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反派渣爹_分卷阅读_100(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长春班是民间戏班,曾有机会进宫为皇帝表演,宁青城想通过长春班接近皇帝实行自己的复仇计划,可皇帝哪是容易接近的?唯有唱曲打动皇帝的人才能被光帝接见,至此宁青城全身心投入到唱戏之中,他本就天资出众,不到十年便成了长春班的台柱,名动汴京,后来还没等他报仇,汴京被围,光帝驾崩,太子登位。
  那时他就在想,就算死在叛军手中他亦无憾了,不曾想汴京并未如他想象中的血流成河,朝廷官员主动投降迎接新帝进京。
  再后来,新帝登极,国号为晋,汴京依旧如昔日一般繁华,宁青城一直为复仇而活,没了仇人一时之间陷入迷茫,成日得过且过,就在他打算为自己赎身,孤独终老之时,遇到了张显霖,这人是张家贵子,长春班再怎么有名对上张家亦是全无反抗的余地,张显霖很轻易的就将他带了出来。
  张显霖任意妄为极其自私,从未问过他的意愿,看上了就买回来,还自以为深情的提出成婚的要求,若不是他警觉,估计早就被张家人暗害了吧。
  宁青城以往对一见钟情向来嗤之以鼻,可当陶真对他微笑的那一刻,他才知道原来世上当真有那么一个人,不经意间就能搅乱他的思绪。
  宁青城很清楚自己与陶真的差距,他们互不相识,甚至迫于身份自己都不敢主动结识陶真,或许陶真还会从别人口中得知自己是个勾引张家公子的伶人,陶会元……会对自己鄙夷不屑吗?
  张显霖一心扑在宁青城身上,第一时间感觉到宁青城的神思不属,尽管宁青城表面一切如常,但偶尔的发呆,眼中的忧郁是瞒不了张显霖的,张显霖稍作试探就知道了个中因由,当即怒火中烧。
  陶真不过是个乡巴佬而已,他还记得当初在主街看到那人像个傻子似的发呆,这般低贱之人如何能与自己相比?宁青城眼瞎了吗?
  张显霖还稀罕着宁青城,舍不得动他,满腔怒火全冲着陶真去了,陶真不就是得了会元嘛,没了会元的名头什么也不是,既然陶真想要考科举当状元,那他就断了陶真的念想。
  张显霖使计拿到了陶真的手稿,找人仿着笔记写了一封“忠肝义胆”的信,便把陶真给绑了。
  陶真是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纯粹就是无妄之灾,当张显霖把他关进小黑屋时他还纳闷呢,他又没得罪什么人,怎么就被绑了?
  直到张显霖问他知不知道宁青城是谁,陶真想了好一会儿都对此人无甚印象,看的张显霖心头一阵火大,敢情从头到尾人家陶真都没注意过他们,但绑都绑了总不能把人放回去吧,张显霖一时间竟不知该拿陶真如何是好。
  陶真就这么一直被关在逼仄的屋子里,也不知过了多久,忽闻一声声响,陶真迷茫的睁开双眼,屋外透进来的阳光照得他一时睁不开眼,等他放下遮挡眼睛的左手时,只见一个面容木纳满身杀伐之气的陌生男子正居高临下的看着他。
  “你便是陶真?”吴庸看着眼下这个仪容狼狈却难掩风骨的男人,眼中异色一闪而过,他很难不想歪,毕竟圣上对这位贤弟太重视了,为了他连殿试都往后推迟了。
  得到对方的肯定回答,吴庸说道,“陶公子,某下奉圣命前来寻你,请跟我一同前去面圣吧。”
  “圣上?”陶真眼中明光一闪,亮晶晶的看着吴庸,迫不及待的道,“我这就跟你去,等等……”陶真看了看自己的衣服,“烦请大人稍等片刻,待我洗漱一番再去面圣。”
  陶真是想着今时不同往日,面圣得注意仪态,可看在吴庸眼中却是越发加深了心里的猜测,不是说女为悦己者容嘛,想必男子也是一样,不过圣上既然有了皇后娘娘,为何还要招惹陶真?当真是过分。
  吴庸默默的想,陶真太可怜了,圣上就是一个渣男。
  第141章 抡才大典
  陶真随着吴庸走进巍巍皇宫, 宫里戒备森严,来往宫女内监都有固定的行走路线,见到身着飞鱼服腰佩绣春刀的锦衣卫指挥使均纷纷行礼。
  吴庸目不斜视不发一语从宫女内监的身旁走过, 行走之间依稀闻得轻微的脚步声, 除此之外竟无一丝噪杂, 宫女内监均不敢抬头直视,低头间只见一双皂靴从眼前走过,而后又走过一双褐色布鞋, 直到听不见脚步声,众人才敢起身,起身后继续着手上的事情,无一人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一路走来,陶真切身体会到宫闱的肃穆与威严, 宫里的人虽多, 但几乎不闻人声,无形中透露着淡淡的紧迫感, 这让陶真很是不适。
  今日恰巧有大朝会,吴庸领着陶真一路向宣和殿走去,宣和殿前设有台阶, 饰有朱红色, 称为丹陛,其上陈设日晷、嘉量各一, 铜龟、铜鹤各一对,铜鼎十八座, 其中龟、鹤代表着长寿,日晷和嘉量均象征着皇权。
  殿下还有三层汉白玉石雕基座,周围环以栏杆,栏杆下安有排水用的石雕龙头,每逢雨季,可呈现千龙吐水的奇观。
  一般而言,只有皇帝与三品以上的大臣才可以从丹陛两侧行走,三品以下者均得从另外两侧的台阶上走入宣和殿外面的广场,否则就是犯了以下犯上之罪。
  陶真跟着吴庸行至宣和殿外,宫人进去通报,不一会儿里面就传出传唱之声。
  “圣上有令,宣锦衣卫指挥使觐见,宣陶会元觐见。”
  来之前吴庸已经告诉过陶真该行的礼仪,于是在大晋文臣武官的见证下,这对昔日的旧友终于相见,只不过,一个成了高高在上的大晋帝皇,一个是冉冉升起的大晋新星。
  吴庸跪拜,“锦衣卫指挥使吴庸叩见圣上。”
  陶真随之而跪,“草民陶真叩见圣上。”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