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府宠妾_分卷阅读_209(2 / 4)
玉蝉扭捏了一下,期期艾艾:“奴婢不想嫁,奴婢想在您身边侍候一辈子。”
瑶娘笑眯眯地放下手里的茶盏,道:“行了,你快别给本宫下迷魂药了。岁月不饶人,你总不能让暗十一一直等着你,这些年你在我身边也辛苦了,本宫可不想做那棒打鸳鸯的恶人。不光你要嫁,红绸她们我都帮她们看着,你们这些最早跟在本宫身边的,本宫可不忍心一直留着你们。”
事情既已说定,扭头瑶娘就把这事和晋安帝说了。
暗十一和玉蝉的事,大家心里都有数,就看这二人什么时候能戳破那层窗户纸,也好终成眷属,如今自是没什么阻拦。
暗十一化暗为明入了做了御前侍卫副统领,玉蝉也算成了统领夫人。到了出嫁那日,排场甚大,也为众人瞩目,大家都在想能娶到皇后娘娘身边的管事姑姑,这人福气可是非同一般的小。
可惜对暗十一此人,许多人根本不认识,都在说此人真是走了狗屎运,也不知从哪儿来的,如今娶了苏皇后身边的人,倒是一举冒出了头。
他们不知道的是,其实自打晋安帝登基后,他身边的人也算是鸡犬升天的。各自都有委派,或是在朝堂,或是镇守一方。而暗十一早就该论功行赏,可惜他一直惦着玉蝉,才会继续默默无闻着,就是为了能有个身份多见玉蝉。
且不提这些,就在坤宁宫上上下下都沉浸在喜庆的时候,突然出了件事。
这件事和姚家有关,正确的是和李氏有关。
自打瑶娘封了后,姚苏两家人也算是一朝改了门第。出于不想给瑶娘找麻烦,姚苏两家人一直十分低调。
尤其是苏家,作为如今最招人眼的外戚,苏家在京中可是炙手可热。热到什么地步呢,苏秀才本是还打算继续在学馆里坐馆教书,竟有人把家中符合年纪的子孙送来,专门投到他的门下,就为了能博得一份香火情。
苏秀才起先并不知晓这件事,后来还是其中有个孩子说漏了嘴。回到家中和苏玉成商量,直接得了也不用教什么书了,还是回家含饴弄孙吧。苏秀才这才赋闲在家,闲的没事养养鸟教教三个孙子,倒也怡然和乐。
包括苏玉成也是如此,外面人相邀能挡则挡,能拒则拒,实在不能拒了,也是处事小心。这些他都和姐夫姚成商量过,历来不少外戚惹是生非,给女儿外甥惹祸的,他们可不能一朝富贵就忘了本。
尤其此一时非彼一时,瑶娘如今是皇后,小宝是太子,姚苏两家人惹了祸,那就是皇后的哥哥太子的舅舅惹祸,无事还要起三分浪,更何况是这种关系。
苏玉成和姚成也一直做得比较好,包括兰草和蕙娘,平时也是能少出门就少出门,实在避不开也是谨言慎行。
可惜她们忘了一个人,那就是李氏。
处在京中这地方,哪怕再低调再深居简出,有些事情也是避不了的。例如各家各府上有个什么喜事,若是旁人给你下帖,你到底是去还是不去?
去了怕惹事,不去这是明摆着得罪人。为此蕙娘甚至专门入了趟宫,和瑶娘商量这件事。所以说当人的身份变了,你享受着这个身份带来的富贵,必然也有许多烦心事。
姐妹二人挑挑拣拣,瑶娘甚至还去问过晋安帝,才定出了一个姚苏两家人可交际的范围。当然范围是死的,人是活的,这其中还得自己琢磨。
为此,晋安帝特意派了人去两家,从一旁指点一二,也能让两家人明白当下京中的局势。
可之前也说了人是活的,管得了人去哪儿,难道还能管住人的嘴不成?李氏本就是个欺善怕恶,无事还要生事的性子,这期间去各家各府上,闹出什么笑话就不提了。因为儿子如今成了大官,儿媳的妹妹成了皇后,李氏可是十分张狂。
蕙娘在一旁盯都盯不住,指不定哪会儿李氏就冒出个什么惊人之举。她倒也生了不让李氏出门的心思,可别家府上若是下帖邀女眷上门做客,首先必然邀的就是姚家的老夫人,又哪能次次推脱装病。
再说,李氏也不愿,日日在家闹腾骂姚成和蕙娘不孝顺,竟然关老娘。
眼见李氏在外面闹得越来越不像话,蕙娘和姚成商量将她禁足在家中,可关于姚老夫人在外面张扬跋扈的名声还是已经传了出去。且李氏也是嘴把不住门的,别看她厉害泼辣,又哪里是那些浸淫在后宅多年的官夫人们的对手,人家只需略微哄一哄她,再捧上一捧,她便被人捧得不知天高地厚了。
这其中有一件事连姚成和蕙娘都不知道,李氏竟然被人怂恿着在外头放印子钱。
其实这个时候姚成和蕙娘已经将李氏关在家中了,宁愿拼着不要脸面不孝让外面人议论,也不让李氏出门。本想待事情慢慢过去就罢,谁曾想会闹出这种事来。
事情的起源是某户人家因为家中急用银子,便借了印子钱。本想就算是驴打滚的利,也在自己能承受的范围之内,哪知对方竟不按章程办事,不过几月之久,竟滚到这家没办法承受的境地。
而下面收债的人也是手段太过,这家人说理不成竟被打死了一个人。这可是皇城根下,再没有如此猖狂的事,于是这家人便告到顺天府去了。
之后顺藤摸瓜查到某伯府家的三房太太头上,这位太太也是实在胆小怕事,被吓了几下,便把李氏给拱了出来。说这放印子钱是她和姚老夫人合伙赚些脂粉钱的小买卖,谁知道事情竟会闹出这样,也是下面人太不会办事。
其实放印子钱在京中算不得什么罕见的事,许多人家都有涉足,其中有大有小。大的自然是男人们往外放的,至于小的不过是些妇道人家小打小闹,大多都是挣些脂粉银子零花什么的。自己也不出头露面,让下人出面操作。像这种出了人命的案子极少,谁都没想到会这么倒霉。 ↑返回顶部↑
瑶娘笑眯眯地放下手里的茶盏,道:“行了,你快别给本宫下迷魂药了。岁月不饶人,你总不能让暗十一一直等着你,这些年你在我身边也辛苦了,本宫可不想做那棒打鸳鸯的恶人。不光你要嫁,红绸她们我都帮她们看着,你们这些最早跟在本宫身边的,本宫可不忍心一直留着你们。”
事情既已说定,扭头瑶娘就把这事和晋安帝说了。
暗十一和玉蝉的事,大家心里都有数,就看这二人什么时候能戳破那层窗户纸,也好终成眷属,如今自是没什么阻拦。
暗十一化暗为明入了做了御前侍卫副统领,玉蝉也算成了统领夫人。到了出嫁那日,排场甚大,也为众人瞩目,大家都在想能娶到皇后娘娘身边的管事姑姑,这人福气可是非同一般的小。
可惜对暗十一此人,许多人根本不认识,都在说此人真是走了狗屎运,也不知从哪儿来的,如今娶了苏皇后身边的人,倒是一举冒出了头。
他们不知道的是,其实自打晋安帝登基后,他身边的人也算是鸡犬升天的。各自都有委派,或是在朝堂,或是镇守一方。而暗十一早就该论功行赏,可惜他一直惦着玉蝉,才会继续默默无闻着,就是为了能有个身份多见玉蝉。
且不提这些,就在坤宁宫上上下下都沉浸在喜庆的时候,突然出了件事。
这件事和姚家有关,正确的是和李氏有关。
自打瑶娘封了后,姚苏两家人也算是一朝改了门第。出于不想给瑶娘找麻烦,姚苏两家人一直十分低调。
尤其是苏家,作为如今最招人眼的外戚,苏家在京中可是炙手可热。热到什么地步呢,苏秀才本是还打算继续在学馆里坐馆教书,竟有人把家中符合年纪的子孙送来,专门投到他的门下,就为了能博得一份香火情。
苏秀才起先并不知晓这件事,后来还是其中有个孩子说漏了嘴。回到家中和苏玉成商量,直接得了也不用教什么书了,还是回家含饴弄孙吧。苏秀才这才赋闲在家,闲的没事养养鸟教教三个孙子,倒也怡然和乐。
包括苏玉成也是如此,外面人相邀能挡则挡,能拒则拒,实在不能拒了,也是处事小心。这些他都和姐夫姚成商量过,历来不少外戚惹是生非,给女儿外甥惹祸的,他们可不能一朝富贵就忘了本。
尤其此一时非彼一时,瑶娘如今是皇后,小宝是太子,姚苏两家人惹了祸,那就是皇后的哥哥太子的舅舅惹祸,无事还要起三分浪,更何况是这种关系。
苏玉成和姚成也一直做得比较好,包括兰草和蕙娘,平时也是能少出门就少出门,实在避不开也是谨言慎行。
可惜她们忘了一个人,那就是李氏。
处在京中这地方,哪怕再低调再深居简出,有些事情也是避不了的。例如各家各府上有个什么喜事,若是旁人给你下帖,你到底是去还是不去?
去了怕惹事,不去这是明摆着得罪人。为此蕙娘甚至专门入了趟宫,和瑶娘商量这件事。所以说当人的身份变了,你享受着这个身份带来的富贵,必然也有许多烦心事。
姐妹二人挑挑拣拣,瑶娘甚至还去问过晋安帝,才定出了一个姚苏两家人可交际的范围。当然范围是死的,人是活的,这其中还得自己琢磨。
为此,晋安帝特意派了人去两家,从一旁指点一二,也能让两家人明白当下京中的局势。
可之前也说了人是活的,管得了人去哪儿,难道还能管住人的嘴不成?李氏本就是个欺善怕恶,无事还要生事的性子,这期间去各家各府上,闹出什么笑话就不提了。因为儿子如今成了大官,儿媳的妹妹成了皇后,李氏可是十分张狂。
蕙娘在一旁盯都盯不住,指不定哪会儿李氏就冒出个什么惊人之举。她倒也生了不让李氏出门的心思,可别家府上若是下帖邀女眷上门做客,首先必然邀的就是姚家的老夫人,又哪能次次推脱装病。
再说,李氏也不愿,日日在家闹腾骂姚成和蕙娘不孝顺,竟然关老娘。
眼见李氏在外面闹得越来越不像话,蕙娘和姚成商量将她禁足在家中,可关于姚老夫人在外面张扬跋扈的名声还是已经传了出去。且李氏也是嘴把不住门的,别看她厉害泼辣,又哪里是那些浸淫在后宅多年的官夫人们的对手,人家只需略微哄一哄她,再捧上一捧,她便被人捧得不知天高地厚了。
这其中有一件事连姚成和蕙娘都不知道,李氏竟然被人怂恿着在外头放印子钱。
其实这个时候姚成和蕙娘已经将李氏关在家中了,宁愿拼着不要脸面不孝让外面人议论,也不让李氏出门。本想待事情慢慢过去就罢,谁曾想会闹出这种事来。
事情的起源是某户人家因为家中急用银子,便借了印子钱。本想就算是驴打滚的利,也在自己能承受的范围之内,哪知对方竟不按章程办事,不过几月之久,竟滚到这家没办法承受的境地。
而下面收债的人也是手段太过,这家人说理不成竟被打死了一个人。这可是皇城根下,再没有如此猖狂的事,于是这家人便告到顺天府去了。
之后顺藤摸瓜查到某伯府家的三房太太头上,这位太太也是实在胆小怕事,被吓了几下,便把李氏给拱了出来。说这放印子钱是她和姚老夫人合伙赚些脂粉钱的小买卖,谁知道事情竟会闹出这样,也是下面人太不会办事。
其实放印子钱在京中算不得什么罕见的事,许多人家都有涉足,其中有大有小。大的自然是男人们往外放的,至于小的不过是些妇道人家小打小闹,大多都是挣些脂粉银子零花什么的。自己也不出头露面,让下人出面操作。像这种出了人命的案子极少,谁都没想到会这么倒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