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幼子的从容人生_分卷阅读_167(2 / 4)
西宫衣不解带照顾幼帝,对前朝政务置之不理。但向来醉生梦死风花雪月的昌酉伯孟康来却石破天惊的上了一道请封皇储的折子,求西宫加封身残有疾的荣王为皇太弟,这让举朝上下陷入了有史以来最为混乱的境况。
荣王的出身,京中无人敢忘,他那条小腿是怎么跛得,满堂大臣也心知肚明,推他上位,就是割肉饲鹰,早晚有一日把自己全搭进去都不够。
况且,一国之君岂能形容有缺,幼帝就算无嗣,那也可从裕亲王府过继,裕王世子妃可是怀胎九月,即将临盆。
内阁态度明确的反对,没有商量的余地。太师亦对此议震怒,当朝把昌酉伯拎出来骂的狗血淋头,最后还以口德不修削了他三年俸禄。
在太师看来,幼帝只是体虚,不是即将殡天,着急忙慌的推举皇储,是要咒帝早夭吗?!
区区一个风寒,怎么可能夺去元澈的性命,太师诏了报恩寺得道高僧入宫祈福,他相信自己教出来的孩子定然能挨过这一关。
四月尾声,幼帝病势好转,西宫娘娘将江南的官司朱笔勾销。
转月,裕亲王世子欢宴醉酒,不慎溺水身亡,世子妃悲痛过甚,以致于胎死腹中,一尸两命!
就此,宗室近支绝嗣。
第299章 “可乘之机”
虽然西宫懿旨作罢,但于天下读书人而言不过是掩耳盗铃, 江南诗风经过这场舞弊案已然蹭上了一块永远抹不去的污渍, 儒学圣地之名摇摇欲坠, 而这, 也为四年后的燕坞巨变埋下了祸根。
河南兵祸消弭,戴其鄞这位久居瓮中的大都督自然下场凄凉,赵太师本就对孙坤之死耿耿于怀,如今大局得稳,自然该好好清算这杀兄之仇。
五军都督府中,戴其鄞一系的心腹皆被剪除,手上干净一些的被发配到福建戍守海境, 而罪大恶极的都被丢去了玉楼沙疆, 充作军奴。
不到一年的功夫, 赵太师便料理了两位大都督,雷厉风行的手段不得不让军中武勋胆寒。
如今朱大年晋天下兵马大元帅,手里满打满算只有一万士卒,京中但有个风吹草动, 他手下这点兵马只怕塞牙缝都不够。故此, 朱元帅干脆做起了守家瓮,任凭四郊兵马上蹿下跳,就是不理事,不主政,凡事一推四五六,让兵部与那些大爷们扯皮去。
靳啸隶打拼半生, 留下的家底何止丰厚二字足以形容,军中各系势力对这些东西垂涎欲滴,但碍于赵太师威慑,谁也不敢轻举妄动。
各方都在暗戳戳的谋划,唯有黑云一系直接大咧咧的寻上了门。
师芎“机缘巧合”下得知了当年幼子惨死背后的真相,对靳家上下恨之入骨,不仅在宫变中出了大力,还在前往北疆的一路层层设卡,势要将流窜在外的靳蒲永捉拿归案。
狡兔有三窟,桂西军团那么大的家业定然不止京中明面上显露的这一点,等抓住靳家二小子,挫骨扬灰之前肯定是要把其余东西套出来的。虽然现如今在北疆,黑云与辽河几乎说得上只手遮天,但师帅心里门清,赵孟两氏暗中发展的势力绝不容小觑。况且,这一路地方衙门与驻军派系数不胜数,不跟百官的大头头打好招呼,说不定会平添事端。
赵太师对此事可有可无,师芎若还是在北疆驰骋的猛虎,那他定要踌躇一二,毕竟还有着养虎为患这一说。但眼下,老虎入了吃人不吐骨头的狮子林,就算他有兵权傍身,想收拾也不难。何况,师芎也算是明白人,只把黑云主干握在手里,其余兵马都乖乖交了出来,黑云一系又有着老永安侯的渊源在,赵秉安到底要顾忌三分情面。
太师睁只眼闭只眼,对师芎劫掠一事默不作声,朝廷里也就风平浪静,六部与都察院闭目养神,冷眼瞧着御史台那帮蠢货在大殿上演独角戏。
这瞿国梁白眼狼一个,把老首辅撵出了京城,自个儿又撑不起大梁。自以为能在师芎一事上捉住太师的痛脚,孰知西宫太后最听不得靳家那些乱臣贼子的消息,在西宫看来,打杀靳蒲永乃是国法明律,师芎不过是想邀功,手伸得长了点,何罪之有。
就算,那些个武勋是惦记靳家留下的浮财,又怎么了,孟太后乐得慷他人之慨来为自己招揽人心,用得着御史台在这絮絮叨叨。
赵怀珏在御史台中的肱骨心腹泰半被赵秉安提拔进了都察院,为新法改革储才,故而如今占主流声音的皆是首辅党下瞿国梁的走狗,太师在御座旁扫视四下,突然觉得是不是他对江南六道新晋的这些官员太过放纵了,敢指着皇家的鼻子叫嚣,他们当自己脚下站着的是什么地方!
拿下对幼帝西宫言语不敬的几人,赵太师直接扒了他们的官服,在午门口鞭刑示众,血水绵延一地,吏部瞿侍郎路过之时连尸体都凉透了。
董臻于河南立下大功,他主持修建的淮扬河渠提前完工,在春末凌汛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河南境内感恩戴德的百姓自发为其立起了生祠,美名已传至京师。
如此一张好牌,赵太师怎能不好好运作,吏部尚书之位空悬已久,顾椿瘸了腿不敢动,他可还惦记着呢。
如今的内阁,刨除苟俪旬与卢沛良二人,剩下的不过一堆老弱病残。苏次辅自顾不暇,索性由得太师动作,苏燃已经出任湖南,伺候邵雍去了,户部如今与湖湘的关系还处于模糊不清的阶段,待苏燃在长沙蹲满几年,让马季等人看出苏家的诚意,昔年那桩旧仇也就了了。而在此期间,估摸着赵太师也该开始筹划动手的时机了。
瞿国梁死抱着东宁郡王府不放,老太妃无奈,只能数度入宫,请求自贬王爵,归藩守孝。
可西宫能放人吗?盛家宗谱上的男丁都死绝了,如今外藩就剩下无锡的东宁郡王与皇帝血脉最近。虽说三个都是庶孙,但据传闻个个活蹦乱跳,孟氏可不觉得凭政和帝与荣王的身体可以熬得过东宁王府那三兄弟。 ↑返回顶部↑
荣王的出身,京中无人敢忘,他那条小腿是怎么跛得,满堂大臣也心知肚明,推他上位,就是割肉饲鹰,早晚有一日把自己全搭进去都不够。
况且,一国之君岂能形容有缺,幼帝就算无嗣,那也可从裕亲王府过继,裕王世子妃可是怀胎九月,即将临盆。
内阁态度明确的反对,没有商量的余地。太师亦对此议震怒,当朝把昌酉伯拎出来骂的狗血淋头,最后还以口德不修削了他三年俸禄。
在太师看来,幼帝只是体虚,不是即将殡天,着急忙慌的推举皇储,是要咒帝早夭吗?!
区区一个风寒,怎么可能夺去元澈的性命,太师诏了报恩寺得道高僧入宫祈福,他相信自己教出来的孩子定然能挨过这一关。
四月尾声,幼帝病势好转,西宫娘娘将江南的官司朱笔勾销。
转月,裕亲王世子欢宴醉酒,不慎溺水身亡,世子妃悲痛过甚,以致于胎死腹中,一尸两命!
就此,宗室近支绝嗣。
第299章 “可乘之机”
虽然西宫懿旨作罢,但于天下读书人而言不过是掩耳盗铃, 江南诗风经过这场舞弊案已然蹭上了一块永远抹不去的污渍, 儒学圣地之名摇摇欲坠, 而这, 也为四年后的燕坞巨变埋下了祸根。
河南兵祸消弭,戴其鄞这位久居瓮中的大都督自然下场凄凉,赵太师本就对孙坤之死耿耿于怀,如今大局得稳,自然该好好清算这杀兄之仇。
五军都督府中,戴其鄞一系的心腹皆被剪除,手上干净一些的被发配到福建戍守海境, 而罪大恶极的都被丢去了玉楼沙疆, 充作军奴。
不到一年的功夫, 赵太师便料理了两位大都督,雷厉风行的手段不得不让军中武勋胆寒。
如今朱大年晋天下兵马大元帅,手里满打满算只有一万士卒,京中但有个风吹草动, 他手下这点兵马只怕塞牙缝都不够。故此, 朱元帅干脆做起了守家瓮,任凭四郊兵马上蹿下跳,就是不理事,不主政,凡事一推四五六,让兵部与那些大爷们扯皮去。
靳啸隶打拼半生, 留下的家底何止丰厚二字足以形容,军中各系势力对这些东西垂涎欲滴,但碍于赵太师威慑,谁也不敢轻举妄动。
各方都在暗戳戳的谋划,唯有黑云一系直接大咧咧的寻上了门。
师芎“机缘巧合”下得知了当年幼子惨死背后的真相,对靳家上下恨之入骨,不仅在宫变中出了大力,还在前往北疆的一路层层设卡,势要将流窜在外的靳蒲永捉拿归案。
狡兔有三窟,桂西军团那么大的家业定然不止京中明面上显露的这一点,等抓住靳家二小子,挫骨扬灰之前肯定是要把其余东西套出来的。虽然现如今在北疆,黑云与辽河几乎说得上只手遮天,但师帅心里门清,赵孟两氏暗中发展的势力绝不容小觑。况且,这一路地方衙门与驻军派系数不胜数,不跟百官的大头头打好招呼,说不定会平添事端。
赵太师对此事可有可无,师芎若还是在北疆驰骋的猛虎,那他定要踌躇一二,毕竟还有着养虎为患这一说。但眼下,老虎入了吃人不吐骨头的狮子林,就算他有兵权傍身,想收拾也不难。何况,师芎也算是明白人,只把黑云主干握在手里,其余兵马都乖乖交了出来,黑云一系又有着老永安侯的渊源在,赵秉安到底要顾忌三分情面。
太师睁只眼闭只眼,对师芎劫掠一事默不作声,朝廷里也就风平浪静,六部与都察院闭目养神,冷眼瞧着御史台那帮蠢货在大殿上演独角戏。
这瞿国梁白眼狼一个,把老首辅撵出了京城,自个儿又撑不起大梁。自以为能在师芎一事上捉住太师的痛脚,孰知西宫太后最听不得靳家那些乱臣贼子的消息,在西宫看来,打杀靳蒲永乃是国法明律,师芎不过是想邀功,手伸得长了点,何罪之有。
就算,那些个武勋是惦记靳家留下的浮财,又怎么了,孟太后乐得慷他人之慨来为自己招揽人心,用得着御史台在这絮絮叨叨。
赵怀珏在御史台中的肱骨心腹泰半被赵秉安提拔进了都察院,为新法改革储才,故而如今占主流声音的皆是首辅党下瞿国梁的走狗,太师在御座旁扫视四下,突然觉得是不是他对江南六道新晋的这些官员太过放纵了,敢指着皇家的鼻子叫嚣,他们当自己脚下站着的是什么地方!
拿下对幼帝西宫言语不敬的几人,赵太师直接扒了他们的官服,在午门口鞭刑示众,血水绵延一地,吏部瞿侍郎路过之时连尸体都凉透了。
董臻于河南立下大功,他主持修建的淮扬河渠提前完工,在春末凌汛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河南境内感恩戴德的百姓自发为其立起了生祠,美名已传至京师。
如此一张好牌,赵太师怎能不好好运作,吏部尚书之位空悬已久,顾椿瘸了腿不敢动,他可还惦记着呢。
如今的内阁,刨除苟俪旬与卢沛良二人,剩下的不过一堆老弱病残。苏次辅自顾不暇,索性由得太师动作,苏燃已经出任湖南,伺候邵雍去了,户部如今与湖湘的关系还处于模糊不清的阶段,待苏燃在长沙蹲满几年,让马季等人看出苏家的诚意,昔年那桩旧仇也就了了。而在此期间,估摸着赵太师也该开始筹划动手的时机了。
瞿国梁死抱着东宁郡王府不放,老太妃无奈,只能数度入宫,请求自贬王爵,归藩守孝。
可西宫能放人吗?盛家宗谱上的男丁都死绝了,如今外藩就剩下无锡的东宁郡王与皇帝血脉最近。虽说三个都是庶孙,但据传闻个个活蹦乱跳,孟氏可不觉得凭政和帝与荣王的身体可以熬得过东宁王府那三兄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