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成长记事_分卷阅读_64(2 / 4)
那日元容想了许久,自公孙训身份暴露的那天起,乐衣的存在就有些尴尬,成了顾子期心头的一根非拔不可的刺,西凉院那边多半也被盯上了。只是碍于乐衣他们通信的手段复杂,顾子期那酷爱算计的性子,八成又想着如何借力打力从中坑公孙训一把,这才没有打草惊蛇。可这次不同,消息只要递出去,公孙训极有可能听劝,凭空消失。顾子期是个什么人,这些年元容和他朝夕相处,就没见过他心软的一面,一旦认定,绝不给他人丝毫活命的机会。
当元容询问乐衣除了这条路,还有无其它办法时,乐衣就明白了,她是元容见过少有的聪明女人。
事总要有人要做,路总有人要走,她们总要声东才能击西。
之后的事情乐衣交代的详细,无论是蜜蜡还是信纸都是特制的,她全部交到勺儿手上,她知道,这一去她怕是再也回不来。
人离去,元容握着毛笔,许久才写下一行字:曜儿心意已决,速离!
天涯海角,哪里都好。
她的曜儿长大了,有着自己的思想,她拴不住他,亦不能拴住他。
元容不知道公孙训接到她的消息,是失望还是嘲讽,他和她之间,似乎永远存在着矛盾,也难怪他从不喜她。
偏偏公孙训倔强的像头牛,虞山城战火弥漫,一度让元容误以为东西没有送出去。
顾子期甚至把自己这些年费尽心血悟出来的兵法阵列,全都通过来往不绝的斥候送到了千里之外,那个男人,一旦下定决心,就会倾尽全力助你。元容觉得曜儿不是他的儿子,是不幸也是幸。
“下雪了。”
锦娘抱着箩筐做针线活,她的肚子圆滚滚的,里面的小东西偶尔会在里面打个滚,孩子是不经意怀上的,她瞒的紧,公孙训知道的时候肚子已经显怀了,他说他这是存心要让孩子来世间受苦,他说那句话的时候眼眶通红。锦娘不傻,她也知道他们的处境,也许某天午夜,也许睁眼醒来,他们就要面对血腥和死亡。元容暗中来过好几封信件,锦娘偷偷看过,都在劝他离开,可公孙训怎么会走呢?他是个多么倔强的人,他活着的意义就是重新回到中都,重新踏入皇城,重振公孙家的门楣。可是公孙训口中那个银枪铁骑的少年啊,威风飒飒,两军交战时,她有幸远远瞧过一眼,仅一眼,锦娘就了然,公孙训现在所追求的一切,在那个少年看来,是多么的不可理喻。年轻的将军,优秀的皇子,人家为何要与你同仇敌忾,为何要与自己明亮的前途为敌。
“别做了,烛火太暗,毁眼睛。”公孙训把元容的信件平整的放入匣盒中,这是两年来的第五封密函。走?他不能走,他是个武将,他为南晋而生,也要为南晋而死,这是刻在他骨子里的信仰,“我明天送你离开。”
公孙训这话说的突然,锦娘手一偏,就被针尖戳出一颗血珠子,她把手指放在口中抿了抿,“我一个人走?”
“我让小田他们送你,十里镇下边有个庄子,民风淳厚。”公孙训咧嘴笑出声,脸上的伤疤扭成一团,辨不出原本的皮肤。
“你呢?”锦娘放下怀里的箩筐,抬头认真道,“我这辈子还有机会见你么。”
“大概,没了吧。”他此生,要么骑着战马,要么死在沙场。
“你真是自私,到头来为什么只想着成全忠义,成全自己。”锦娘又想到了师父临终前的话,阎王都勾不去的人,一定是世间有无论如何都不能放手的东西。锦娘清楚,只不过这些年她开始渐渐有些贪心了。可到底,她还是比不过公孙训的执念,没能成为他舍不下的存在,“我不该出山谷的。”
“是啊,不该带你出来的”公孙训拍拍锦娘的脑袋,伸手轻轻地帮她拭去了眼泪。
十二月二十八,大雪,虞山城的硝烟映衬着白雪飘了几天几夜,赟礼给顾曜出的计谋甚妙,打的敌人溃不成军。
顾曜骑在枣红色的战马上,一身银色铠甲闪着冷冰冰的光泽。他与城门上的公孙训四目相对,元容写给他的信被他贴身带着,这是两年来母亲第一次给他写信,短短的十八个字:一十七年风雨浪浇,雨霁云消,而今心事如潮。
顾曜心中清楚,母亲这是希望他能放公孙训一条生路。
“将军,攻城吧。”赟礼提醒他,此刻将士热血沸腾,士气极高,理应一鼓作气。
“再等等。”只要公孙训能自己打开城门,他就可以想尽办法保他一命。
“等不得。”赟礼不赞同,“将军理应趁热打铁。”
顾曜不为所动,他身后的士兵训练有素,虽然不明白为何要立于城墙之下而不强攻,但依旧振臂高呼,声浪震天。
不久,虞山城的城门被人从里面打开,来人是个络腮胡的汉子,“我们老大要你们将军单独入城一叙。”
“呵。”战马上传来粗犷的男音,“尔等瓮中鳖笼中鸟,也配见我们将军,不如就由洒家代咱们将军入城!”
那人似没听到,继续,“将军可否入城一叙。”
“将军不可去。”赟礼拉着缰绳靠近顾曜,“此等匪贼最是狡诈。” ↑返回顶部↑
当元容询问乐衣除了这条路,还有无其它办法时,乐衣就明白了,她是元容见过少有的聪明女人。
事总要有人要做,路总有人要走,她们总要声东才能击西。
之后的事情乐衣交代的详细,无论是蜜蜡还是信纸都是特制的,她全部交到勺儿手上,她知道,这一去她怕是再也回不来。
人离去,元容握着毛笔,许久才写下一行字:曜儿心意已决,速离!
天涯海角,哪里都好。
她的曜儿长大了,有着自己的思想,她拴不住他,亦不能拴住他。
元容不知道公孙训接到她的消息,是失望还是嘲讽,他和她之间,似乎永远存在着矛盾,也难怪他从不喜她。
偏偏公孙训倔强的像头牛,虞山城战火弥漫,一度让元容误以为东西没有送出去。
顾子期甚至把自己这些年费尽心血悟出来的兵法阵列,全都通过来往不绝的斥候送到了千里之外,那个男人,一旦下定决心,就会倾尽全力助你。元容觉得曜儿不是他的儿子,是不幸也是幸。
“下雪了。”
锦娘抱着箩筐做针线活,她的肚子圆滚滚的,里面的小东西偶尔会在里面打个滚,孩子是不经意怀上的,她瞒的紧,公孙训知道的时候肚子已经显怀了,他说他这是存心要让孩子来世间受苦,他说那句话的时候眼眶通红。锦娘不傻,她也知道他们的处境,也许某天午夜,也许睁眼醒来,他们就要面对血腥和死亡。元容暗中来过好几封信件,锦娘偷偷看过,都在劝他离开,可公孙训怎么会走呢?他是个多么倔强的人,他活着的意义就是重新回到中都,重新踏入皇城,重振公孙家的门楣。可是公孙训口中那个银枪铁骑的少年啊,威风飒飒,两军交战时,她有幸远远瞧过一眼,仅一眼,锦娘就了然,公孙训现在所追求的一切,在那个少年看来,是多么的不可理喻。年轻的将军,优秀的皇子,人家为何要与你同仇敌忾,为何要与自己明亮的前途为敌。
“别做了,烛火太暗,毁眼睛。”公孙训把元容的信件平整的放入匣盒中,这是两年来的第五封密函。走?他不能走,他是个武将,他为南晋而生,也要为南晋而死,这是刻在他骨子里的信仰,“我明天送你离开。”
公孙训这话说的突然,锦娘手一偏,就被针尖戳出一颗血珠子,她把手指放在口中抿了抿,“我一个人走?”
“我让小田他们送你,十里镇下边有个庄子,民风淳厚。”公孙训咧嘴笑出声,脸上的伤疤扭成一团,辨不出原本的皮肤。
“你呢?”锦娘放下怀里的箩筐,抬头认真道,“我这辈子还有机会见你么。”
“大概,没了吧。”他此生,要么骑着战马,要么死在沙场。
“你真是自私,到头来为什么只想着成全忠义,成全自己。”锦娘又想到了师父临终前的话,阎王都勾不去的人,一定是世间有无论如何都不能放手的东西。锦娘清楚,只不过这些年她开始渐渐有些贪心了。可到底,她还是比不过公孙训的执念,没能成为他舍不下的存在,“我不该出山谷的。”
“是啊,不该带你出来的”公孙训拍拍锦娘的脑袋,伸手轻轻地帮她拭去了眼泪。
十二月二十八,大雪,虞山城的硝烟映衬着白雪飘了几天几夜,赟礼给顾曜出的计谋甚妙,打的敌人溃不成军。
顾曜骑在枣红色的战马上,一身银色铠甲闪着冷冰冰的光泽。他与城门上的公孙训四目相对,元容写给他的信被他贴身带着,这是两年来母亲第一次给他写信,短短的十八个字:一十七年风雨浪浇,雨霁云消,而今心事如潮。
顾曜心中清楚,母亲这是希望他能放公孙训一条生路。
“将军,攻城吧。”赟礼提醒他,此刻将士热血沸腾,士气极高,理应一鼓作气。
“再等等。”只要公孙训能自己打开城门,他就可以想尽办法保他一命。
“等不得。”赟礼不赞同,“将军理应趁热打铁。”
顾曜不为所动,他身后的士兵训练有素,虽然不明白为何要立于城墙之下而不强攻,但依旧振臂高呼,声浪震天。
不久,虞山城的城门被人从里面打开,来人是个络腮胡的汉子,“我们老大要你们将军单独入城一叙。”
“呵。”战马上传来粗犷的男音,“尔等瓮中鳖笼中鸟,也配见我们将军,不如就由洒家代咱们将军入城!”
那人似没听到,继续,“将军可否入城一叙。”
“将军不可去。”赟礼拉着缰绳靠近顾曜,“此等匪贼最是狡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