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重生妃仙_分卷阅读_117(2 / 4)
杜太妃越说越是激动,紧紧地攥着赵匡胤的手,指节都泛白了。
“母亲,您千万别这么说。廷宜他一定会好好地回来的,您不要操心了,养好自己的身体才是正事。”
赵匡胤真后悔告诉了母亲弟弟的真实情况。当时杜太后不知怎么察觉到了什么,一个劲儿地问自己弟弟的情况,自己一时没忍住说了。结果害得自己的母亲忧思成疾,天天逮着自己说救廷宜的事。
杜太后见儿子不肯给自己个准话,顿时老大不乐意起来。
“元朗啊,廷宜从小在我身边长大,这孩子向来把你当做自己的人生榜样,干什么都要向你学,你这个做哥哥的,怎么提携他都是不为过的。现在让你派人去把他救回来,就这么难吗?你们可是亲兄弟啊!”
“母亲您说到哪里去了?您就不要操心了好吗?这是您的药,您先把它喝了吧!”
赵匡胤边说边把药碗放到自己的身边吹了吹,确定不烫了之后才舀起来一勺送到了杜太后的嘴旁。
“我不吃。你一日不派出大军去救廷宜,我就一日不吃药。”杜太后任性了起来。她才不要听那些安慰的话呢!她要的是大儿子实实在在地做出行动去救小儿子。
“母亲~”赵匡胤无奈地喊道。
杜太后侧转过身给了赵匡胤一个背影。
赵匡胤没有办法,只好把手中的药碗给了旁边侍立着的绿意。
“照顾好太后娘娘,一定要让她把这药喝下去。”
“是!”绿意屈膝行了一礼。
她日日跟在杜太后身边,自然是知道杜太后对这个小儿子是如何偏爱的。在绿意的眼中,聪明活泼的晋王固然好,可是她是更喜欢赵匡胤这样成熟稳重的男子一些的。可是她只不过是个丫鬟,哪里有资格谈论主子们的事情呢?所以只是在心里默默地为赵匡胤叹了口气。
赵匡胤转身离去,背影有些落寞。他虽然英雄一世,可以说早就突破了母亲以前对自己的期望,然而在母亲眼中,自己这个长子远远不如那个会跟她撒娇歪缠的弟弟亲昵。
自己岁数也渐渐大了,肩膀上既担负着赵家的未来,又担负着大宋的未来,有时候真的觉得很累很累,但也不得不咬牙走下去。帝王路,一个不慎就可能万劫不复。可是孩子们太小了还帮不上他,母亲也不够体谅自己,廷宜的事……
为了大宋,自己这次不能再依着母亲了。唉~赵匡胤迈着沉重的步伐刚向延福宫外走去。
孟昶和徐蕊商议过后,给赵光义派遣了一个最高规格的使节团陪他一起去汴京,使节团的团长是后蜀开国皇帝、也就是孟昶的父皇孟之祥留下的老臣张业。
张业和孟之祥一起开创了后蜀的基业,只是年轻时候打仗受了伤一直没好,他就主动领了个高级闲职,很少出现在朝堂上。由于这次蜀宋之战太过重要,他才冒了出来主动负责粮草等后勤事宜,让孟昶省了不少心。这次出使北宋,也是他主动请缨的。不然孟昶可不好意思麻烦这个开国元老。
张业说,他见证了后蜀的成立,也让他见证下后蜀最后的完结吧!这话让孟昶和徐蕊都感慨不已,结合他的才学和能力,孟昶把使节团交到了他的手里。
张业带了两百人的使节团,和之前被俘的赵光义、宋军主将刘光隽等人一路大张旗鼓地向北宋京城汴京出发。他们边走边大肆宣传蜀国皇帝孟昶为了天下苍生计,愿意和北宋议和,将蜀国变为北宋的一个州的义举。由于使节团人数众多,他们走得并不快。他们还没走出蜀国边境,蜀主弃国求和的消息已经飞速传往诸国,摆在了赵匡胤的案头。
这样大张旗鼓也是赵光义和孟昶、徐蕊商议后主动为之的。赵光义害怕赵匡胤放弃了他,不承认他的功劳,所以就把“自己的功劳”大白于天下。众口汹汹,这样就没人能够抹杀他“劝服孟昶”的功劳了。
“卑职参见晋王殿下!”驻扎在剑门外的北宋军队新任主将张勇和原来的副将李坚带领众军士齐刷刷地跪下来给赵光义见礼。
“众将士不必多礼!”赵光义冷冷地看了一眼张勇,面上却堆出了和气的笑容。
这个张勇是个比刘光隽资历还要老的老将,也是赵匡胤最重要的心腹之一。赵光义倒不是对他有什么意见,而是对赵匡胤在自己被俘虏之后否认自己的存在,却火速派遣了其他将领来稳定大局有意见。他觉得赵匡胤反应这么快,明显是没经过什么纠结犹豫就放弃了自己的。
若是自己运气不好,恐怕现在已经没命了吧?幸而上天保佑,自己这次白捡了一个大功劳回来,才能站在这里看着这些人给自己行礼。
“张将军,本王要回京复命去,此去路途遥远、任务不得有失,一路上少不得人护送,不如你跟本王一道走吧!”
赵光义掩下心中的不快,摆出一个器重信任的表情对张勇道。刘光隽留在这里他要更放心一些。因为刘光隽忠诚的对象是赵家,他既听赵匡胤的,也听自己的,而张勇只是赵匡胤一个人的心腹。把刘光隽留在这里,赵光义要更放心一些。如果把张勇留下,自己对这只军队的影响力就大幅度削弱了。
“这……卑职奉皇上的命令来……”张勇面露难色,吞吞吐吐地道。他并不知道赵光义心中跟赵匡胤已经不像以前那样好了,所以也没有多想,只是直觉这样有些不妥。
赵光义见张勇不愿意配合,眼中闪过一抹幽光,然后拿出了一道金牌道,“莫非张大人对本王有意见?非要我拿出我皇兄给我的信物来才行么?这枚金牌是皇兄亲手给我的,张大人觉得可差遣得动你?” ↑返回顶部↑
“母亲,您千万别这么说。廷宜他一定会好好地回来的,您不要操心了,养好自己的身体才是正事。”
赵匡胤真后悔告诉了母亲弟弟的真实情况。当时杜太后不知怎么察觉到了什么,一个劲儿地问自己弟弟的情况,自己一时没忍住说了。结果害得自己的母亲忧思成疾,天天逮着自己说救廷宜的事。
杜太后见儿子不肯给自己个准话,顿时老大不乐意起来。
“元朗啊,廷宜从小在我身边长大,这孩子向来把你当做自己的人生榜样,干什么都要向你学,你这个做哥哥的,怎么提携他都是不为过的。现在让你派人去把他救回来,就这么难吗?你们可是亲兄弟啊!”
“母亲您说到哪里去了?您就不要操心了好吗?这是您的药,您先把它喝了吧!”
赵匡胤边说边把药碗放到自己的身边吹了吹,确定不烫了之后才舀起来一勺送到了杜太后的嘴旁。
“我不吃。你一日不派出大军去救廷宜,我就一日不吃药。”杜太后任性了起来。她才不要听那些安慰的话呢!她要的是大儿子实实在在地做出行动去救小儿子。
“母亲~”赵匡胤无奈地喊道。
杜太后侧转过身给了赵匡胤一个背影。
赵匡胤没有办法,只好把手中的药碗给了旁边侍立着的绿意。
“照顾好太后娘娘,一定要让她把这药喝下去。”
“是!”绿意屈膝行了一礼。
她日日跟在杜太后身边,自然是知道杜太后对这个小儿子是如何偏爱的。在绿意的眼中,聪明活泼的晋王固然好,可是她是更喜欢赵匡胤这样成熟稳重的男子一些的。可是她只不过是个丫鬟,哪里有资格谈论主子们的事情呢?所以只是在心里默默地为赵匡胤叹了口气。
赵匡胤转身离去,背影有些落寞。他虽然英雄一世,可以说早就突破了母亲以前对自己的期望,然而在母亲眼中,自己这个长子远远不如那个会跟她撒娇歪缠的弟弟亲昵。
自己岁数也渐渐大了,肩膀上既担负着赵家的未来,又担负着大宋的未来,有时候真的觉得很累很累,但也不得不咬牙走下去。帝王路,一个不慎就可能万劫不复。可是孩子们太小了还帮不上他,母亲也不够体谅自己,廷宜的事……
为了大宋,自己这次不能再依着母亲了。唉~赵匡胤迈着沉重的步伐刚向延福宫外走去。
孟昶和徐蕊商议过后,给赵光义派遣了一个最高规格的使节团陪他一起去汴京,使节团的团长是后蜀开国皇帝、也就是孟昶的父皇孟之祥留下的老臣张业。
张业和孟之祥一起开创了后蜀的基业,只是年轻时候打仗受了伤一直没好,他就主动领了个高级闲职,很少出现在朝堂上。由于这次蜀宋之战太过重要,他才冒了出来主动负责粮草等后勤事宜,让孟昶省了不少心。这次出使北宋,也是他主动请缨的。不然孟昶可不好意思麻烦这个开国元老。
张业说,他见证了后蜀的成立,也让他见证下后蜀最后的完结吧!这话让孟昶和徐蕊都感慨不已,结合他的才学和能力,孟昶把使节团交到了他的手里。
张业带了两百人的使节团,和之前被俘的赵光义、宋军主将刘光隽等人一路大张旗鼓地向北宋京城汴京出发。他们边走边大肆宣传蜀国皇帝孟昶为了天下苍生计,愿意和北宋议和,将蜀国变为北宋的一个州的义举。由于使节团人数众多,他们走得并不快。他们还没走出蜀国边境,蜀主弃国求和的消息已经飞速传往诸国,摆在了赵匡胤的案头。
这样大张旗鼓也是赵光义和孟昶、徐蕊商议后主动为之的。赵光义害怕赵匡胤放弃了他,不承认他的功劳,所以就把“自己的功劳”大白于天下。众口汹汹,这样就没人能够抹杀他“劝服孟昶”的功劳了。
“卑职参见晋王殿下!”驻扎在剑门外的北宋军队新任主将张勇和原来的副将李坚带领众军士齐刷刷地跪下来给赵光义见礼。
“众将士不必多礼!”赵光义冷冷地看了一眼张勇,面上却堆出了和气的笑容。
这个张勇是个比刘光隽资历还要老的老将,也是赵匡胤最重要的心腹之一。赵光义倒不是对他有什么意见,而是对赵匡胤在自己被俘虏之后否认自己的存在,却火速派遣了其他将领来稳定大局有意见。他觉得赵匡胤反应这么快,明显是没经过什么纠结犹豫就放弃了自己的。
若是自己运气不好,恐怕现在已经没命了吧?幸而上天保佑,自己这次白捡了一个大功劳回来,才能站在这里看着这些人给自己行礼。
“张将军,本王要回京复命去,此去路途遥远、任务不得有失,一路上少不得人护送,不如你跟本王一道走吧!”
赵光义掩下心中的不快,摆出一个器重信任的表情对张勇道。刘光隽留在这里他要更放心一些。因为刘光隽忠诚的对象是赵家,他既听赵匡胤的,也听自己的,而张勇只是赵匡胤一个人的心腹。把刘光隽留在这里,赵光义要更放心一些。如果把张勇留下,自己对这只军队的影响力就大幅度削弱了。
“这……卑职奉皇上的命令来……”张勇面露难色,吞吞吐吐地道。他并不知道赵光义心中跟赵匡胤已经不像以前那样好了,所以也没有多想,只是直觉这样有些不妥。
赵光义见张勇不愿意配合,眼中闪过一抹幽光,然后拿出了一道金牌道,“莫非张大人对本王有意见?非要我拿出我皇兄给我的信物来才行么?这枚金牌是皇兄亲手给我的,张大人觉得可差遣得动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