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在古代的杂货铺_分卷阅读_60(3 / 4)
“我也看出一本了,看,那是老子,咦,这名字怎么像是骂人?喊谁老子?谁是谁老子?”
“哪里,哪里,啥老子?”
老肖扶额,感觉被一万点暴击了。这些混球,这嘴巴怎么就没有说好话的时候?不过怪谁呢?他好像没法子要求他们懂,也不可能懂啊。老话怎么说来着?文盲不是错,半吊子文盲最可怕。嗯,好像是这样的。
“好了,不懂装懂还嘚瑟上了,看看,闹笑话了吧。上回不是说了嘛,什么子,什么子的,那是尊称,人家孔子,列子,荀子,韩非子都是子,要你这么说,人都是儿子不成?”
老肖和老兵在一起时间长了,这说话也粗的很,看看,连儿子都出来了,这其实和人家说老子没啥差别,也就他自己不觉得。这要是让什么大儒听见他这么形容那些圣人,估计能直接吐血昏迷不可。
哦,这会儿大儒没有,童生有一个,你别说,人家这会儿也被镇住了,一开始被惊住,那是因为他从没有想过,这样一个犹如文教荒漠的山村里,随便出来个干粗活的大汉,居然也能认识几个字?
特别是老肖,更是让他神色诧异的很。世人知道孔子,老子不稀奇,韩非子,荀子真读过几本书的,或许也多有涉猎,可是列子就不一样了,列子御风,那可是先秦道家人物和典故,既不在科考范围,也不在寻常读本中着墨细说的,这人居然也能知道,这很能说明老肖的知识面。
杨七郎那个高兴啊,有心攀谈一二,想着万一真是个有学识的人物,那自己以后在这就有了精神交流的对象,每日里相互切磋学问,一定能有所进益,想想都觉得到时候日子过得一定很不错。可随即又被老肖的儿子言论给吓了个半死,在看看这周边其他人这老子儿子的浑说,突然又没了说话的**。
他还能说啥?已经看透了本质啊!望天,代沟太大,没法填!
第123章 有个文人的好处
杨七郎的宅子,一开始咱们就说了,在山村通往码头的通道附近,在老肖家的北面石山的山脚,一处横向狭长的地方,坐东北而面西南。东南方最靠近那恍若山寨大门的是学堂,一个大大的屋子,有寻常两间大小,开窗颇多,虽然不利于冬日取暖,却兼顾了光亮,里头桌椅都已经齐备,是村中人自己做的粗糙货,虽然不中看,却结实的很。
学堂屋子的外头还有一个小小的院子,大门一左一右种植着移栽来的桃树和李树,这是寓言桃李芬芳的意思,可见大家伙儿对这个学堂的期待有多高了。此外,还有一口不知道从哪个地方寻摸来的小钟,挂在桃树上,平日里刻用来做孩子们上下学的提示,若是遇上急事,这一口小钟,事实上也能作为全村集合的示警之物,十分的实在。
至于杨七郎的宅子?在学堂的西北处,只隔着一堵半人高的土墙。三间正房建的也算是宽敞,虽然说院子不大,只和屋子差不离,屋舍也是土砖木头制成,连着屋顶也一并是茅草,可水泥铺过的地面,摸过的墙,连着院子北面围墙边另搭的厨房都和屋子一般被摸了一遍,看着就十分的干净整齐,院子一角堆积着好大一堆的木柴还被草帘子遮盖起来防雨。水缸等一应事物也置办的十分妥帖。
屋子里左右两间卧室,火炕齐备不说,连着内外室都已经做好了简单的竹木隔断,被隔开的每个小间怎么也能有十平米上下,别说这三个人住了,就是杨七郎在这里有了孩子,也不怕没地方安置,从这里可以看出,这些村人是十分希望这先生能长久在这里安居的。
因为前些时候已经分送过来了不少东西,杨七郎的母亲一个人慢慢的摸索着,也已经将这屋子收拾的十分齐整,家具什么的,也请人帮忙安置妥当,这会儿杨七郎夫妻过来,直接就是个拎包入住的节奏,十分的方便。
老肖几个帮着将书箱子送到为了屋子里之后,原本应该离开,可不知道怎么的,老肖愣是往那书本上多看了几眼,心思也不知转到了哪里。等着反应过来,已经毫不客气,好不见外的帮着整理起了书本。这举动显然有些让杨七郎意外,这年头,书本这东西太珍惜,借书都需要有交情的人才能开口,像是老肖这样,一言不发,刚认识就上来直接上手的真是少见的很。
也许是杨七郎的眼神太直接,弄得老肖也有点讪讪的,忍不住摸了摸鼻子,勾着嘴角笑说道:
“先生刚来,我这正好趁着整理书本的功夫,和先生好好说说咱们这村子里的情况,等着开学,你这里也好心里有数。”
扯吧,先把尴尬给扯开了再说。
“肖大哥想着周全,你说,我听着。”
杨七郎估计也少见这么厚脸皮的,一时不知道怎么说,只能顺着往下接,这可好,倒是让老肖难得打开了话匣子,将这村子里如今这些孩子的大概水平说了一遍,顺带的,还将自己认识几个字,却看不懂那些文言文的烦恼也一并吐露了一番,那语气幽怨的,让杨七郎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这,这……怎么以前你开蒙的时候,先生没教这个?”
“不过是零星读了二年书,能保证字认识,账会算就不错了,并没有开笔写过文章。许是当初我太顽皮的缘故,先生都不稀罕教我,如今想想,多耽误人啊。若是当初多学几年,说不得也能混出点名堂来呢。”
“可不敢质疑前辈,好吧,许是知道你也不科考,平日也不用写文章,不会也没什么,故此才没多教。寻常人家,像是你这样,已经算是有见识了。至于公文,告示,这以后我在这里,帮着看就是了。”
老肖这自曝其短的拉近关系方式十分的有效,不过是几句话的功夫,这杨七郎和他之间,关系就亲近了许多,连着以后的文书活都自动上套,接了过去。这让老肖忍不住在心里暗暗的感激韦小宝。武打书也是书啊,书中自有本事在,古人诚不欺我。
别看这山村只是个小村子,还偏远,可因为到底是老兵安置的所在,时不时的总有些上头会想到他们,不时问问这个,问问那个,以示关心,这种关注度看着似乎挺美,不用担心被小吏当成软柿子下手,可同样的,麻烦也不少,最起码对官府的行动要多个心眼,时时关注,免得违逆了上头。如此一来,官府门口告示栏上的东西,别的村落可以不重视,他们却不能不重视,这对文盲一样的他们来说,实在是头大--嚓,看不懂咋办?
如今呢?嘻嘻,麻烦有人接手了!甚至延伸一点想的话,这先生来了,还不止这么一个作用,比如写信,比如码头上遇上事儿之后摆出来凹造型,甚至和其他村子交往,好像都能占便宜。别觉得不可能,这年头,特别是刚开国没多久的时候,正是各处文人官员等特权阶级人数最少的时候,往往两三个村子都寻不出一个来,在这样的情况下,那个村子有个有功名的,那妥妥就能碾压其他村子。
这样的情况即使到了明清也是存在的,唯一不同的就是,等着王朝后期,读书人多了,有功名的也多了,那童生什么的就不稀奇了,一般能承担这个重任的,基本都是举人。
再有,村子里有了这么一个先生,老肖还能摆脱一样十分头疼的差事,那就是取名字,娘唉,想想村子里这些刚成亲没多久的人,想想那些大着肚子的女人,再想想未来几年这村子里即将出生的孩子,老肖只要一想到,这些人来求个好名字,就觉得自己脑袋发胀,作为取名困难症患者,自家儿子的名字都是村子里老村长取的呢,让他给别人取?那不是折磨人嘛。如今,嘻嘻,除非是十分亲近的,一般都麻烦不到自己头上了。
越想越美的老肖手里的动作是越做越快,拍打书本的动作都能敲击出节奏了。这让和他一起整理的杨七郎都有些摸不着头脑,不过是帮着看文书,怎么就高兴成这样?莫不是有什么不对?不会,三舅说这老肖是个不错的,人豪爽讲究。那么就是纯粹为了孩子?也许吧,若是这样,那这里也算是民生淳朴了。看来自己到来,不但是摆脱了自身的尴尬,同时也在造福别人啊,这样一想,杨七郎突然感觉自己重要了起来,感觉很骄傲,嗯,背脊忍不住挺直了几分。 ↑返回顶部↑
“哪里,哪里,啥老子?”
老肖扶额,感觉被一万点暴击了。这些混球,这嘴巴怎么就没有说好话的时候?不过怪谁呢?他好像没法子要求他们懂,也不可能懂啊。老话怎么说来着?文盲不是错,半吊子文盲最可怕。嗯,好像是这样的。
“好了,不懂装懂还嘚瑟上了,看看,闹笑话了吧。上回不是说了嘛,什么子,什么子的,那是尊称,人家孔子,列子,荀子,韩非子都是子,要你这么说,人都是儿子不成?”
老肖和老兵在一起时间长了,这说话也粗的很,看看,连儿子都出来了,这其实和人家说老子没啥差别,也就他自己不觉得。这要是让什么大儒听见他这么形容那些圣人,估计能直接吐血昏迷不可。
哦,这会儿大儒没有,童生有一个,你别说,人家这会儿也被镇住了,一开始被惊住,那是因为他从没有想过,这样一个犹如文教荒漠的山村里,随便出来个干粗活的大汉,居然也能认识几个字?
特别是老肖,更是让他神色诧异的很。世人知道孔子,老子不稀奇,韩非子,荀子真读过几本书的,或许也多有涉猎,可是列子就不一样了,列子御风,那可是先秦道家人物和典故,既不在科考范围,也不在寻常读本中着墨细说的,这人居然也能知道,这很能说明老肖的知识面。
杨七郎那个高兴啊,有心攀谈一二,想着万一真是个有学识的人物,那自己以后在这就有了精神交流的对象,每日里相互切磋学问,一定能有所进益,想想都觉得到时候日子过得一定很不错。可随即又被老肖的儿子言论给吓了个半死,在看看这周边其他人这老子儿子的浑说,突然又没了说话的**。
他还能说啥?已经看透了本质啊!望天,代沟太大,没法填!
第123章 有个文人的好处
杨七郎的宅子,一开始咱们就说了,在山村通往码头的通道附近,在老肖家的北面石山的山脚,一处横向狭长的地方,坐东北而面西南。东南方最靠近那恍若山寨大门的是学堂,一个大大的屋子,有寻常两间大小,开窗颇多,虽然不利于冬日取暖,却兼顾了光亮,里头桌椅都已经齐备,是村中人自己做的粗糙货,虽然不中看,却结实的很。
学堂屋子的外头还有一个小小的院子,大门一左一右种植着移栽来的桃树和李树,这是寓言桃李芬芳的意思,可见大家伙儿对这个学堂的期待有多高了。此外,还有一口不知道从哪个地方寻摸来的小钟,挂在桃树上,平日里刻用来做孩子们上下学的提示,若是遇上急事,这一口小钟,事实上也能作为全村集合的示警之物,十分的实在。
至于杨七郎的宅子?在学堂的西北处,只隔着一堵半人高的土墙。三间正房建的也算是宽敞,虽然说院子不大,只和屋子差不离,屋舍也是土砖木头制成,连着屋顶也一并是茅草,可水泥铺过的地面,摸过的墙,连着院子北面围墙边另搭的厨房都和屋子一般被摸了一遍,看着就十分的干净整齐,院子一角堆积着好大一堆的木柴还被草帘子遮盖起来防雨。水缸等一应事物也置办的十分妥帖。
屋子里左右两间卧室,火炕齐备不说,连着内外室都已经做好了简单的竹木隔断,被隔开的每个小间怎么也能有十平米上下,别说这三个人住了,就是杨七郎在这里有了孩子,也不怕没地方安置,从这里可以看出,这些村人是十分希望这先生能长久在这里安居的。
因为前些时候已经分送过来了不少东西,杨七郎的母亲一个人慢慢的摸索着,也已经将这屋子收拾的十分齐整,家具什么的,也请人帮忙安置妥当,这会儿杨七郎夫妻过来,直接就是个拎包入住的节奏,十分的方便。
老肖几个帮着将书箱子送到为了屋子里之后,原本应该离开,可不知道怎么的,老肖愣是往那书本上多看了几眼,心思也不知转到了哪里。等着反应过来,已经毫不客气,好不见外的帮着整理起了书本。这举动显然有些让杨七郎意外,这年头,书本这东西太珍惜,借书都需要有交情的人才能开口,像是老肖这样,一言不发,刚认识就上来直接上手的真是少见的很。
也许是杨七郎的眼神太直接,弄得老肖也有点讪讪的,忍不住摸了摸鼻子,勾着嘴角笑说道:
“先生刚来,我这正好趁着整理书本的功夫,和先生好好说说咱们这村子里的情况,等着开学,你这里也好心里有数。”
扯吧,先把尴尬给扯开了再说。
“肖大哥想着周全,你说,我听着。”
杨七郎估计也少见这么厚脸皮的,一时不知道怎么说,只能顺着往下接,这可好,倒是让老肖难得打开了话匣子,将这村子里如今这些孩子的大概水平说了一遍,顺带的,还将自己认识几个字,却看不懂那些文言文的烦恼也一并吐露了一番,那语气幽怨的,让杨七郎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这,这……怎么以前你开蒙的时候,先生没教这个?”
“不过是零星读了二年书,能保证字认识,账会算就不错了,并没有开笔写过文章。许是当初我太顽皮的缘故,先生都不稀罕教我,如今想想,多耽误人啊。若是当初多学几年,说不得也能混出点名堂来呢。”
“可不敢质疑前辈,好吧,许是知道你也不科考,平日也不用写文章,不会也没什么,故此才没多教。寻常人家,像是你这样,已经算是有见识了。至于公文,告示,这以后我在这里,帮着看就是了。”
老肖这自曝其短的拉近关系方式十分的有效,不过是几句话的功夫,这杨七郎和他之间,关系就亲近了许多,连着以后的文书活都自动上套,接了过去。这让老肖忍不住在心里暗暗的感激韦小宝。武打书也是书啊,书中自有本事在,古人诚不欺我。
别看这山村只是个小村子,还偏远,可因为到底是老兵安置的所在,时不时的总有些上头会想到他们,不时问问这个,问问那个,以示关心,这种关注度看着似乎挺美,不用担心被小吏当成软柿子下手,可同样的,麻烦也不少,最起码对官府的行动要多个心眼,时时关注,免得违逆了上头。如此一来,官府门口告示栏上的东西,别的村落可以不重视,他们却不能不重视,这对文盲一样的他们来说,实在是头大--嚓,看不懂咋办?
如今呢?嘻嘻,麻烦有人接手了!甚至延伸一点想的话,这先生来了,还不止这么一个作用,比如写信,比如码头上遇上事儿之后摆出来凹造型,甚至和其他村子交往,好像都能占便宜。别觉得不可能,这年头,特别是刚开国没多久的时候,正是各处文人官员等特权阶级人数最少的时候,往往两三个村子都寻不出一个来,在这样的情况下,那个村子有个有功名的,那妥妥就能碾压其他村子。
这样的情况即使到了明清也是存在的,唯一不同的就是,等着王朝后期,读书人多了,有功名的也多了,那童生什么的就不稀奇了,一般能承担这个重任的,基本都是举人。
再有,村子里有了这么一个先生,老肖还能摆脱一样十分头疼的差事,那就是取名字,娘唉,想想村子里这些刚成亲没多久的人,想想那些大着肚子的女人,再想想未来几年这村子里即将出生的孩子,老肖只要一想到,这些人来求个好名字,就觉得自己脑袋发胀,作为取名困难症患者,自家儿子的名字都是村子里老村长取的呢,让他给别人取?那不是折磨人嘛。如今,嘻嘻,除非是十分亲近的,一般都麻烦不到自己头上了。
越想越美的老肖手里的动作是越做越快,拍打书本的动作都能敲击出节奏了。这让和他一起整理的杨七郎都有些摸不着头脑,不过是帮着看文书,怎么就高兴成这样?莫不是有什么不对?不会,三舅说这老肖是个不错的,人豪爽讲究。那么就是纯粹为了孩子?也许吧,若是这样,那这里也算是民生淳朴了。看来自己到来,不但是摆脱了自身的尴尬,同时也在造福别人啊,这样一想,杨七郎突然感觉自己重要了起来,感觉很骄傲,嗯,背脊忍不住挺直了几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