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红楼修文物_分卷阅读_300(2 / 4)
与此同时,石咏也很快发现,雍正花在御制瓷器上的时间也越来越多。造办处的御窑在景德镇,因此隶属内务府的督陶官常年驻扎在那里,并与京中不断鸿雁往来,将精心设计的瓷器器型与釉色一一用图画或者文字向雍正禀报。
而雍正对于御窑非常关心,事无巨细,一丝不苟,哪怕只是一张图纸,或是一种没烧出过的釉色,他都会详细过问。有一回石咏亲见雍正在一张器型图下面批注:“俟镟样时,底足收小些,上身腰箍不匀处镟匀些”。
石咏一见便有些愣住,心想,若是单看这评注,保不齐会以为是个专业的督陶官。
随着时间的推移,雍正御窑瓷器也渐渐脱离了康熙朝的遗风,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例如,雍正瓷在器型上循古,造型上内敛,在颜色与纹饰上,雍正的要求绝不张扬,但是却从来不缺乏创新。
这日南书房议事之后,诸位大臣告退,雍正将怡亲王留下。石咏作为南书房“行走”,与内阁大臣张廷玉便也不能离开。岂料雍正随意笑道:“其实也没什么大事,不过是前阵子见了御窑烧出的霁红釉,觉得有些太浓烈太厚重的,再加上极其难烧,烧出的成品也往往有缺陷,因此想看看十三弟有没有什么好主意,看看怎么个改法儿?”
说着,雍正将一枚霁红釉玉壶春瓶从背后架上取了出来,托至十三阿哥面前。
十三阿哥与兄长相投,不仅因为自年轻时起便共患难,也不仅因为十三阿哥自始至终站在四哥身旁,从未动摇,还有一点很小的原因——这一位的品味与喜好,也和这位四哥非常接近,就拿当初那对甜白釉的瓷碗来说,那一对,是同时符合两人审美的物件儿。
此刻十三阿哥望着那只霁红釉的玉壶春瓶,只见那只瓷瓶的瓶身覆着一层非常匀净的哑光釉,那釉色如热血初凝,深沉安定,莹润均匀,于是十三阿哥微微点头,道:“皇上,臣以为,这霁红釉艳若朱霞,在某些场合还是非常妥当的。”
石咏坐在十三阿哥身后,忍不住探出头张了张,他对“霁红”这种釉色实在是如雷贯耳,听过太多次了,可即便他以前曾经坐过博物馆的研究员,也没有机会见过多少完美的精品。正如雍正皇帝所言,多多少少都是有瑕疵的。
“霁红釉”又叫“宝石红釉”,号称“千窑一宝”,极难烧成,一旦烧成,便是精品,其釉面无龟裂纹理,不透明,不流釉,不脱口,不开片,鲜明而不耀眼,是一种极富高级感的釉色。石咏觉得以雍正的品味,应当很难拒绝这种釉色,想找替代品,恐怕也是因为霁红釉出窑率太低的缘故。
他这一探头,立即被雍正与十三阿哥见到了。雍正当即想起石咏的背景,不客气地沉声问道:“石咏,你有什么看法?”
石咏凝了凝神,道:“霁红釉极其难烧,烧制的成本极高,因此作为祭器最为适合。日用品用霁红釉着实有些暴殄天物。”
难得他一面说,雍正皇帝与十三阿哥便一面点头。
“日用器皿,若是不用霁红釉,单在红釉中,还有郎窑红釉可选,郎窑红釉按照成色不同,又可分为桃花醉釉、孩儿脸釉、 豇豆红釉、桃花片釉,粉红釉下还有乳鼠皮釉、苔点绿釉……”
纯色釉中的红釉,各种明目花色,绝不比后世姑娘们的口红色号简单。石咏是一介直男,对于口红色号一窍不通,但是各种釉色记得清清楚楚:无它——这是他的专业领域。
石咏一口气往下说,十三阿哥在一旁听着直笑,道:“茂行,这可教人记起你是在琉璃厂旁边长大的了。”而雍正每听见一个釉色,都稍许摇摇头,似乎在说:还不够好。
石咏将所有适合日用器皿的红釉釉色都说了一遍,雍正都不满意,道:“茂行,你既然对这些釉色都熟,便再想想有什么适合小件日用器物的釉色,就如那些小碗、小瓶、小高足杯、菊瓣盘之类的。”
雍正这么一说,石咏登时想起来一茬儿:他记得一款雍正最爱的釉色,正是红釉的一种,按照眼前的情形看,在这个时空里,景德镇御窑的工匠们,还没能烧制出来。
最紧要的是,他是知道烧制这种釉色的理论方法的。
在这一瞬间,石咏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他若是向雍正推荐年希尧,并且告诉年希尧烧制的方法,是不是便能让年希尧重新回到督陶官的位置上,让他做些想做却不可得的事?
石咏沉吟着,一时没能开口:毕竟他还是有些不确定,重回内务府,成为督陶官,是否为年希尧所愿。他努力回想那日与年希尧谈起这差事时候的情形,记起年希尧曾经情不自禁上扬的唇角,而且他也确实提过“乐在其中”这话——但凡人做着喜欢的事,大约再辛苦的差事也不会再当一回事。
想到这里,石咏不再迟疑,直接对雍正皇帝与十三阿哥说:“臣虽然一时没想到最适合的釉色,但是臣想要举荐一人。此人曾经担任过内务府总管,也任过景德镇督陶官,对窑务极其熟悉,再加上工书善画,品味超绝,臣相信,若是他能够再次出任督陶官一职,一定能烧出绝佳的纯色窑。”
这一下,雍正来了兴趣,与十三阿哥对视一眼,雍正沉声问:“你所说的人是……”
他大约飞速地将以前当过督陶官的官员在脑海了过了一遍,片刻便有了答案,当即道:“年——希尧?”
不多时,雍正皇帝下发明诏,将年希尧从理藩院调任景德镇御窑厂监造,即人们常说的“督陶官”。
当年希尧听说自己被重新任命为督陶官的时候,吃惊不已,盯着石咏,片刻后终于畅快地笑了,一面笑一面点头,对石咏说:“茂行啊,真是什么都瞒不过你!”
“当日你向我提起督陶事务,我确曾心动不已,却违心拒绝了,只没想到你到底是看穿了我的心意!”年希尧一整衣裳,郑重向石咏行礼,“多谢茂行!”
“此去景德镇,我当带同几个族里聪明灵秀的子弟南下,日后让他们能有一技傍身,或是安心耕读传家,从此忘了过去那些瞬间的繁华,学过好生过那些久长的日子。”
石咏却还有一件紧要的事要与年希尧交底:“皇上任命您为督陶官,乃是因为对眼下御窑烧出的红釉不满意,霁红釉出窑率太低,且庄重沉肃,不甚适合日用品。而其他釉色却又有瑕疵。”
年希尧一听便打起精神,问:“然后呢?” ↑返回顶部↑
而雍正对于御窑非常关心,事无巨细,一丝不苟,哪怕只是一张图纸,或是一种没烧出过的釉色,他都会详细过问。有一回石咏亲见雍正在一张器型图下面批注:“俟镟样时,底足收小些,上身腰箍不匀处镟匀些”。
石咏一见便有些愣住,心想,若是单看这评注,保不齐会以为是个专业的督陶官。
随着时间的推移,雍正御窑瓷器也渐渐脱离了康熙朝的遗风,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例如,雍正瓷在器型上循古,造型上内敛,在颜色与纹饰上,雍正的要求绝不张扬,但是却从来不缺乏创新。
这日南书房议事之后,诸位大臣告退,雍正将怡亲王留下。石咏作为南书房“行走”,与内阁大臣张廷玉便也不能离开。岂料雍正随意笑道:“其实也没什么大事,不过是前阵子见了御窑烧出的霁红釉,觉得有些太浓烈太厚重的,再加上极其难烧,烧出的成品也往往有缺陷,因此想看看十三弟有没有什么好主意,看看怎么个改法儿?”
说着,雍正将一枚霁红釉玉壶春瓶从背后架上取了出来,托至十三阿哥面前。
十三阿哥与兄长相投,不仅因为自年轻时起便共患难,也不仅因为十三阿哥自始至终站在四哥身旁,从未动摇,还有一点很小的原因——这一位的品味与喜好,也和这位四哥非常接近,就拿当初那对甜白釉的瓷碗来说,那一对,是同时符合两人审美的物件儿。
此刻十三阿哥望着那只霁红釉的玉壶春瓶,只见那只瓷瓶的瓶身覆着一层非常匀净的哑光釉,那釉色如热血初凝,深沉安定,莹润均匀,于是十三阿哥微微点头,道:“皇上,臣以为,这霁红釉艳若朱霞,在某些场合还是非常妥当的。”
石咏坐在十三阿哥身后,忍不住探出头张了张,他对“霁红”这种釉色实在是如雷贯耳,听过太多次了,可即便他以前曾经坐过博物馆的研究员,也没有机会见过多少完美的精品。正如雍正皇帝所言,多多少少都是有瑕疵的。
“霁红釉”又叫“宝石红釉”,号称“千窑一宝”,极难烧成,一旦烧成,便是精品,其釉面无龟裂纹理,不透明,不流釉,不脱口,不开片,鲜明而不耀眼,是一种极富高级感的釉色。石咏觉得以雍正的品味,应当很难拒绝这种釉色,想找替代品,恐怕也是因为霁红釉出窑率太低的缘故。
他这一探头,立即被雍正与十三阿哥见到了。雍正当即想起石咏的背景,不客气地沉声问道:“石咏,你有什么看法?”
石咏凝了凝神,道:“霁红釉极其难烧,烧制的成本极高,因此作为祭器最为适合。日用品用霁红釉着实有些暴殄天物。”
难得他一面说,雍正皇帝与十三阿哥便一面点头。
“日用器皿,若是不用霁红釉,单在红釉中,还有郎窑红釉可选,郎窑红釉按照成色不同,又可分为桃花醉釉、孩儿脸釉、 豇豆红釉、桃花片釉,粉红釉下还有乳鼠皮釉、苔点绿釉……”
纯色釉中的红釉,各种明目花色,绝不比后世姑娘们的口红色号简单。石咏是一介直男,对于口红色号一窍不通,但是各种釉色记得清清楚楚:无它——这是他的专业领域。
石咏一口气往下说,十三阿哥在一旁听着直笑,道:“茂行,这可教人记起你是在琉璃厂旁边长大的了。”而雍正每听见一个釉色,都稍许摇摇头,似乎在说:还不够好。
石咏将所有适合日用器皿的红釉釉色都说了一遍,雍正都不满意,道:“茂行,你既然对这些釉色都熟,便再想想有什么适合小件日用器物的釉色,就如那些小碗、小瓶、小高足杯、菊瓣盘之类的。”
雍正这么一说,石咏登时想起来一茬儿:他记得一款雍正最爱的釉色,正是红釉的一种,按照眼前的情形看,在这个时空里,景德镇御窑的工匠们,还没能烧制出来。
最紧要的是,他是知道烧制这种釉色的理论方法的。
在这一瞬间,石咏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他若是向雍正推荐年希尧,并且告诉年希尧烧制的方法,是不是便能让年希尧重新回到督陶官的位置上,让他做些想做却不可得的事?
石咏沉吟着,一时没能开口:毕竟他还是有些不确定,重回内务府,成为督陶官,是否为年希尧所愿。他努力回想那日与年希尧谈起这差事时候的情形,记起年希尧曾经情不自禁上扬的唇角,而且他也确实提过“乐在其中”这话——但凡人做着喜欢的事,大约再辛苦的差事也不会再当一回事。
想到这里,石咏不再迟疑,直接对雍正皇帝与十三阿哥说:“臣虽然一时没想到最适合的釉色,但是臣想要举荐一人。此人曾经担任过内务府总管,也任过景德镇督陶官,对窑务极其熟悉,再加上工书善画,品味超绝,臣相信,若是他能够再次出任督陶官一职,一定能烧出绝佳的纯色窑。”
这一下,雍正来了兴趣,与十三阿哥对视一眼,雍正沉声问:“你所说的人是……”
他大约飞速地将以前当过督陶官的官员在脑海了过了一遍,片刻便有了答案,当即道:“年——希尧?”
不多时,雍正皇帝下发明诏,将年希尧从理藩院调任景德镇御窑厂监造,即人们常说的“督陶官”。
当年希尧听说自己被重新任命为督陶官的时候,吃惊不已,盯着石咏,片刻后终于畅快地笑了,一面笑一面点头,对石咏说:“茂行啊,真是什么都瞒不过你!”
“当日你向我提起督陶事务,我确曾心动不已,却违心拒绝了,只没想到你到底是看穿了我的心意!”年希尧一整衣裳,郑重向石咏行礼,“多谢茂行!”
“此去景德镇,我当带同几个族里聪明灵秀的子弟南下,日后让他们能有一技傍身,或是安心耕读传家,从此忘了过去那些瞬间的繁华,学过好生过那些久长的日子。”
石咏却还有一件紧要的事要与年希尧交底:“皇上任命您为督陶官,乃是因为对眼下御窑烧出的红釉不满意,霁红釉出窑率太低,且庄重沉肃,不甚适合日用品。而其他釉色却又有瑕疵。”
年希尧一听便打起精神,问:“然后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