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臣(作者:蔡某人)_分卷阅读_130(3 / 4)
没带一兵一卒,手中也没武器,施施然跳下船,信步而来,如入无人之境,这般从容,看得西军虎视眈眈,无数双警惕的眼睛刀子一样扎在李元之身上,李元之也不惧,大大方方告诉上前拔刀阻拦的侍卫说道:
“某乃李元之,奉大将军命而来。”
见到高景玉,李元之把他稍一打量:哦,很是憔悴,不过那一双锐目还是沉毅得很呐,大将风范一点不折。
他朝高景玉打了个揖,还没开口,就被高景玉的都帐先声夺人给喝斥了:
“你是来游说羞辱我大行台的吗?!”
李元之温和笑笑,把羽扇诚意十足地一呈:“大将军仰慕行台已久,某前来,为大将军求贤,大将军言行台有名士之风,特深诫要以名士之礼相待。”
高景玉不接,自嘲冷笑:“倘若出降,何来名士之风?”
李元之摇头:“大行台既肯见某,那就是心系全城,舍一己荣辱,不是名士又是什么?”说着,做出个借一步说话的样子,高景玉会意,屏退了左右,李元之便直截了当说了:
“其一,大行台昔年,视大相国为国贼,追随孝武出奔关中,可如今,孝武死于贺赖鸩杀,那么贺赖又是什么?其二,大行台自领数万部曲坚持出颍川而守,贺赖虽遣援兵,为何早不来,晚不来,等水淹了道路困不能行,才姗姗来迟?最终又无功而返?”
话不多说,只此两条,一下全中要害,说的高景玉哑口无言,竟没法反驳,李元之观他神色,见机又把白羽扇一奉:
“此大将军随身之物,今赠与行台,愿行台他日成比肩周郎的万世不朽功业,他日,便是封狼居胥,助明君一统南北,板荡天下,全不世霸业,也未可知!”
不错,那确实是身为武将者,最至高无上的荣誉了,高景玉心头怅然,眉眼间,沧桑几许,他回头望了一眼这座嵌在中原大地在舆图上朝河洛平原突出的城池,水波粼粼,人畜半死,远处是碗口粗高大油亮的绿杨,却不知伫立了多少载,又看遍了多少王朝更迭,世事变迁。
唯有这片土地,几经易手,还自岿然不动。
青山常在,绿水长流,他愀然不语,默默接过白羽扇,一句话也没说。
李元之心头一松,笑着上前执手,同高景玉一道下山上船,一路畅行,顷刻间,就瞧见了大楼船上迎风而立的晏清源,正把千里眼一收,好整以暇地等他俩人小舟一靠近,对李元之把眼睛一眨,蹙眉淡笑:
“吾梦验矣。”
眉梢一抹恣肆,穿云度水,那是何等的风流快意!
这两人一现身,随之好一阵山呼海啸拔地而起,结成人浪,声达于天,后面紧跟高景玉而来的一干裨将,则黯然不语。
李元之笑着给高景玉让条路,引见说:
“大行台,这就是大将军。”
自从大相国晏垂过世,在西军口中,已经习惯把晏清源称作“晏相”,此刻,高景玉上前一施礼,按李元之口中称呼来:“大将军。”
“行台多礼。”晏清源伸手一扶,客气非常,目光在他那张并不见喜色的脸上一转,含笑说道:“十载未见,行台风姿依旧,家父在时,对行台已心存仰慕,今日我能得行台,可慰平生,幸甚至哉!”
方才一路而来,人群闪开之际,高景玉已经暗自把晏清源打量了个遍。西入关中之前,高景玉在和晏垂交手时,晏清源跟在身边,彼时,是个十二三岁的少年郎,如今再见,眉目轮廓恍如旧年,只是,这气度俨然是一方霸主,早无需仰仗父辈庇护。
而他,却是半生已过,眼前的年轻人,才是旭日东升。
同他父亲对抗的那些年,转瞬间,都已经消失在光阴深处了,兜兜转转的,自己还是做了眼前这个俊秀异常年轻人的降将。
流光容易把人抛。
高景玉心头苦涩,于是,淡然说道:“某已过知天命,大将军才是明日可期。”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大行台不必自叹奈何,明日同样可期。”晏清源说完,解下高景玉腰间佩刀,递给李元之,笑吟吟道:
“参军,使卿常获此利。”
两人相视一笑,这个时候,其他人才明白晏清源所说梦境深意何在,纷纷笑着上前执礼道贺不已。 ↑返回顶部↑
“某乃李元之,奉大将军命而来。”
见到高景玉,李元之把他稍一打量:哦,很是憔悴,不过那一双锐目还是沉毅得很呐,大将风范一点不折。
他朝高景玉打了个揖,还没开口,就被高景玉的都帐先声夺人给喝斥了:
“你是来游说羞辱我大行台的吗?!”
李元之温和笑笑,把羽扇诚意十足地一呈:“大将军仰慕行台已久,某前来,为大将军求贤,大将军言行台有名士之风,特深诫要以名士之礼相待。”
高景玉不接,自嘲冷笑:“倘若出降,何来名士之风?”
李元之摇头:“大行台既肯见某,那就是心系全城,舍一己荣辱,不是名士又是什么?”说着,做出个借一步说话的样子,高景玉会意,屏退了左右,李元之便直截了当说了:
“其一,大行台昔年,视大相国为国贼,追随孝武出奔关中,可如今,孝武死于贺赖鸩杀,那么贺赖又是什么?其二,大行台自领数万部曲坚持出颍川而守,贺赖虽遣援兵,为何早不来,晚不来,等水淹了道路困不能行,才姗姗来迟?最终又无功而返?”
话不多说,只此两条,一下全中要害,说的高景玉哑口无言,竟没法反驳,李元之观他神色,见机又把白羽扇一奉:
“此大将军随身之物,今赠与行台,愿行台他日成比肩周郎的万世不朽功业,他日,便是封狼居胥,助明君一统南北,板荡天下,全不世霸业,也未可知!”
不错,那确实是身为武将者,最至高无上的荣誉了,高景玉心头怅然,眉眼间,沧桑几许,他回头望了一眼这座嵌在中原大地在舆图上朝河洛平原突出的城池,水波粼粼,人畜半死,远处是碗口粗高大油亮的绿杨,却不知伫立了多少载,又看遍了多少王朝更迭,世事变迁。
唯有这片土地,几经易手,还自岿然不动。
青山常在,绿水长流,他愀然不语,默默接过白羽扇,一句话也没说。
李元之心头一松,笑着上前执手,同高景玉一道下山上船,一路畅行,顷刻间,就瞧见了大楼船上迎风而立的晏清源,正把千里眼一收,好整以暇地等他俩人小舟一靠近,对李元之把眼睛一眨,蹙眉淡笑:
“吾梦验矣。”
眉梢一抹恣肆,穿云度水,那是何等的风流快意!
这两人一现身,随之好一阵山呼海啸拔地而起,结成人浪,声达于天,后面紧跟高景玉而来的一干裨将,则黯然不语。
李元之笑着给高景玉让条路,引见说:
“大行台,这就是大将军。”
自从大相国晏垂过世,在西军口中,已经习惯把晏清源称作“晏相”,此刻,高景玉上前一施礼,按李元之口中称呼来:“大将军。”
“行台多礼。”晏清源伸手一扶,客气非常,目光在他那张并不见喜色的脸上一转,含笑说道:“十载未见,行台风姿依旧,家父在时,对行台已心存仰慕,今日我能得行台,可慰平生,幸甚至哉!”
方才一路而来,人群闪开之际,高景玉已经暗自把晏清源打量了个遍。西入关中之前,高景玉在和晏垂交手时,晏清源跟在身边,彼时,是个十二三岁的少年郎,如今再见,眉目轮廓恍如旧年,只是,这气度俨然是一方霸主,早无需仰仗父辈庇护。
而他,却是半生已过,眼前的年轻人,才是旭日东升。
同他父亲对抗的那些年,转瞬间,都已经消失在光阴深处了,兜兜转转的,自己还是做了眼前这个俊秀异常年轻人的降将。
流光容易把人抛。
高景玉心头苦涩,于是,淡然说道:“某已过知天命,大将军才是明日可期。”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大行台不必自叹奈何,明日同样可期。”晏清源说完,解下高景玉腰间佩刀,递给李元之,笑吟吟道:
“参军,使卿常获此利。”
两人相视一笑,这个时候,其他人才明白晏清源所说梦境深意何在,纷纷笑着上前执礼道贺不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