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唐_第219章(1 / 2)
李从嘉也没跟人商议,直接定下了规定:枢密使的位置由皇帝兼任。
这一道命令让所有人都看出来,李从嘉这是铁了心的要将皇权掌握在自家手里,没有人开口争,主要是不敢争,也没人有能力争。
枢密副使一共设两个,李从嘉抬手就把它们给了李弘冀和李平。
至于李弘冀身上那个什么宰执的官职,肯定是没有了,不过李弘冀看得出,这个枢密副使的位置比那个什么宰执强得多,至于剩下的官职自然要细细商议,尤其是军事法庭,一定要小心。
这些都是细致活,李从嘉要做的就是把握大方向,反正下面人做的不和他心意,他就不同意,现在他说了算,爱咋咋地。
内阁算是被直接大砍一刀,权利被分出去许多,但是周宗等人却是松了口气的,内阁看上去风光,一旦弄不好就容易戳到当权者的炸点,尤其是首辅,位高权重看上去风光,然而一旦被皇帝忌惮,除非是能够势压皇帝那种,否则就等着被收拾吧。
在经历最初的大调整之后,肃州算是整体步入了正轨,再加上瓜州和沙州需要梳理,整个大唐一忙就忙了一个夏天。
等到秋风吹来的时候,李从嘉之前在甘州埋下的钉子也算是起了作用,比起大唐的欣欣向荣,甘州那边显然开始走下坡路。
顺化可汗并不仁慈,对于敢起兵造反的,直接就派兵剿灭,不招安,甚至连俘虏都不要,有一个算一个全部都杀掉。
李从嘉知道之后不由得咋舌,他都对敌人都不敢这么干,顺化可汗对自己的子民这么凶残,将来肯定会有反弹。
不过,现在看来反弹还没来,除了田大郎带领的那一支起义军因为有李从嘉的暗中支援,还能继续跟顺化可汗打游击战,其他的起义军倒是真的被扑灭了。
田大郎这一支军队搞得顺化可汗很暴躁,给下面人下了死命令,抓不回起义军首领,就让他们提头来见。
韩俦看火候差不多,就开始买通甘州上层官员,透露出消息,说起义军之所以能够支撑到现在,完全是因为有楼兰王在支持。
顺化可汗对此本来是持怀疑态度的,毕竟赵匡胤最近一直在中原那边搞风搞雨,跟周国死磕,怎么可能还有余力来对付甘州?
顺化可汗的儿子景琼倒是开口问道:“莫非……是有人栽赃嫁祸?”
那么问题就来了,栽赃嫁祸的是谁呢?
最有动机的一个党项,一个肃州龙氏,哦,或者不该称龙氏了,而是肃州李氏,肃州是李氏党项也是李氏,难道这两家有什么关联?
只是在顺化可汗的眼中,无论是党项还是肃州,都是贫瘠的代名词,这些时日以来那支叛军的消耗并不少,肃州虽然新得了瓜州和沙州,可那两州也不富裕,打仗还消耗了许多。
顺化可汗思考许久,还是下达了一个再仔细观察的命令。
然而韩俦早就考虑到这一点,跟田大郎约好,故意放进来了几个奸·细,田大郎本来就是周国人,对赵匡胤更是熟悉的很,奸·细传回去的情报有鼻子有眼,顺化可汗到底是相信了赵匡胤在搞事,田大郎和韩俦见事情差不多,趁着一次战斗的时候,田大郎诈死脱离,跟韩俦一起回到了肃州。
没有了主心骨的起义军自然是被消灭的干干净净,起义军被消灭之后,顺化可汗就对着赵匡胤举起了屠刀。
第112章
赵匡胤在见到顺化可汗派来要捉拿他的使臣的时候, 整个人都是茫然的, 他就怕甘州回鹘给他找事儿, 所以最近一应的供奉全都不短缺,可顺化可汗怎么还是翻脸了?
不过很快他就知道了原因——据说是他要谋逆。
赵匡胤整个人都被气笑了, 他如果要谋逆就不可能轻易对周国用兵,不管怎么说周国都是他生长的国家,对这个国家吹响进攻的号角, 赵匡胤本人也是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的。
可是如同李从嘉一样, 他也不甘心就这样窝在西北蛮荒之地,而他与周国如今已经势成水火, 想要投降都不可能,只能打,而这个时候顺化可汗发难,难道是想来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赵匡胤是不可能这么简单就跟着使臣走的, 谋反的罪名都下来了, 他一旦进了删丹,那就别想囫囵个的出来。
至于使者说的什么人证物证俱全, 赵匡胤又不傻, 一想就知道他是背了黑锅,当然这个黑锅是谁甩过来的他就不清楚了, 不过有很大可能是肃州,毕竟肃州那边刚刚经历了一场战争,正是休养生息的时候, 不会轻易动兵。
但是李从嘉一直视甘州回鹘为眼中钉肉中刺,他自己不能动手,自然就要想方设法的借刀杀人。对此赵匡胤除了骂两句娘之外也没别的办法,李从嘉这一手玩的太漂亮,也是赵匡胤最近忙得焦头烂额,没有过多思考肃州那边,谁能知道李从嘉隔着一个甘州还能给他找麻烦呢?
不过这些都是赵匡胤的推断,就算他跟顺化可汗说,估计顺化可汗也未必会信,或者药罗葛仁裕想要借着这个机会拿下他也说不定,于是赵匡胤干脆利落的就砍掉了使者的脑袋。 ↑返回顶部↑
这一道命令让所有人都看出来,李从嘉这是铁了心的要将皇权掌握在自家手里,没有人开口争,主要是不敢争,也没人有能力争。
枢密副使一共设两个,李从嘉抬手就把它们给了李弘冀和李平。
至于李弘冀身上那个什么宰执的官职,肯定是没有了,不过李弘冀看得出,这个枢密副使的位置比那个什么宰执强得多,至于剩下的官职自然要细细商议,尤其是军事法庭,一定要小心。
这些都是细致活,李从嘉要做的就是把握大方向,反正下面人做的不和他心意,他就不同意,现在他说了算,爱咋咋地。
内阁算是被直接大砍一刀,权利被分出去许多,但是周宗等人却是松了口气的,内阁看上去风光,一旦弄不好就容易戳到当权者的炸点,尤其是首辅,位高权重看上去风光,然而一旦被皇帝忌惮,除非是能够势压皇帝那种,否则就等着被收拾吧。
在经历最初的大调整之后,肃州算是整体步入了正轨,再加上瓜州和沙州需要梳理,整个大唐一忙就忙了一个夏天。
等到秋风吹来的时候,李从嘉之前在甘州埋下的钉子也算是起了作用,比起大唐的欣欣向荣,甘州那边显然开始走下坡路。
顺化可汗并不仁慈,对于敢起兵造反的,直接就派兵剿灭,不招安,甚至连俘虏都不要,有一个算一个全部都杀掉。
李从嘉知道之后不由得咋舌,他都对敌人都不敢这么干,顺化可汗对自己的子民这么凶残,将来肯定会有反弹。
不过,现在看来反弹还没来,除了田大郎带领的那一支起义军因为有李从嘉的暗中支援,还能继续跟顺化可汗打游击战,其他的起义军倒是真的被扑灭了。
田大郎这一支军队搞得顺化可汗很暴躁,给下面人下了死命令,抓不回起义军首领,就让他们提头来见。
韩俦看火候差不多,就开始买通甘州上层官员,透露出消息,说起义军之所以能够支撑到现在,完全是因为有楼兰王在支持。
顺化可汗对此本来是持怀疑态度的,毕竟赵匡胤最近一直在中原那边搞风搞雨,跟周国死磕,怎么可能还有余力来对付甘州?
顺化可汗的儿子景琼倒是开口问道:“莫非……是有人栽赃嫁祸?”
那么问题就来了,栽赃嫁祸的是谁呢?
最有动机的一个党项,一个肃州龙氏,哦,或者不该称龙氏了,而是肃州李氏,肃州是李氏党项也是李氏,难道这两家有什么关联?
只是在顺化可汗的眼中,无论是党项还是肃州,都是贫瘠的代名词,这些时日以来那支叛军的消耗并不少,肃州虽然新得了瓜州和沙州,可那两州也不富裕,打仗还消耗了许多。
顺化可汗思考许久,还是下达了一个再仔细观察的命令。
然而韩俦早就考虑到这一点,跟田大郎约好,故意放进来了几个奸·细,田大郎本来就是周国人,对赵匡胤更是熟悉的很,奸·细传回去的情报有鼻子有眼,顺化可汗到底是相信了赵匡胤在搞事,田大郎和韩俦见事情差不多,趁着一次战斗的时候,田大郎诈死脱离,跟韩俦一起回到了肃州。
没有了主心骨的起义军自然是被消灭的干干净净,起义军被消灭之后,顺化可汗就对着赵匡胤举起了屠刀。
第112章
赵匡胤在见到顺化可汗派来要捉拿他的使臣的时候, 整个人都是茫然的, 他就怕甘州回鹘给他找事儿, 所以最近一应的供奉全都不短缺,可顺化可汗怎么还是翻脸了?
不过很快他就知道了原因——据说是他要谋逆。
赵匡胤整个人都被气笑了, 他如果要谋逆就不可能轻易对周国用兵,不管怎么说周国都是他生长的国家,对这个国家吹响进攻的号角, 赵匡胤本人也是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的。
可是如同李从嘉一样, 他也不甘心就这样窝在西北蛮荒之地,而他与周国如今已经势成水火, 想要投降都不可能,只能打,而这个时候顺化可汗发难,难道是想来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赵匡胤是不可能这么简单就跟着使臣走的, 谋反的罪名都下来了, 他一旦进了删丹,那就别想囫囵个的出来。
至于使者说的什么人证物证俱全, 赵匡胤又不傻, 一想就知道他是背了黑锅,当然这个黑锅是谁甩过来的他就不清楚了, 不过有很大可能是肃州,毕竟肃州那边刚刚经历了一场战争,正是休养生息的时候, 不会轻易动兵。
但是李从嘉一直视甘州回鹘为眼中钉肉中刺,他自己不能动手,自然就要想方设法的借刀杀人。对此赵匡胤除了骂两句娘之外也没别的办法,李从嘉这一手玩的太漂亮,也是赵匡胤最近忙得焦头烂额,没有过多思考肃州那边,谁能知道李从嘉隔着一个甘州还能给他找麻烦呢?
不过这些都是赵匡胤的推断,就算他跟顺化可汗说,估计顺化可汗也未必会信,或者药罗葛仁裕想要借着这个机会拿下他也说不定,于是赵匡胤干脆利落的就砍掉了使者的脑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