。
她将瞿凝带来的女儿红接了过去,笑道:“这是我们家老头子最喜欢的酒,可惜南方那边多一些,到了这北方,酒就多了豪侠粗犷之气,老头子几乎一杯就倒,如此他约莫也就十年未谋一醉了,倒是要多谢少夫人了。”
瞿凝笑道:“我知道老先生爱酒,故此我也就不多客气了,带一瓶酒来免得空手。”
两个人寒暄了一番,瞿凝已经听明白了他们家的情况:这对夫妻没有孩子,老头儿就把他那些学生当孩子一样对待,始终一夫一妻,也不谈什么传宗接代之类。
老夫人说着说着就开始擦眼角,声音里多了几分哽咽,说到前几年他们回孔家还要被留难讥讽,索性后来也就不再回去了,只一心将根扎在了东北。
瞿凝心里很是感慨:都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多少男人挂在嘴边变成玩女人包小三的名言?偏偏像这位孔景梵这样专注儒家学说的大儒,倒念着“糟糠之妻不可弃”,始终一夫一妻,如今也甘于清贫。
她心里,还未和那位老先生见面,就已经对他多了几分说不出的尊重:在很多情况下,私德和公事上的能力虽然不能画上等号,但毫无疑问的,一个私德非常高尚的人,他至少是一个摆脱了低级趣味,和三观正常能合理的沟通的人。
瞿凝由这位老夫人带着,在他们家里稍稍参观了一番,他们家中最多的就是各种书文和典籍,几乎可以说是汗牛充栋,有些绝版的书籍,在宫中大约都没留下原本了,偏偏这位老先生这里却还能找得到。
根据老夫人说,这是这位老先生在几十年间陆续收集下来的,平日里也不禁他那些学生来看书和摘抄,只是须得原样归还而已。
走了一圈,老夫人就告辞去了后院厨房端饭菜,瞿凝去了饭厅等那位孔老先生---人家还在大学里还没赶回家呢。
要说是别的人,瞿凝怕是要以为对方是给她一个下马威故意迟到拿乔了,但这次,她却完全没有这么想。
没在饭厅枯坐多久呢,大约只过了小一刻钟的时间,一个矮矮瘦瘦的老头儿夹着公文包匆匆忙忙的走进来,面上还带着几分焦灼,额头上还有微微的汗珠,虽然个子不高,但一身凛然正气却有种风骨和傲气,他走进来刚和瞿凝对上眼,就立刻微微一揖,瞿凝慌忙止住,听对方抱歉道:“少夫人,老朽回来迟了,实在抱歉。”他将手里的公文包放在了桌子上,“劳少夫人久候,学生临时有事,老朽实在是当时脱不开身。”
“不妨事,”瞿凝笑道,“我如今不过是个闲人,便是多等一刻也是不碍的,教书育人是大事,老先生万勿觉得我打扰才好。”
老头儿闻言笑了。
☆、第101章 孔孟(2)
在孔景梵家里用了简单的便饭,老夫人开了酒来,瞿凝陪着饮了两杯,正是微醺。
饭后,老夫人去了收拾碗筷,她和孔景梵去了对方的书房,老先生打量了她两眼,眯着眼睛道:“少夫人来找老朽,肯定不是为了吃一顿饭这么简单吧?”
瞿凝点了点头。
她的笑容里带着些微的狡黠:“那老先生您觉得我来是为了什么呢?您既然肯见我,肯定猜到了我想说什么吧?”
老先生点了点头,闭起眼睛悠悠说道:“老朽虽然蜗居东北,但托赖现在发达的新闻业,对国内大事还是略知一二的。少夫人在京中谋划种种,老朽也略有耳闻。”他忽然睁开了眼睛,直视瞿凝的目光里,闪烁着一种考量的光芒,“少夫人那篇讨孔檄文,老朽也读过……”
瞿凝微微一愕。
他说的“讨孔檄文”,指的就是在京都那场舆论战里,她写的讨伐孔孟的那篇文章,回想起来,虽然那篇文只为抛砖引玉,但实际上却无形之中,将她划到了“西化”的那一侧。
若这位老先生读过那篇文章,那他还肯见她,这其中的意味,就值得深思了。
瞿凝拱了拱手,她这时候也不多做虚言了:“老先生若是知道那时候发生的事情,那您也就能明白,我写那篇文章的初衷,并不是为了反儒,相反的,我是想纠正后人在解读孔孟之道时候的谬误,毕竟‘孔子父母野合而生孔子’这样的事情,连史记之中都有记载,而孟子的私德有亏,也并非我的凭空捏造。所以我当时下笔所写的,并不是为了将孔孟儒家一棍子打死,而是希望能够纠正后人‘矫枉过正’的问题,当然,可能我的做法是激进了一些。”
老先生看了她一眼,半响点了点头:“……存天理,灭人欲这样的说法,我也是不赞同的。若不是因为少夫人并不是我之前想的那种人,我也并不会答应今日见你一面。”他顿了一顿,很诚挚的看向她,直白的问道,“但少夫人你想好了么,你到底打算怎么做?你想打动老朽,光光靠嘴巴是不够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