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炮灰以后_分卷阅读_38(1 / 4)
第60章 局势
周家庄瘟疫一事没有在京城里引起太大的波动, 不过是进出京城的城门检查更严格罢了。不过, 此时的京城也并不平静。
三位皇子大婚后不仅可以封王出宫建府, 也被允许上朝参政,各自在六部担了个虚职。尽管皇上对太子的看重显而易见, 太子也是仁厚可堪明君之选,可利益关系着, 朝中大臣还是有明里暗里站队的, 譬如二皇子贤王的岳父殿阁大学士李崇文、三皇子晋王的岳父武威将军郭仲仪、五皇子韩王的岳父礼部尚书孟庭。
不过,朝中支持太子宣烨的还在多数, 一来他德行未有亏, 二来皇上对太子的重视显而易见,三来无论立嫡还是立长, 太子都是正统,一帮老学究还是支持他的。
皇家暗卫的能力不容小觑,几位皇子底下的小动作昭武帝不可能不知道,却没有干预,也不知打着怎样的打算。
恰此时, 太子妃王氏再次有孕, 众人的目光再次投往东宫后院,大朝会上,有御史建言为太子选良媛充盈东宫。宣烨的确对太子妃有情, 当下以太子妃有孕不宜伤神为由驳了回去,明确表示,你如果再相逼, 那就是想要谋害皇嗣。太子妃之父吏部王尚书则始终没有出言反对,皇上看在眼里,暂且将此事搁置下来。
选太子良媛一事虽然不了了之,可也让一些支持太子的大臣心里有了些动摇,如此儿女情长的太子,真的可堪大任吗?而太子此举相当于堵了靠姻亲来拉拢势力的路,对他的冲击不小。
坦白说,推动此事的幕后之人有点小聪明,但如此小打小闹憾动不了太子的根本,更重要的是,他忽略了最为关键的皇上的看法。
昭武帝当年能够在大婚半年后按着太后的意思抬了如今的淑妃等人进东宫,又能在登基后平衡后宫,控制皇嗣的出生,本人自然不是多么重情之人,于他而言,女人除了为他孕育子嗣外,不过是他把控朝臣的工具。因而,太子如此看重太子妃,他是有些不满意的。
但若太子迫不及待地通过联姻与朝中大臣联合起来,他怕是又会多想,想着太子是不是迫不及待地想要发展自己的班底,迫不及待取代他。昭武帝不过三十六,在位不过八载,屁股底下的龙椅还没坐够呢。
“表面看来,太子似乎受了些影响,可最关键的还是皇上对太子的看法,太子太过重情固然不好,可太子待太子妃尚且如此,待皇上只会更尊敬和爱戴。作为一个皇,他不希望有人惦记他的位置,作为一个父亲,他希望看到儿子对他的爱戴,也希望他的皇子们能够兄友弟恭。所以,暂时来说宣烨的太子之位还是坐得稳的。”
宁王如此告诉卫明沅,实际上,自从那次在书房说开以后,他平日看那些情报便没有避着卫明沅了,一些事情也和她一起探讨,分析利弊。皇家暗卫和情报网的事也坦荡地在她眼皮底下拎了出来,反正这些东西她早已知晓。
卫明沅想想原著里的剧情,也的确如此,要不是后面的天灾人祸,宣烨的太子之位的确无人能够动摇。
“晋王在揣度圣意方面还是差了点,不若贤王和韩王。”她点评了一句。
这次在背后推波助澜的是晋王,至于想出这主意的是他本人还是他的幕僚,卫明沅不甚在意,她对晋王的评价从来都是“凶狠有余而智计不足”。
宁王听了,点了点头,的确,他的这个三侄儿有些不够聪明。
“太子妃那里,你可要去探视?”卫明沅和太子妃关系不错,宁王因此一问。
卫明沅想了想,摇头,“她需要的不是我,是太子。”
宁王于是没坚持,只是点评了一下太子,“太子与太子妃如何,本王不作评价,只是,他若不想像这回那么被动,却必须得自个先强起来。他这些年过得太顺风顺水了,仁厚固然好,但该有的狠绝却不能少,贤王几人,是给他的历练,他若不能赢了这场战斗,那他便只能退位让贤。”
“皇上对贤王等人的小动作不做干预,便是想要借此历练太子?”卫明沅眉梢一动,明白过来。
宁王点头,“我能发现的问题,皇上不会发现不了。”
卫明沅想着原著里的事情,可不最后就退位让“贤”了么!
“就怕醒悟得太晚,没有翻身的机会。”原著里太子后来不是没成长,只是已经没有补救翻身的机会了。
宁王知道她相对于其他几位皇子,更倾向于太子一些,但他不会因此而偏帮他们任何一个,他们抢的是夏国未来的国君之位,不是谁都能当的。而且,他若出手,皇上估计又该有想法了,反而不利。
于是说起了旁的事情,“你那位叫萧婉茹的表姐,近日很是出风头,和贤王他们几个都有接触,她祖父乃刑部尚书,父亲在光禄寺,哥哥在翰林院,我那几个皇侄怕是有想法。”
“可你也说了,那是我的表姐,那位不会有想法?”卫明沅可是记着荣秀玉当初的事的。
荣秀玉是她伯父家堂姐的小姑子,皇上都要防着,更何况是她姨母家的表姐?她就不信上头多疑的那位会没有想法。
宁王听了却是轻蔑地一笑,“你的堂姐妹表姐妹如此之多,他总不能都收进自个后宫!何况,一个男人想要一个女人,方法多的是,总有一种是皇上也不能说不的。”
连皇上也阻止不了的方法,说到底,只有一种。
“牺牲女子的清白来达成自己的目的,有些卑鄙。”她皱着眉道,她不喜这样的手段。 ↑返回顶部↑
周家庄瘟疫一事没有在京城里引起太大的波动, 不过是进出京城的城门检查更严格罢了。不过, 此时的京城也并不平静。
三位皇子大婚后不仅可以封王出宫建府, 也被允许上朝参政,各自在六部担了个虚职。尽管皇上对太子的看重显而易见, 太子也是仁厚可堪明君之选,可利益关系着, 朝中大臣还是有明里暗里站队的, 譬如二皇子贤王的岳父殿阁大学士李崇文、三皇子晋王的岳父武威将军郭仲仪、五皇子韩王的岳父礼部尚书孟庭。
不过,朝中支持太子宣烨的还在多数, 一来他德行未有亏, 二来皇上对太子的重视显而易见,三来无论立嫡还是立长, 太子都是正统,一帮老学究还是支持他的。
皇家暗卫的能力不容小觑,几位皇子底下的小动作昭武帝不可能不知道,却没有干预,也不知打着怎样的打算。
恰此时, 太子妃王氏再次有孕, 众人的目光再次投往东宫后院,大朝会上,有御史建言为太子选良媛充盈东宫。宣烨的确对太子妃有情, 当下以太子妃有孕不宜伤神为由驳了回去,明确表示,你如果再相逼, 那就是想要谋害皇嗣。太子妃之父吏部王尚书则始终没有出言反对,皇上看在眼里,暂且将此事搁置下来。
选太子良媛一事虽然不了了之,可也让一些支持太子的大臣心里有了些动摇,如此儿女情长的太子,真的可堪大任吗?而太子此举相当于堵了靠姻亲来拉拢势力的路,对他的冲击不小。
坦白说,推动此事的幕后之人有点小聪明,但如此小打小闹憾动不了太子的根本,更重要的是,他忽略了最为关键的皇上的看法。
昭武帝当年能够在大婚半年后按着太后的意思抬了如今的淑妃等人进东宫,又能在登基后平衡后宫,控制皇嗣的出生,本人自然不是多么重情之人,于他而言,女人除了为他孕育子嗣外,不过是他把控朝臣的工具。因而,太子如此看重太子妃,他是有些不满意的。
但若太子迫不及待地通过联姻与朝中大臣联合起来,他怕是又会多想,想着太子是不是迫不及待地想要发展自己的班底,迫不及待取代他。昭武帝不过三十六,在位不过八载,屁股底下的龙椅还没坐够呢。
“表面看来,太子似乎受了些影响,可最关键的还是皇上对太子的看法,太子太过重情固然不好,可太子待太子妃尚且如此,待皇上只会更尊敬和爱戴。作为一个皇,他不希望有人惦记他的位置,作为一个父亲,他希望看到儿子对他的爱戴,也希望他的皇子们能够兄友弟恭。所以,暂时来说宣烨的太子之位还是坐得稳的。”
宁王如此告诉卫明沅,实际上,自从那次在书房说开以后,他平日看那些情报便没有避着卫明沅了,一些事情也和她一起探讨,分析利弊。皇家暗卫和情报网的事也坦荡地在她眼皮底下拎了出来,反正这些东西她早已知晓。
卫明沅想想原著里的剧情,也的确如此,要不是后面的天灾人祸,宣烨的太子之位的确无人能够动摇。
“晋王在揣度圣意方面还是差了点,不若贤王和韩王。”她点评了一句。
这次在背后推波助澜的是晋王,至于想出这主意的是他本人还是他的幕僚,卫明沅不甚在意,她对晋王的评价从来都是“凶狠有余而智计不足”。
宁王听了,点了点头,的确,他的这个三侄儿有些不够聪明。
“太子妃那里,你可要去探视?”卫明沅和太子妃关系不错,宁王因此一问。
卫明沅想了想,摇头,“她需要的不是我,是太子。”
宁王于是没坚持,只是点评了一下太子,“太子与太子妃如何,本王不作评价,只是,他若不想像这回那么被动,却必须得自个先强起来。他这些年过得太顺风顺水了,仁厚固然好,但该有的狠绝却不能少,贤王几人,是给他的历练,他若不能赢了这场战斗,那他便只能退位让贤。”
“皇上对贤王等人的小动作不做干预,便是想要借此历练太子?”卫明沅眉梢一动,明白过来。
宁王点头,“我能发现的问题,皇上不会发现不了。”
卫明沅想着原著里的事情,可不最后就退位让“贤”了么!
“就怕醒悟得太晚,没有翻身的机会。”原著里太子后来不是没成长,只是已经没有补救翻身的机会了。
宁王知道她相对于其他几位皇子,更倾向于太子一些,但他不会因此而偏帮他们任何一个,他们抢的是夏国未来的国君之位,不是谁都能当的。而且,他若出手,皇上估计又该有想法了,反而不利。
于是说起了旁的事情,“你那位叫萧婉茹的表姐,近日很是出风头,和贤王他们几个都有接触,她祖父乃刑部尚书,父亲在光禄寺,哥哥在翰林院,我那几个皇侄怕是有想法。”
“可你也说了,那是我的表姐,那位不会有想法?”卫明沅可是记着荣秀玉当初的事的。
荣秀玉是她伯父家堂姐的小姑子,皇上都要防着,更何况是她姨母家的表姐?她就不信上头多疑的那位会没有想法。
宁王听了却是轻蔑地一笑,“你的堂姐妹表姐妹如此之多,他总不能都收进自个后宫!何况,一个男人想要一个女人,方法多的是,总有一种是皇上也不能说不的。”
连皇上也阻止不了的方法,说到底,只有一种。
“牺牲女子的清白来达成自己的目的,有些卑鄙。”她皱着眉道,她不喜这样的手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