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穿越女的倒掉_分卷阅读_109(3 / 4)
柳世番却也不同他调侃,堂堂皇皇一句,“一如既往,知无不言。殿下请讲。”
李沅腹诽——什么叫一如既往啊!早先你可没知无不言。但对着个正气凛然的八面玲珑着的夫子,还真没法厚着脸皮继续和他套近乎。
李沅便也直奔主题,“依夫子看来,如何才能尽快平定叛乱重整山河?”
柳世番竟沉默许久,才问道,“不知殿下说的尽快,以几年为期?”
“……年内不成吗?”
柳世番摇了摇头,叹道,“年内不成,甚至十年内也未必能成。殿下说尽快,然而臣斗胆——殿下欲平定叛乱重整山河,则务必尽缓,做好功成不必在我的准备。”
却出乎柳世番的预料,眼前两个少年都没有流露出震惊、不服、恼怒不信的神色,反而相互一对视,俱都如确认了什么一般,沉寂下来。
“夫子为何这么说?”
柳世番道,“殿下可知此刻的局势?”
李沅自然是知道的——先帝在时,历经六年平叛,朝廷终于接掌了昔年割据称雄的河朔三镇。而此时三镇全数再度叛乱割据,裴相公讨伐之却无功而返,六年之辛劳尽付诸东流。
柳世番又问,“殿下可知,早先平叛花费几何?”
李沅默然——府库枯竭,民力耗尽。裴相公之所以无功而返,也因朝廷财力支撑不了长久作战。
“那殿下可知,三镇兵乱早已有之,为何先德宗、顺宗朝不加讨伐?”
李沅已明白了他为何说“功成不必在我”。然而对他这样的男儿来说,生不能慷慨壮丽建功立业,却只能灰扑扑的为后人栽树搭桥,还真有些不是滋味。却依旧问道,“那夫子觉着,当务之急是什么?”
柳世番沉默许久,才道,“殿下觉着,藩镇作乱的根源是什么?”
李沅不由看了看十四郎,道,“此次叛乱,三镇有两镇都是兵将杀了藩帅,自立为帅起兵作乱。唯成德是节度使反叛,然而也唯成德最有议和之心。故而乱源不在于藩帅,而在兵将。他们无身家性命之忧,以挟兵勒索为业。若不顺承其意、厚加赏赐,便要哗变、作乱。名为兵、实为匪。”
柳世番点头,道,“殿下可知这些兵匪的源头?”
李沅再次看向十四郎,“失田、破产的流民。”
柳世番长长叹了口气,似欣慰,似哀叹,“殿下明鉴。故而臣觉着眼下当务之急是消除兵匪之患,而欲消兵匪,则必先使民安居。”
李沅没继续问下去——在他看来这实在枯燥的很,且这也是给没有答案的议题。哪朝哪代天子的最基本诉求不是“使民安居乐业”?哪朝哪代的结局不是兵匪横行?待平定了兵匪、改朝换代之后才能再度安居乐业一阵子,而后再以兵匪横行、民不聊生做结。这是个目前还没有人解出来的死循环。
却是宁王先问,“夫子觉着,眼下该如何使民安居?”
柳世番答了,可他知道自己没说实话。
而他之所以知道自己没说实话,是因为宁王那双与年龄不符的过于洞明的眼睛一直在看着他。被那样一双眼睛凝视,就仿佛在被审问着。
——那少年心中有他所认定的,正确的解答。
他明明不过弱冠之龄,却仿佛火煅水淬历尽了沧桑,在察觉到什么残酷真相之后痛苦蜕变。他眼中有殉道者的决绝,也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而就柳世番的人生经验来看,这样的少年充满信念和激情,一些人凭无人可及的胆识和魄力,做出了前无古人的伟业;也有一些为了高尚的目的,做出惨绝人寰的恶行。并且他们的信念还很难动摇。
该不该提醒太子,该慎用此人——片刻后他忽的醒悟过来,那是宁王。若太子要重用他,太后那关就先过不去。
散席时,自是宁王先行,他们这对新翁婿缓缓在后,略说些私密话。
柳世番便道,“不知殿下可听说过,薛王曾给小女批命,说小女不宜早嫁。”
“哦……”太子想了想,笑道,“是说她十七岁前出嫁,日后要守寡吧?”
“正是。小女年十五岁,有道是宁信其有……” ↑返回顶部↑
李沅腹诽——什么叫一如既往啊!早先你可没知无不言。但对着个正气凛然的八面玲珑着的夫子,还真没法厚着脸皮继续和他套近乎。
李沅便也直奔主题,“依夫子看来,如何才能尽快平定叛乱重整山河?”
柳世番竟沉默许久,才问道,“不知殿下说的尽快,以几年为期?”
“……年内不成吗?”
柳世番摇了摇头,叹道,“年内不成,甚至十年内也未必能成。殿下说尽快,然而臣斗胆——殿下欲平定叛乱重整山河,则务必尽缓,做好功成不必在我的准备。”
却出乎柳世番的预料,眼前两个少年都没有流露出震惊、不服、恼怒不信的神色,反而相互一对视,俱都如确认了什么一般,沉寂下来。
“夫子为何这么说?”
柳世番道,“殿下可知此刻的局势?”
李沅自然是知道的——先帝在时,历经六年平叛,朝廷终于接掌了昔年割据称雄的河朔三镇。而此时三镇全数再度叛乱割据,裴相公讨伐之却无功而返,六年之辛劳尽付诸东流。
柳世番又问,“殿下可知,早先平叛花费几何?”
李沅默然——府库枯竭,民力耗尽。裴相公之所以无功而返,也因朝廷财力支撑不了长久作战。
“那殿下可知,三镇兵乱早已有之,为何先德宗、顺宗朝不加讨伐?”
李沅已明白了他为何说“功成不必在我”。然而对他这样的男儿来说,生不能慷慨壮丽建功立业,却只能灰扑扑的为后人栽树搭桥,还真有些不是滋味。却依旧问道,“那夫子觉着,当务之急是什么?”
柳世番沉默许久,才道,“殿下觉着,藩镇作乱的根源是什么?”
李沅不由看了看十四郎,道,“此次叛乱,三镇有两镇都是兵将杀了藩帅,自立为帅起兵作乱。唯成德是节度使反叛,然而也唯成德最有议和之心。故而乱源不在于藩帅,而在兵将。他们无身家性命之忧,以挟兵勒索为业。若不顺承其意、厚加赏赐,便要哗变、作乱。名为兵、实为匪。”
柳世番点头,道,“殿下可知这些兵匪的源头?”
李沅再次看向十四郎,“失田、破产的流民。”
柳世番长长叹了口气,似欣慰,似哀叹,“殿下明鉴。故而臣觉着眼下当务之急是消除兵匪之患,而欲消兵匪,则必先使民安居。”
李沅没继续问下去——在他看来这实在枯燥的很,且这也是给没有答案的议题。哪朝哪代天子的最基本诉求不是“使民安居乐业”?哪朝哪代的结局不是兵匪横行?待平定了兵匪、改朝换代之后才能再度安居乐业一阵子,而后再以兵匪横行、民不聊生做结。这是个目前还没有人解出来的死循环。
却是宁王先问,“夫子觉着,眼下该如何使民安居?”
柳世番答了,可他知道自己没说实话。
而他之所以知道自己没说实话,是因为宁王那双与年龄不符的过于洞明的眼睛一直在看着他。被那样一双眼睛凝视,就仿佛在被审问着。
——那少年心中有他所认定的,正确的解答。
他明明不过弱冠之龄,却仿佛火煅水淬历尽了沧桑,在察觉到什么残酷真相之后痛苦蜕变。他眼中有殉道者的决绝,也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而就柳世番的人生经验来看,这样的少年充满信念和激情,一些人凭无人可及的胆识和魄力,做出了前无古人的伟业;也有一些为了高尚的目的,做出惨绝人寰的恶行。并且他们的信念还很难动摇。
该不该提醒太子,该慎用此人——片刻后他忽的醒悟过来,那是宁王。若太子要重用他,太后那关就先过不去。
散席时,自是宁王先行,他们这对新翁婿缓缓在后,略说些私密话。
柳世番便道,“不知殿下可听说过,薛王曾给小女批命,说小女不宜早嫁。”
“哦……”太子想了想,笑道,“是说她十七岁前出嫁,日后要守寡吧?”
“正是。小女年十五岁,有道是宁信其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