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奋斗日常_分卷阅读_123(1 / 4)
除了对敬坤之外,他不曾对任何人直言过打算立敬坤为太子的意思。不过几乎所有人都能从裴清殊对敬坤的态度中看出来,裴清殊对敬坤是最为重视的。
心思再敏慧一些的人还能看出来,裴清殊教给敬坤的,许多都是“为君之道”。
不知该说是宋家人还是宋池十分聪明,在这种情势之下,现在与宋家交好的大臣们,已经不会再在朝堂上提立太子的事情了。
因为在他们看来,裴清殊已经属意于皇长子了,只是暂时不想正式册立太子而已。若是顺其自然的话,敬坤就能在裴清殊认为合适的时间顺利登上太子之位。但若是反其道而行之,逼着裴清殊尽快定下太子名分的话,反倒有可能出现反效果。
至于其他皇子的支持者,在看出裴清殊的态度之后,也不敢再贸然请立太子了。
不然的话,他们非常容易弄巧成拙,反倒把敬坤推上太子之位。
于是裴清殊很高兴地发现,最近自己的耳根子清净了不少。起码没什么人在他觉得自己还很年轻的时候,就说什么“请皇上赶紧立太子,以定国本”这样的话了。
专心致志地在雍定十三年的科举中选出了一大批人才之后,裴清殊打算为打破世家大族的势力,采取进一步的行动——让所有公侯伯爵像亲王、郡王一样,降等以袭。
第164章 正文结局
长久以来裴清殊都有一个困惑,为什么大齐的宗室子弟在继承爵位的时候, 都是降等以袭, 而公侯伯爵却不是。
举例来说, 裴清殊的四哥裴钦墨被裴清殊追封为安亲王之后, 他的儿子敬霄不能继承他的亲王之位,只能降一等被封为安郡王。
如果敬霄没有被晋封为亲王的话,他的儿子就不能再继承他郡王的位置,只能再降一等,被封为镇国将军。
镇国将军下一级是辅国将军,然后是奉国将军、奉恩将军。在奉恩将军之后,便是降无可降, 身份与平民几乎无异了。
降等袭爵的好处就是, 不会因为一个功臣的功劳, 而让朝廷一直养活着他的子孙后代。
可奇怪的是,皇室宗亲们一直都严格地按照这个规矩执行的同时,功臣、尤其是开国功臣们的爵位却不会降等。
比如老宁国公去世之后,他的世子容潭就继承了国公之位, 成为了新一任的宁国公。
这样的规矩, 导致像容家、傅家、谢家、左家这样的世家大族世代不倒。数十年甚至数百年下来,他们这些家族在朝中势力盘根错节,就连裴清殊这个皇帝都不得不忌惮他们三分。
无论是于皇权的集中还是国家的大义来说,这都不是一件好事。
不过裴清殊也知道,这样的制度已经实行了上百年了。到他这里突然要改的话,这些世家大族肯定不会轻易答应。
就连一向同他亲近的傅家, 恐怕也会为此而和他离心,搞不好还会在背后骂上他一句“白眼狼”也说不定。
所以经过深思熟虑之后,裴清殊决定先推出一套较为温和的方案——将爵位制度一分为二,分为可世袭和不可世袭的两种。
其中可世袭的爵位,又分为降等以袭和不降等以袭。
将现有的世家大族研究了一圈儿之后,裴清殊钦定了几个包括傅家、容家、左家、房家、宋家在内的暂时不能动的家族,放在了不降等袭爵的行列中。
至于其他现有的世家,则自动归入了降等以袭的行列。
以后再给功臣分封爵位的时候,他也会非常谨慎,且以封不可世袭的爵位为主。
这样的改革制度一出,立时在京城中掀起了轩然大波。
最高兴的莫过于平民百姓,最生气的莫过于现有的那些没有被列入不降等世袭的家族。
比如顺义侯府周家的世子周宁,听说将来他老子死后,自己只能做一个伯爷的时候,冲动之下竟然在酒楼里公然说了裴清殊的坏话,结果很快就被人告到了裴清殊这里。
裴清殊听说之后,丝毫不感到意外:“他都说了些什么?”
燕修看着裴清殊的脸色,硬着头皮说道:“说您欺软怕硬,专挑软柿子捏。还说您实际上不是想搞什么新政,就是不舍得白给他们银子……” ↑返回顶部↑
心思再敏慧一些的人还能看出来,裴清殊教给敬坤的,许多都是“为君之道”。
不知该说是宋家人还是宋池十分聪明,在这种情势之下,现在与宋家交好的大臣们,已经不会再在朝堂上提立太子的事情了。
因为在他们看来,裴清殊已经属意于皇长子了,只是暂时不想正式册立太子而已。若是顺其自然的话,敬坤就能在裴清殊认为合适的时间顺利登上太子之位。但若是反其道而行之,逼着裴清殊尽快定下太子名分的话,反倒有可能出现反效果。
至于其他皇子的支持者,在看出裴清殊的态度之后,也不敢再贸然请立太子了。
不然的话,他们非常容易弄巧成拙,反倒把敬坤推上太子之位。
于是裴清殊很高兴地发现,最近自己的耳根子清净了不少。起码没什么人在他觉得自己还很年轻的时候,就说什么“请皇上赶紧立太子,以定国本”这样的话了。
专心致志地在雍定十三年的科举中选出了一大批人才之后,裴清殊打算为打破世家大族的势力,采取进一步的行动——让所有公侯伯爵像亲王、郡王一样,降等以袭。
第164章 正文结局
长久以来裴清殊都有一个困惑,为什么大齐的宗室子弟在继承爵位的时候, 都是降等以袭, 而公侯伯爵却不是。
举例来说, 裴清殊的四哥裴钦墨被裴清殊追封为安亲王之后, 他的儿子敬霄不能继承他的亲王之位,只能降一等被封为安郡王。
如果敬霄没有被晋封为亲王的话,他的儿子就不能再继承他郡王的位置,只能再降一等,被封为镇国将军。
镇国将军下一级是辅国将军,然后是奉国将军、奉恩将军。在奉恩将军之后,便是降无可降, 身份与平民几乎无异了。
降等袭爵的好处就是, 不会因为一个功臣的功劳, 而让朝廷一直养活着他的子孙后代。
可奇怪的是,皇室宗亲们一直都严格地按照这个规矩执行的同时,功臣、尤其是开国功臣们的爵位却不会降等。
比如老宁国公去世之后,他的世子容潭就继承了国公之位, 成为了新一任的宁国公。
这样的规矩, 导致像容家、傅家、谢家、左家这样的世家大族世代不倒。数十年甚至数百年下来,他们这些家族在朝中势力盘根错节,就连裴清殊这个皇帝都不得不忌惮他们三分。
无论是于皇权的集中还是国家的大义来说,这都不是一件好事。
不过裴清殊也知道,这样的制度已经实行了上百年了。到他这里突然要改的话,这些世家大族肯定不会轻易答应。
就连一向同他亲近的傅家, 恐怕也会为此而和他离心,搞不好还会在背后骂上他一句“白眼狼”也说不定。
所以经过深思熟虑之后,裴清殊决定先推出一套较为温和的方案——将爵位制度一分为二,分为可世袭和不可世袭的两种。
其中可世袭的爵位,又分为降等以袭和不降等以袭。
将现有的世家大族研究了一圈儿之后,裴清殊钦定了几个包括傅家、容家、左家、房家、宋家在内的暂时不能动的家族,放在了不降等袭爵的行列中。
至于其他现有的世家,则自动归入了降等以袭的行列。
以后再给功臣分封爵位的时候,他也会非常谨慎,且以封不可世袭的爵位为主。
这样的改革制度一出,立时在京城中掀起了轩然大波。
最高兴的莫过于平民百姓,最生气的莫过于现有的那些没有被列入不降等世袭的家族。
比如顺义侯府周家的世子周宁,听说将来他老子死后,自己只能做一个伯爷的时候,冲动之下竟然在酒楼里公然说了裴清殊的坏话,结果很快就被人告到了裴清殊这里。
裴清殊听说之后,丝毫不感到意外:“他都说了些什么?”
燕修看着裴清殊的脸色,硬着头皮说道:“说您欺软怕硬,专挑软柿子捏。还说您实际上不是想搞什么新政,就是不舍得白给他们银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