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不是做官的命_分卷阅读_120(2 / 3)
说到他爹,林桓突然想起来了,从怀里拿出一封信,说:“驿站今天早上送来我爹的信还有一个包袱,里面有一封是给爷爷您的,包袱里是药材,我让林管家收了。”
林父听到是儿子的信,连忙接过来,拆开信,打算看看儿子写了什么,可拿到眼前,却发现由于眼花,看不清楚,忙递给李氏,说:“快帮我读读,看清儿信里说什么?”
李氏接过信,嗔道:“看你猴急的,清儿不是过几日就送一封信回来么!”
林父看着李氏,叹了一口气说:“我这些孩子,就清儿不在我身边,多看看他写的信,我也知道他在外面过的好不好。他一个人,哪怕如今做了官,在外面也不容易。”
李氏听林父这么说,也不由想起儿子,他丈夫还有林泽天天看在眼前,可她的两个孩子,出嫁的出嫁,远在京城的远在京城,淑儿离的近还能逢年过节的回来看看,清儿,却好几年都见不着一面,一时间,竟平添了三分伤感,不由有些眼圈发红。
林桓齐瑶和小李氏看着突然沉默的老两口,知道两人八成又在想远方的儿子,担心两人会想出病来,三人忙开始插科打诨,捡着家中近来有趣的事说起来,这才让林父和李氏渐渐忘了刚才的话题。
林桓说了几个有趣的段子,看着林父和李氏终于又有说有笑了起来,才松了一口气,看着他奶奶把信读完,他奶奶和爷爷两人终于放心的表情,林桓突然明白:
哪怕如今他爹已经身居高位,可在他奶奶爷爷眼里,也还是个孩子,还是时刻让他们牵肠挂肚。
儿行千里母担忧,从来就不是一句简单的话!
第一百九十六章
时光荏苒, 岁月如梭,十年的时间如白驹过隙, 眨眼间就过去了。
在这十年中, 由于没有夺嫡,没有皇位更迭,朝堂之上倒是难得出现了短暂的安宁, 当然这只是表面上,私底下,党派之争,倒是从来没有消停过。
不过,最近朝堂上突然发生了一件大事, 让正忙着争权夺利的大臣们纷纷歇了手,那就是:
一向深得帝心, 年纪不过五十的礼部尚书林清, 居然主动请辞!
众位大臣听到这消息,第一反应就是谁吃饱了撑的瞎说,林尚书正值壮年,又深得帝心, 正是入阁的热门人选,怎么可能想不开, 去主动请辞。
可等到林清在大朝会拿出奏章, 主动请辞后,众位大臣才惊讶的险些掉了眼珠子,明白自己听的不是传言, 而是事实。
而更令众位大臣惊讶的是,林清请辞的理由,居然是父母年迈,打算回去侍奉双亲。
虽然朝廷上下讲究以孝治天下,大臣们也纷纷自诩为孝子,无论何时,都把孝道挂在嘴上,甚至也身体力行,努力尽孝道,可为了尽孝道而辞官的,却真没几个,尤其到了林清这样的官位。
因此林清这个奏折一上,可谓是满朝皆惊,众位朝臣甚至有些弄不明白,林清是真脑子想不开为了尽孝请辞,还是为了赚个孝子的好名声?
当然,朝堂上大多数都觉得是后者,毕竟林清一旦请辞,以陛下和林清的关系,陛下肯定会挽留,到时林清顺势留下,不但对官位没影响,还可以凭白得一个孝子的名声,怎么看都是稳赢不赔。
所以众人也只当是林清在为入阁作秀,听听也就放下了。
可林清这道奏折一出,却惊着了两个人,一个是周琰,另一个就是沈茹,两人深知林清的性子,不是那种会玩欲擒故纵的,所以周琰一下了大朝会,就立刻把林清招到宫里问询,而晚了一步的沈茹,只能在内阁气得吹胡子瞪眼。
等林清随内侍进了大殿,还没等林清行礼,周琰就急急的说:“先生这是何意,怎么突然想到请辞了?”
林清不慌不忙的行完礼,起身后,对周琰说:“陛下,前些日子老家传来信,最近臣父身子骨大不如从前,臣担心臣父的身子,才请辞的,陛下放心,臣是真因为想回去侍奉双亲才请辞的,不是因为别的缘由。”
周琰看着林清认真的表情,这才知道林清在奏章上说的是真的,忙挥挥手,让大殿的人都下去,然后起身,拉着林清到旁边坐下,推心置腹的说:“先生要想尽孝道,把双亲接来就是了,怎么会因此得请辞呢?”
林清听了,叹了一口气,说:“臣也曾想过把双亲接到京城来,甚至早年也曾接过,可如今,若接来,不说年迈的家父家母能不能适应京城的气候,就算能适应,如今家父家母年纪大了,也想着叶落归根,又怎么肯轻离故乡。”
周琰听了,也明白这个道理,老人一旦年纪大了,就不愿意再外出,怕不小心客死他乡,就说道:“令尊令堂年纪大了,想要叶落归根,不愿来京城,也是人之常情,不过并未听到两位老人有什么大的不妥,先生也不必太过担心,失了分寸。”
林清看着周琰,认真的说道:“家父家母如今确实身子骨还好,不过,陛下可曾听说过一句话,子欲养而亲不待!”
周琰听了一惊,看着林清,却没有说话。
林清罕见的拍了拍周琰的手,说:“陛下,臣知道陛下是真心待臣,臣无以为报,按理说不应该在这个时候请辞,可臣父今年已经七十多了,七十古来稀,臣父早年又曾操劳过度,这些年身子虽然养的还好,可还能撑多久,谁都说不准。当年因为臣是幺子,臣父臣母最是疼臣,若臣不能侍奉膝下,万一臣父臣母有个什么意外,等臣父臣母百年之后,臣只怕会抱憾终身。” ↑返回顶部↑
林父听到是儿子的信,连忙接过来,拆开信,打算看看儿子写了什么,可拿到眼前,却发现由于眼花,看不清楚,忙递给李氏,说:“快帮我读读,看清儿信里说什么?”
李氏接过信,嗔道:“看你猴急的,清儿不是过几日就送一封信回来么!”
林父看着李氏,叹了一口气说:“我这些孩子,就清儿不在我身边,多看看他写的信,我也知道他在外面过的好不好。他一个人,哪怕如今做了官,在外面也不容易。”
李氏听林父这么说,也不由想起儿子,他丈夫还有林泽天天看在眼前,可她的两个孩子,出嫁的出嫁,远在京城的远在京城,淑儿离的近还能逢年过节的回来看看,清儿,却好几年都见不着一面,一时间,竟平添了三分伤感,不由有些眼圈发红。
林桓齐瑶和小李氏看着突然沉默的老两口,知道两人八成又在想远方的儿子,担心两人会想出病来,三人忙开始插科打诨,捡着家中近来有趣的事说起来,这才让林父和李氏渐渐忘了刚才的话题。
林桓说了几个有趣的段子,看着林父和李氏终于又有说有笑了起来,才松了一口气,看着他奶奶把信读完,他奶奶和爷爷两人终于放心的表情,林桓突然明白:
哪怕如今他爹已经身居高位,可在他奶奶爷爷眼里,也还是个孩子,还是时刻让他们牵肠挂肚。
儿行千里母担忧,从来就不是一句简单的话!
第一百九十六章
时光荏苒, 岁月如梭,十年的时间如白驹过隙, 眨眼间就过去了。
在这十年中, 由于没有夺嫡,没有皇位更迭,朝堂之上倒是难得出现了短暂的安宁, 当然这只是表面上,私底下,党派之争,倒是从来没有消停过。
不过,最近朝堂上突然发生了一件大事, 让正忙着争权夺利的大臣们纷纷歇了手,那就是:
一向深得帝心, 年纪不过五十的礼部尚书林清, 居然主动请辞!
众位大臣听到这消息,第一反应就是谁吃饱了撑的瞎说,林尚书正值壮年,又深得帝心, 正是入阁的热门人选,怎么可能想不开, 去主动请辞。
可等到林清在大朝会拿出奏章, 主动请辞后,众位大臣才惊讶的险些掉了眼珠子,明白自己听的不是传言, 而是事实。
而更令众位大臣惊讶的是,林清请辞的理由,居然是父母年迈,打算回去侍奉双亲。
虽然朝廷上下讲究以孝治天下,大臣们也纷纷自诩为孝子,无论何时,都把孝道挂在嘴上,甚至也身体力行,努力尽孝道,可为了尽孝道而辞官的,却真没几个,尤其到了林清这样的官位。
因此林清这个奏折一上,可谓是满朝皆惊,众位朝臣甚至有些弄不明白,林清是真脑子想不开为了尽孝请辞,还是为了赚个孝子的好名声?
当然,朝堂上大多数都觉得是后者,毕竟林清一旦请辞,以陛下和林清的关系,陛下肯定会挽留,到时林清顺势留下,不但对官位没影响,还可以凭白得一个孝子的名声,怎么看都是稳赢不赔。
所以众人也只当是林清在为入阁作秀,听听也就放下了。
可林清这道奏折一出,却惊着了两个人,一个是周琰,另一个就是沈茹,两人深知林清的性子,不是那种会玩欲擒故纵的,所以周琰一下了大朝会,就立刻把林清招到宫里问询,而晚了一步的沈茹,只能在内阁气得吹胡子瞪眼。
等林清随内侍进了大殿,还没等林清行礼,周琰就急急的说:“先生这是何意,怎么突然想到请辞了?”
林清不慌不忙的行完礼,起身后,对周琰说:“陛下,前些日子老家传来信,最近臣父身子骨大不如从前,臣担心臣父的身子,才请辞的,陛下放心,臣是真因为想回去侍奉双亲才请辞的,不是因为别的缘由。”
周琰看着林清认真的表情,这才知道林清在奏章上说的是真的,忙挥挥手,让大殿的人都下去,然后起身,拉着林清到旁边坐下,推心置腹的说:“先生要想尽孝道,把双亲接来就是了,怎么会因此得请辞呢?”
林清听了,叹了一口气,说:“臣也曾想过把双亲接到京城来,甚至早年也曾接过,可如今,若接来,不说年迈的家父家母能不能适应京城的气候,就算能适应,如今家父家母年纪大了,也想着叶落归根,又怎么肯轻离故乡。”
周琰听了,也明白这个道理,老人一旦年纪大了,就不愿意再外出,怕不小心客死他乡,就说道:“令尊令堂年纪大了,想要叶落归根,不愿来京城,也是人之常情,不过并未听到两位老人有什么大的不妥,先生也不必太过担心,失了分寸。”
林清看着周琰,认真的说道:“家父家母如今确实身子骨还好,不过,陛下可曾听说过一句话,子欲养而亲不待!”
周琰听了一惊,看着林清,却没有说话。
林清罕见的拍了拍周琰的手,说:“陛下,臣知道陛下是真心待臣,臣无以为报,按理说不应该在这个时候请辞,可臣父今年已经七十多了,七十古来稀,臣父早年又曾操劳过度,这些年身子虽然养的还好,可还能撑多久,谁都说不准。当年因为臣是幺子,臣父臣母最是疼臣,若臣不能侍奉膝下,万一臣父臣母有个什么意外,等臣父臣母百年之后,臣只怕会抱憾终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