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红楼修文物_分卷阅读_312(1 / 4)
相形之下,九阿哥的死令他触动更大。在青海数年,再归来已是一具棺材。若是没有夺嫡这一出,亦或是九阿哥从来都不是个长于深宫的天之骄子,或许他的才具能够真正发挥,从而放出前人所未有的璀璨光亮。
然而九阿哥已经不在人世,是善是恶都已经无法再作。可是石咏还是忍不住要去想,这样毫无意义的悲剧,究竟是为了什么。
他仰头望着地安门,后者券门里风声大作,仿佛与他打了个招呼。
“呜——噫——”
听起来就像是也同意他说的,毫无意义。
石咏清楚地知道这件事还未完:眼下是因为十三阿哥病重,在病榻上明言,不欲因他的宿疾而令雍正皇帝处罚旁人。雍正貌似是听了进去,所以才会在这段时间里对胤禩与隆科多一党都没有过于严厉的惩罚。可是石咏心知龙椅上那位怕是在为了给十三阿哥祈福,所以不欲大兴干戈,若是万一……十三阿哥有个万一……
眼看着廉亲王能为一个老九哭成这副模样,雍正与十三阿哥一向手足情深,到时还不知道会如何。
石咏抬头看看地安门,又看了一眼抱着老九黑漆漆的棺材,痛哭失声的廉亲王允禩,他更坚定了自己的想法:这都是制度的锅。若是没有这一人为君,以一人治天下的封建皇权制度,这里本不该发生这样的悲剧。
明明都是些情深义重的人。
除此之外,石咏也感到深深的无奈。这个时空里即便是天之骄子,依旧为物质条件和历史局限所拘泥,无法更加向前迈出一步,就像九阿哥手下的产业,许是与工业革命只有一步之遥,可是九阿哥本人却无知无觉;就像八阿哥力主的八王议政,已经有了集体议政的雏形,可是他眼里看到的还是一个争权夺利的工具,他所想的还是一己之私和那个位置。
“去——吧——”
又是一阵劲风刮来,古老的城门里发出嗡嗡的响声,似乎整座城门都在微微震动。石咏再度抬头,这一次他像是听明白了这座古物的心声,也听明白了自己的心声,于是他再也没有疑虑,果断抬脚,穿过券门,往城门内走去。
除了皇家之事以外,眼前要忙的还有不少,头一件大事便是恰克图那里还未完成的谈判。不止鄂罗斯使团,石咏在理藩院的下属们,眼下都还在恰克图眼巴巴地等着。
石咏待十三阿哥病情稳定一些之后,已经择机将北疆谈判的情形向雍正一一汇报。石咏虽然也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对隆科多工作的肯定,可是雍正只消一听到“隆科多”三个字,就会立即皱眉,毫不掩饰地表达对这位“舅舅”的厌弃之情。
只是隆科多是皇亲,佟氏一族又多在军中任职,若是处罚得太重了回头朝野之间再有异动。就因为这个,雍正选择直接将隆科多囚禁在圆明园,无诏不得任何人探视。
石咏心知,隆科多此生怕是再也难见天日,也是决计再没有机会返回北疆,完成与鄂罗斯使团的谈判了。但是无论如何,谈判的成果他必须要保住,因此石咏明明白白地向雍正陈述,希望使团能够按照先前一直坚持的策略,继续完成与鄂罗斯使团的谈判。雍正允了。
眼下没有了隆科多,使团还需要一位重量级的大臣前往北疆,继续完成谈判。雍正便指了诚亲王允祉接替隆科多前往。允祉在康熙朝一向在礼部办差,惯于修修书什么的。待到雍正登基,他位置尴尬,多数时候赋闲,还去景山守过一阵子陵。这次属于难得出来放放风、办办差。
石咏心知肚明,雍正就是因为隆科多已经将绝大部分都谈妥了,往后再没什么好多谈的,所以才派允祉去。但是他多长了个心眼儿,怕允祉在北疆自作主张,对方是和硕亲王,大帽子压下来他扛不住。石咏便向雍正皇帝请示,得了雍正手谕,命允祉遵照使团“原本”的谈判策略,继续与鄂罗斯使团谈判。若是谈判结果有大幅变动,必须回京请旨。
石咏得了这个旨意,心里多少放了心,便带着手谕,与新任“谈判官”允祉一道,重返北疆。。
恰克图那里,萨瓦早已等得不耐烦了。与其让他在这边等候谈判,还不如放他一路上劫掠着回莫斯科,来得更加爽快一点。
岂料中国使团这里,竟然换了一名主导谈判的官员,这令萨瓦兴奋不已,毕竟以前那个隆科多,实在是对北疆太熟,不好蒙骗。如今换了一名主官,按照萨瓦以前对中国使团的了解,晓得下级官员一向是唯主官的命令马首是瞻,主官说一,下属都不敢说二的。因此只要将允祉搞定,这次谈判的结果,依旧有可能偏向鄂罗斯这一边。
萨瓦也算是个机灵人,与允祉打交道打了没几日,就已经摸清了这位和硕亲王的脾气——允祉这个人,文人气很重,表面看着很有气节,内里却难免胆小怕事,得失心重。于是萨瓦干脆也不谈判了,每日只试图与允祉“交朋友”。偏生这萨瓦确实有几分亲和力,虽然语言不通,他却硬生生与允祉谈出了许多“共同语言”,成了“知交好友”。石咏等使团的官员,反倒要往后退一步。
几日之后,石咏听说允祉要改动隆科多在时定下的谈判策略,登时皱了眉,但他依旧礼数周到地向这位王爷请教,为什么要改变前一任主官已经将将达成的谈判结果。
结果允祉说:“茂行,以前隆科多签过的那一份文件我看了。但就是因为这份文件隆科多签过,所以我才不敢循着他的老路走下去。隆科多触怒了龙颜,如果我等依旧用他的谈判策略,循着隆科多的老路走,在皇上那里恐怕过不去。”
石咏别过脸,心想这一位真是不知被萨瓦灌了什么迷汤,竟然动的是这个脑筋。同时他心里也隐隐有些愤怒,毕竟对于允祉来说,更重要的乃是揣摩上意,迎合皇帝,而不是优先考虑国之利益。
他其实与允祉一样,心知肚明,隆科多这一次倒下去,这辈子是再也难翻身了。可是石咏平生最见不得的,便是因为一个人一时的错误,或是性格中的某一个缺陷,就将他整个人全盘否定。
他自己亦有很多失误的时候,他扪心自忖,在这个时空里他能走到今天这个地步,不是因为他有多聪明睿智,不是他的手段有多厉害,纯粹是因为他够幸运,自己的失误没有被人抓住大肆借题发挥。
隆科多一朝行差踏错,固然仕途尽毁,可是石咏却实在不忍心看着隆科多曾经作对了的事,也因为他这一桩错误而尽数毁去。更何况这关系到北疆大片大片没有界定的疆土,往后退一步便是国之罪人。
于是石咏取出了雍正的那一份手谕,老实告诉允祉,若是硬要改变隆科多此前定下的策略,一定要进京请旨才行。岂料允祉对石咏简单回复了一句:“茂行,这你就不懂了。古人云,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石咏:…… ↑返回顶部↑
然而九阿哥已经不在人世,是善是恶都已经无法再作。可是石咏还是忍不住要去想,这样毫无意义的悲剧,究竟是为了什么。
他仰头望着地安门,后者券门里风声大作,仿佛与他打了个招呼。
“呜——噫——”
听起来就像是也同意他说的,毫无意义。
石咏清楚地知道这件事还未完:眼下是因为十三阿哥病重,在病榻上明言,不欲因他的宿疾而令雍正皇帝处罚旁人。雍正貌似是听了进去,所以才会在这段时间里对胤禩与隆科多一党都没有过于严厉的惩罚。可是石咏心知龙椅上那位怕是在为了给十三阿哥祈福,所以不欲大兴干戈,若是万一……十三阿哥有个万一……
眼看着廉亲王能为一个老九哭成这副模样,雍正与十三阿哥一向手足情深,到时还不知道会如何。
石咏抬头看看地安门,又看了一眼抱着老九黑漆漆的棺材,痛哭失声的廉亲王允禩,他更坚定了自己的想法:这都是制度的锅。若是没有这一人为君,以一人治天下的封建皇权制度,这里本不该发生这样的悲剧。
明明都是些情深义重的人。
除此之外,石咏也感到深深的无奈。这个时空里即便是天之骄子,依旧为物质条件和历史局限所拘泥,无法更加向前迈出一步,就像九阿哥手下的产业,许是与工业革命只有一步之遥,可是九阿哥本人却无知无觉;就像八阿哥力主的八王议政,已经有了集体议政的雏形,可是他眼里看到的还是一个争权夺利的工具,他所想的还是一己之私和那个位置。
“去——吧——”
又是一阵劲风刮来,古老的城门里发出嗡嗡的响声,似乎整座城门都在微微震动。石咏再度抬头,这一次他像是听明白了这座古物的心声,也听明白了自己的心声,于是他再也没有疑虑,果断抬脚,穿过券门,往城门内走去。
除了皇家之事以外,眼前要忙的还有不少,头一件大事便是恰克图那里还未完成的谈判。不止鄂罗斯使团,石咏在理藩院的下属们,眼下都还在恰克图眼巴巴地等着。
石咏待十三阿哥病情稳定一些之后,已经择机将北疆谈判的情形向雍正一一汇报。石咏虽然也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对隆科多工作的肯定,可是雍正只消一听到“隆科多”三个字,就会立即皱眉,毫不掩饰地表达对这位“舅舅”的厌弃之情。
只是隆科多是皇亲,佟氏一族又多在军中任职,若是处罚得太重了回头朝野之间再有异动。就因为这个,雍正选择直接将隆科多囚禁在圆明园,无诏不得任何人探视。
石咏心知,隆科多此生怕是再也难见天日,也是决计再没有机会返回北疆,完成与鄂罗斯使团的谈判了。但是无论如何,谈判的成果他必须要保住,因此石咏明明白白地向雍正陈述,希望使团能够按照先前一直坚持的策略,继续完成与鄂罗斯使团的谈判。雍正允了。
眼下没有了隆科多,使团还需要一位重量级的大臣前往北疆,继续完成谈判。雍正便指了诚亲王允祉接替隆科多前往。允祉在康熙朝一向在礼部办差,惯于修修书什么的。待到雍正登基,他位置尴尬,多数时候赋闲,还去景山守过一阵子陵。这次属于难得出来放放风、办办差。
石咏心知肚明,雍正就是因为隆科多已经将绝大部分都谈妥了,往后再没什么好多谈的,所以才派允祉去。但是他多长了个心眼儿,怕允祉在北疆自作主张,对方是和硕亲王,大帽子压下来他扛不住。石咏便向雍正皇帝请示,得了雍正手谕,命允祉遵照使团“原本”的谈判策略,继续与鄂罗斯使团谈判。若是谈判结果有大幅变动,必须回京请旨。
石咏得了这个旨意,心里多少放了心,便带着手谕,与新任“谈判官”允祉一道,重返北疆。。
恰克图那里,萨瓦早已等得不耐烦了。与其让他在这边等候谈判,还不如放他一路上劫掠着回莫斯科,来得更加爽快一点。
岂料中国使团这里,竟然换了一名主导谈判的官员,这令萨瓦兴奋不已,毕竟以前那个隆科多,实在是对北疆太熟,不好蒙骗。如今换了一名主官,按照萨瓦以前对中国使团的了解,晓得下级官员一向是唯主官的命令马首是瞻,主官说一,下属都不敢说二的。因此只要将允祉搞定,这次谈判的结果,依旧有可能偏向鄂罗斯这一边。
萨瓦也算是个机灵人,与允祉打交道打了没几日,就已经摸清了这位和硕亲王的脾气——允祉这个人,文人气很重,表面看着很有气节,内里却难免胆小怕事,得失心重。于是萨瓦干脆也不谈判了,每日只试图与允祉“交朋友”。偏生这萨瓦确实有几分亲和力,虽然语言不通,他却硬生生与允祉谈出了许多“共同语言”,成了“知交好友”。石咏等使团的官员,反倒要往后退一步。
几日之后,石咏听说允祉要改动隆科多在时定下的谈判策略,登时皱了眉,但他依旧礼数周到地向这位王爷请教,为什么要改变前一任主官已经将将达成的谈判结果。
结果允祉说:“茂行,以前隆科多签过的那一份文件我看了。但就是因为这份文件隆科多签过,所以我才不敢循着他的老路走下去。隆科多触怒了龙颜,如果我等依旧用他的谈判策略,循着隆科多的老路走,在皇上那里恐怕过不去。”
石咏别过脸,心想这一位真是不知被萨瓦灌了什么迷汤,竟然动的是这个脑筋。同时他心里也隐隐有些愤怒,毕竟对于允祉来说,更重要的乃是揣摩上意,迎合皇帝,而不是优先考虑国之利益。
他其实与允祉一样,心知肚明,隆科多这一次倒下去,这辈子是再也难翻身了。可是石咏平生最见不得的,便是因为一个人一时的错误,或是性格中的某一个缺陷,就将他整个人全盘否定。
他自己亦有很多失误的时候,他扪心自忖,在这个时空里他能走到今天这个地步,不是因为他有多聪明睿智,不是他的手段有多厉害,纯粹是因为他够幸运,自己的失误没有被人抓住大肆借题发挥。
隆科多一朝行差踏错,固然仕途尽毁,可是石咏却实在不忍心看着隆科多曾经作对了的事,也因为他这一桩错误而尽数毁去。更何况这关系到北疆大片大片没有界定的疆土,往后退一步便是国之罪人。
于是石咏取出了雍正的那一份手谕,老实告诉允祉,若是硬要改变隆科多此前定下的策略,一定要进京请旨才行。岂料允祉对石咏简单回复了一句:“茂行,这你就不懂了。古人云,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石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