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攻略(清穿)_分卷阅读_92(2 / 2)
第87章 番外二
东方既白, 白露未晞,微微深蓝的天幕上, 依稀还有几颗明明暗暗的星子。
空气里还带着淡淡的凉意, 整个京城都处在安静之中, 只有挂着标志的各府的马车陆陆续续的向紫禁城而去。
太和殿外的钟楼上, 蟠龙钟厚重的钟声响过三声之后,候在太和殿在文武百官陆续走进了太和殿,低垂着眉眼站在自己的位置上。
“皇上驾到——”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躬身而立的大臣们听到通报, 各自都收敛了心思, 向上首的青年帝王行礼。
承平帝胤礽看着下首跪着的大臣们, 面色平淡, 与当初的康熙越来越相似,低沉的声音响起“众卿平身。”
大臣们眼观鼻鼻观心的站了起来, 各自站在自己的位置上, 这个登基不过三年的帝王身上的威仪越来越重了,有时候他们好像看到了当初的太上皇, 这也让这些大臣们行事越发谨慎了, 毕竟如果皇帝势弱, 大臣们强势一些没什么,但是皇帝强势, 大臣还没有眼色的话, 那可就是找死了。
况且这位是正统登基, 太上皇禅位, 背后还有太上皇这座大佛, 而不是靠着他们这些大臣上位的,对他们可没有什么情分,没看到明珠和索额图两位相爷相继被皇上整治,如今也老老实实的吗?
“众位卿家可有事启奏?”胤礽平淡的开口问道,这也是如今每次上朝的例行公事了。
主管科举的吏部右侍郎向前一步“臣有本奏”说着,吏部右侍郎缓缓开口“皇上已经登基三年,国家清明,政局稳定,臣请开恩科,广纳贤士。”
胤礽看了眼这个吏部右侍郎,这个是他的人,倒也不蠢,通过他的暗示就知道了该说什么,毕竟如今朝上大多都是老臣,他也想培养一批自己的心腹。胤礽心中想着,面上微微有了一丝兴趣“此事可行,只是不知要派哪几位爱卿来负责此事?”
听到上首皇上的话,几位负责科举的大臣们都开始自荐,毕竟负责这件事,就是未来朝臣的座师,也多一份人脉。
胤礽看着这些大臣们争来争去,微微有些出神。
想来当初皇父也是这样,独自坐在这高高在上的龙椅上,看着下边的人为了利益争吵,而自己则置身事外。
这种感觉和他当太子的时候不一样,他还是太子的时候,十三岁临朝听政,也是听够了这些大臣们的争吵。可是那个时候,他还算是置身于其中,感触还不那么明显,这些利益之争,让人厌烦,却又不可避免。原来皇父当初就是这样高高在上又冷眼旁观,平衡着朝臣的势力。
当初皇父突然将皇位传给他,他其实是有些惊慌的,他不知道皇父是不是真的会把这权柄交给他,不知道这是不是对他的考验。
可是皇父在他登基典礼的前一夜在乾清宫与他促膝长谈。他才知道皇父原来是真的要放下这些,让他接这走下去。
他还记得皇父当初面色温和沉稳,就坐在他批阅奏折的御案之后,他说“胤礽,皇父的前半生都交给了大清,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的差池,这才将大清治理成如今的样子,如今皇父将这幅重担交给你,你已经是一个合格的继承人了,皇父希望你能带领着大清走的更远。”
他记得昏黄的烛火映着满室的静谧,皇父低低的与他说“胤礽,你要记住,你将来的每一个决定,都会关系到千千万万的百姓,犯了错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改正,即使是皇帝,也是会犯错的。这个位置太过高高在上,容易迷失自己,你要时刻提醒着自己,为帝者,当为百姓计。” ↑返回顶部↑
东方既白, 白露未晞,微微深蓝的天幕上, 依稀还有几颗明明暗暗的星子。
空气里还带着淡淡的凉意, 整个京城都处在安静之中, 只有挂着标志的各府的马车陆陆续续的向紫禁城而去。
太和殿外的钟楼上, 蟠龙钟厚重的钟声响过三声之后,候在太和殿在文武百官陆续走进了太和殿,低垂着眉眼站在自己的位置上。
“皇上驾到——”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躬身而立的大臣们听到通报, 各自都收敛了心思, 向上首的青年帝王行礼。
承平帝胤礽看着下首跪着的大臣们, 面色平淡, 与当初的康熙越来越相似,低沉的声音响起“众卿平身。”
大臣们眼观鼻鼻观心的站了起来, 各自站在自己的位置上, 这个登基不过三年的帝王身上的威仪越来越重了,有时候他们好像看到了当初的太上皇, 这也让这些大臣们行事越发谨慎了, 毕竟如果皇帝势弱, 大臣们强势一些没什么,但是皇帝强势, 大臣还没有眼色的话, 那可就是找死了。
况且这位是正统登基, 太上皇禅位, 背后还有太上皇这座大佛, 而不是靠着他们这些大臣上位的,对他们可没有什么情分,没看到明珠和索额图两位相爷相继被皇上整治,如今也老老实实的吗?
“众位卿家可有事启奏?”胤礽平淡的开口问道,这也是如今每次上朝的例行公事了。
主管科举的吏部右侍郎向前一步“臣有本奏”说着,吏部右侍郎缓缓开口“皇上已经登基三年,国家清明,政局稳定,臣请开恩科,广纳贤士。”
胤礽看了眼这个吏部右侍郎,这个是他的人,倒也不蠢,通过他的暗示就知道了该说什么,毕竟如今朝上大多都是老臣,他也想培养一批自己的心腹。胤礽心中想着,面上微微有了一丝兴趣“此事可行,只是不知要派哪几位爱卿来负责此事?”
听到上首皇上的话,几位负责科举的大臣们都开始自荐,毕竟负责这件事,就是未来朝臣的座师,也多一份人脉。
胤礽看着这些大臣们争来争去,微微有些出神。
想来当初皇父也是这样,独自坐在这高高在上的龙椅上,看着下边的人为了利益争吵,而自己则置身事外。
这种感觉和他当太子的时候不一样,他还是太子的时候,十三岁临朝听政,也是听够了这些大臣们的争吵。可是那个时候,他还算是置身于其中,感触还不那么明显,这些利益之争,让人厌烦,却又不可避免。原来皇父当初就是这样高高在上又冷眼旁观,平衡着朝臣的势力。
当初皇父突然将皇位传给他,他其实是有些惊慌的,他不知道皇父是不是真的会把这权柄交给他,不知道这是不是对他的考验。
可是皇父在他登基典礼的前一夜在乾清宫与他促膝长谈。他才知道皇父原来是真的要放下这些,让他接这走下去。
他还记得皇父当初面色温和沉稳,就坐在他批阅奏折的御案之后,他说“胤礽,皇父的前半生都交给了大清,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的差池,这才将大清治理成如今的样子,如今皇父将这幅重担交给你,你已经是一个合格的继承人了,皇父希望你能带领着大清走的更远。”
他记得昏黄的烛火映着满室的静谧,皇父低低的与他说“胤礽,你要记住,你将来的每一个决定,都会关系到千千万万的百姓,犯了错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改正,即使是皇帝,也是会犯错的。这个位置太过高高在上,容易迷失自己,你要时刻提醒着自己,为帝者,当为百姓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