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刀锋(出书版)_分卷阅读_73(1 / 4)
李谷、王彦超围攻寿州三月,没有取得任何进展,而南唐援军已大举而来。更可怕的是,南唐充分发挥了自己水军的优势,水陆并进,企图一举围歼周军。须臾之间,刘彦贞的援军已到达来远,距离寿州仅有二百里,三日可到寿州城下。而南唐水军的数百艘战舰则沿着淮水而上,径直扑向周军那条生死攸关的通道——正阳浮桥。
一向冷静沉着的李谷惊慌起来。他知道,自己最大的软肋就是正阳浮桥。浮桥一旦被南唐控制,全军将腹背受敌,进退失据,有被围歼的危险。李谷又急又怒,出征之际,他信誓旦旦地向柴荣表示,要痛击蛇之三寸,攻取淮南。没想到三个月下来,这条蛇不仅丝毫无损,反而扬起头来要径直咬向他的要害。危急关头,面子、尊严都不重要了,当务之急是保命。李谷急忙召集众将说:“我军不善于水战,倘若被贼寇截断浮桥,就会腹背受敌,有全军覆没的威胁。为今之计,不如退守正阳,保住浮桥,等皇上大军到来再作计较不迟。”
王彦超有些犹豫地说:“我军粮草辎重全都在寿州城下。如果仓促退兵,这些东西怎么办?”答案是肯定的,如果退兵,粮草辎重肯定无法带走,只能一把火烧掉。皇帝还没到,军队就已经仓促败退,粮草全毁,这样做真的妥当么?李谷掂量了半响,似乎也觉得不妥,只好说:“我马上修书一封,急报皇上,请皇上定夺!”
此时,柴荣才刚到圉镇(今属河南杞县)。接到李谷急报,柴荣匆匆看罢,不禁惊呼一声:“这李谷好糊涂!”柴荣把信丢给身边众将,痛心疾首地说:“眼见我军主力将至,而李谷竟然要焚粮退兵!这不是陷我大军于凶险吗?决战尚未开打,我军士气尽失!况且,数万大军局促于淮水两岸,岂不是坐以待毙!”柴荣大发冲天之怒,众将更是面面相觑。
夕阳西下,残阳如血,一匹快马正飞也似地向南狂奔。背后远远传来赵匡胤的吼声:“一定要尽快送到寿州城下,告诉李谷,皇帝到达之前,万万不可退兵!”
但局势的发展,已远远超出了柴荣的预料。
31 决战正阳渡
文书转送间,战局仍在飞速发展。刘彦贞部继续急进,已至山口,驻防山口镇的周军兵少将寡,一触即溃。而南唐水军则沿着淮水,全力西进,舰队逼近上窑。
唐军的数百艘战舰溯江而上,声势逼人。驻防上窑的周军惊慌之际,急忙调来弓弩和石炮阻击。淮水边弓弩齐发,石炮轰鸣,激起万千水柱。但猛烈射击之后,周军士兵却绝望地发现,敌军战舰丝毫无损,前进依旧。原来,这几天来连日暴雨,淮水迅速上涨,江面增宽,弓弩石炮根本够不着在河心的敌舰。南唐战舰浩浩荡荡直扑正阳,无法阻挡。
李谷的心理防线终于崩溃。他什么都可以不怕,唯一放不下的就是正阳渡口的浮桥。如今正阳危急,他只能自保,就算皇帝的命令尚未到达,他也顾不了了。李谷急忙下令,将带不走的粮草辎重全部焚毁,全军退守正阳。
围城的周军刚一撤离,南唐援军已大举而来。此时,柴荣刚刚到达陈州(今河南淮阳县)。敏锐的战场嗅觉让柴荣感到了迫在眉睫的危险。连日来,李谷军中发来的文书络绎不绝,字里行间,柴荣发现李谷心神已乱,惊慌失措,完全没有了往日的大将之风。再也不能把希望寄托在李谷、王彦超身上,如果渡淮通道被切断,南征大军还未完全展开,便败局已定。永远不能把命运寄托在别人身上,无论如何都要把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这是柴荣的人生法则。人生如此,治国如此,事关生死的战场上,当然更是如此。他立即传诏李重进,不休息,不补给,昼夜兼程,以最快速度急行军,立即赶赴正阳。事实证明,柴荣的临机决断挽救了全军。
这一刻,刘彦贞正领着大军,踏着周军丢弃的战旗,得意洋洋地进入寿州城。刘仁赡面无表情地站在城门口,很有些厌恶地注视着万众簇拥下的刘彦贞。对这个人,刘仁赡从来就没有好感。在刘仁赡看来,刘彦贞能手握重兵,权焰甚重,全靠他老爸的资本。刘彦贞之父刘信,是杨行密麾下旧将,又与后来继任南吴国主的杨渥交情甚好,一直做到了太师的高位。有了父亲在淮南的深耕,刘彦贞的仕途可谓一帆风顺。但此人的名声在淮南早已臭名昭著,不管在哪里做官,必然大肆敛财,为害一方。刘彦贞名声虽臭,却深谙官场潜规则,每次搜刮的财物,必然分出一半,用来贿赂朝中权臣。权臣们得了好处,在李璟面前把刘彦贞捧上了天,甚至说他用兵打仗不亚于西汉名将韩信、彭越。
有的人一辈子都在演戏,只是有些人知道自己的底细,而有些人却入戏太深,把自己也骗了。刘彦贞显然成了后者。被人吹捧得多了,连他自己也真以为有平定天下的才能。所以,这次周军来攻,刘彦贞毫不犹豫地接过帅旗,带着数万兵马要来与柴荣决战。若能在淮水之侧击败声威日隆的中原皇帝,他将一战而令天下侧目。
而现在刘彦贞感觉很好。自他出兵以来,一路顺风顺水,不仅轻易解了寿州之围,还有机会将周军一网打尽。他扫了一眼站在路旁的刘仁赡,鄙夷地哼了一声。此人自以为善战能谋,自诩为淮南名将,平素就看不上自己。这次,我偏要在此人面前立下惊天战功,煞一煞他的锐气!
“我领兵来晚,让刘将军受惊了!”刘彦贞正眼也不瞧刘仁赡,装模作样地说。刘仁赡勉强挤出一丝笑容,拱手道:“将军大军一到,敌军闻风而逃,这是畏惧您的声威。如今寿州之围已解,将军可屯兵于此,暂作休整。敌军远来疲敝,不能持久。等敌军锐气尽失,再会合各路军马乘势反击,必获全胜!”刘彦贞一听,心头顿时怒火中烧。这刘仁赡好生可恶!知道我即将成就大功,居然编出一套说辞,要阻碍我趁势进攻。此人一定是怕我成了大功,抢了他的风头!刘彦贞双眼一瞪,高声道:“将军号称名将,怎地如此胆小!贼军焚烧粮草,仓惶逃窜,溃不成军,我军正应趁势进军正阳,将贼军逼至淮水,将其全歼于淮水以南!”刘仁赡大急道:“李谷纵然不是将军对手,但柴荣即将亲率大军而来。如此强敌,怎么能企图速战速决!一旦失利,大事坏矣!”
“哈哈哈!”刘彦贞仰天大笑:“好个名将,却原来畏敌如虎!你如果害怕,就留在这里守城好了,我自率本部军马,明日就进攻正阳渡!只不过,等我成大功之后,将军可不要跑来与我抢功!”
刘仁赡看着趾高气扬的刘彦贞,气得脸上一阵青一阵白。想一想事关重大,他忍住怒火,又劝道:“将军如果实在要攻,也应等到水军到达,水陆并进,才有胜算。”
刘彦贞手一挥,大声呵斥道:“荒谬!舰船逆水而上,行动缓慢,到达正阳,至少还有十天!战机转瞬即逝,岂能在此空等!”说完,自顾拍马而去。
刘仁赡仰天长叹:“皇上居然用如此庸才退敌,真是天亡我也!此人遇上柴荣,必败无疑!”
站在正阳桥头的李谷此时却完全没有这么乐观。寿州城下的撤军完全是一场灾难。惊慌失措的周军丢弃了大部分粮草辎重,几乎是一路溃逃般退到了正阳。开封出征时士气高昂,纪律严明的军队此时变成了毫无斗志的乌合之众。李谷万分沮丧,凭这样一支败军,岂能挡住气势汹汹的追兵?
惊惧之际,李谷终于接到了柴荣的回信。读罢来信,李谷倒吸一口凉气。皇帝在信中严令他不准退兵,坚守寿州外围,等待李重进援兵到来。但现在,他早已违背了皇帝的命令,直接丢掉了寿州阵地,一路败退到了正阳,还谈何坚守待援?不过这封信里也有好消息,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李重进正率精兵昼夜兼程而来。不管怎么说,李重进骁勇善战,又带来了皇帝的侍卫亲军。他来了,足可保住正阳浮桥。
想了半天,李谷决定把战场的真实情况告诉柴荣。他回信说:“贼寇战舰正沿淮水前进,直逼正阳,我军难以阻挡。倘若浮桥失守,粮道断绝,则全军危险。正阳已成险地,陛下不宜亲临。希望陛下暂且驻在陈州。等李重进到达,臣下将与他从长计议,阻止贼寇战舰,保全浮桥。等正阳的威胁解除,我军再厉兵秣马,等待时机,待贼军疲惫之时,陛下再以大军南下,攻取淮南,为时未晚。”
柴荣看完李谷的回信,气得拍案而起,把信撕了个粉碎。李谷缺乏的不是智慧,也不是谋略,而是山崩于前面不改色的镇定,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如此关键的战役,自己却用错了人。适合做智囊的人,不一定适合做统帅。柴荣叹了口气,有些忧虑地望着烟雨朦胧的南方。毫无疑问,速战速决攻破寿州的战略意图已经破产,为今之计,必须守住正阳渡口。守住了正阳,就能给他重新进行战略部署的机会,给他扭转战局的时间。能否保住那个生死攸关的渡口,如今只能看李重进了。
在刘彦贞的率领下,数万唐军浩浩荡荡直奔正阳。漫长的补给队伍从濠州(今安徽凤阳县)一直延伸到寿州,前后长达数百里,人声鼎沸,旌旗蔽野。淮水上,数百艘南唐战舰仍不紧不慢地朔江而上,在这条河上,他们还从未遇到过真正的对手。而在淮水的另一边,地平线上渐渐升腾起浓重的云团,那是李重进和他的五千铁骑扬起的尘土。这支骑兵从淮北平原呼啸而过,旋风般疾奔正阳。在那里,是李谷苦苦等待的目光。正阳,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渡口,如今战云密布,大战一触即发。
刘彦贞向北望去,前方依稀可见一串串黑影。那是败退于此,正手忙脚乱搭建防御阵地的后周士兵。刘彦贞冷笑了一下。很快,他们就将重蹈庞师古的覆辙,尽数葬身于淮水之底。刘彦贞急速挥动着手中的令旗,数万唐军立即变换阵型,由行军纵队变成了一列列方阵。战鼓擂响,唐军方阵随着鼓声,向敌军阵地攻去,如林的长枪,在冬日下闪耀着摄人心魄的寒光。这是一股强大的铁流,带着气冲天地的压迫感。
大战猝然爆发。在唐军强大兵力的压制下,周军匆匆建立起来的防线如同脆弱的竹节,在刀锋下层层崩裂。他们像蝼蚁般纷纷倒下,尸体布满了湿滑而坚硬的江岸。王彦超急红了眼。再不发动反击,敌军将直接把自己逼进淮水的急流中,死无葬身之地。“临阵脱逃者斩!”王彦超翻身上马,举起长枪,恨声高喊道:“列阵反击,绝不能让贼人攻到浮桥上!”
李谷听到自己的心脏在剧烈地跳动。他随石重贵北伐过契丹,跟着郭威西征过河中,还跟着柴荣参加过高平之战。但他从未以全军统帅的身份如此之近地直面对手。他看到南唐士兵正不顾一切地冲进周军阵地,发疯般大砍大杀,他听到利刃砍进骨头的脆响,长枪刺进躯体的闷响,还有成千上万人绝望的悲号。除此之外,李谷再也听不见任何声音,他的头脑一片空白。
王彦超用尽全力拔出贯穿敌将的长枪,鲜血溅满了全身。当他用几乎虚脱的手抹开眼前的血水,发现身边竟然再无一名活着的部下。他扭头向渡口的方向望去。黑压压的敌军正向淮水边蜂拥而去,双方扭杀成一团,早已看不见淮水上的那座浮桥。王彦超感到绝望,显然他已经无力阻止敌军的进攻,这场战争胜负已定。他和李谷,乃至全军,都将被可耻地截断在淮水南岸,成为敌兵刀下的猎物。
数百里外,陈州城下,柴荣正扬起头,注视着寒霜中朦胧不清的冬日。那一刻,他觉得凉意从心底油然而生。“传令全军,丢弃辎重,轻装前行,务必于三日后赶到正阳!”三天之后的正阳渡口,必定已是血流成河。他只希望,当他赶到之时,那条通道还掌握在自己手里。情势万分危急,他只能尽力一搏。帝王也好,枭雄也罢,总有些战役,是不能输,也输不起的。
柴荣并不知道,此刻他距离失败只有一步之遥。当他正风驰电掣地率军疾奔之时,刘彦贞正志得意满地注视着他的军旗一步步逼近淮水中央。在他强大的攻势下,周军已被分割包围于淮水南岸。只要再拿下浮桥,对手将彻底陷入万劫不复之地。胜利来得如此轻易。凭这一战,他必将超越当年的刘瑾、王茂章等人,跻身于淮南名将之列,把那个徒有虚名的刘仁赡踩在脚下! ↑返回顶部↑
一向冷静沉着的李谷惊慌起来。他知道,自己最大的软肋就是正阳浮桥。浮桥一旦被南唐控制,全军将腹背受敌,进退失据,有被围歼的危险。李谷又急又怒,出征之际,他信誓旦旦地向柴荣表示,要痛击蛇之三寸,攻取淮南。没想到三个月下来,这条蛇不仅丝毫无损,反而扬起头来要径直咬向他的要害。危急关头,面子、尊严都不重要了,当务之急是保命。李谷急忙召集众将说:“我军不善于水战,倘若被贼寇截断浮桥,就会腹背受敌,有全军覆没的威胁。为今之计,不如退守正阳,保住浮桥,等皇上大军到来再作计较不迟。”
王彦超有些犹豫地说:“我军粮草辎重全都在寿州城下。如果仓促退兵,这些东西怎么办?”答案是肯定的,如果退兵,粮草辎重肯定无法带走,只能一把火烧掉。皇帝还没到,军队就已经仓促败退,粮草全毁,这样做真的妥当么?李谷掂量了半响,似乎也觉得不妥,只好说:“我马上修书一封,急报皇上,请皇上定夺!”
此时,柴荣才刚到圉镇(今属河南杞县)。接到李谷急报,柴荣匆匆看罢,不禁惊呼一声:“这李谷好糊涂!”柴荣把信丢给身边众将,痛心疾首地说:“眼见我军主力将至,而李谷竟然要焚粮退兵!这不是陷我大军于凶险吗?决战尚未开打,我军士气尽失!况且,数万大军局促于淮水两岸,岂不是坐以待毙!”柴荣大发冲天之怒,众将更是面面相觑。
夕阳西下,残阳如血,一匹快马正飞也似地向南狂奔。背后远远传来赵匡胤的吼声:“一定要尽快送到寿州城下,告诉李谷,皇帝到达之前,万万不可退兵!”
但局势的发展,已远远超出了柴荣的预料。
31 决战正阳渡
文书转送间,战局仍在飞速发展。刘彦贞部继续急进,已至山口,驻防山口镇的周军兵少将寡,一触即溃。而南唐水军则沿着淮水,全力西进,舰队逼近上窑。
唐军的数百艘战舰溯江而上,声势逼人。驻防上窑的周军惊慌之际,急忙调来弓弩和石炮阻击。淮水边弓弩齐发,石炮轰鸣,激起万千水柱。但猛烈射击之后,周军士兵却绝望地发现,敌军战舰丝毫无损,前进依旧。原来,这几天来连日暴雨,淮水迅速上涨,江面增宽,弓弩石炮根本够不着在河心的敌舰。南唐战舰浩浩荡荡直扑正阳,无法阻挡。
李谷的心理防线终于崩溃。他什么都可以不怕,唯一放不下的就是正阳渡口的浮桥。如今正阳危急,他只能自保,就算皇帝的命令尚未到达,他也顾不了了。李谷急忙下令,将带不走的粮草辎重全部焚毁,全军退守正阳。
围城的周军刚一撤离,南唐援军已大举而来。此时,柴荣刚刚到达陈州(今河南淮阳县)。敏锐的战场嗅觉让柴荣感到了迫在眉睫的危险。连日来,李谷军中发来的文书络绎不绝,字里行间,柴荣发现李谷心神已乱,惊慌失措,完全没有了往日的大将之风。再也不能把希望寄托在李谷、王彦超身上,如果渡淮通道被切断,南征大军还未完全展开,便败局已定。永远不能把命运寄托在别人身上,无论如何都要把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这是柴荣的人生法则。人生如此,治国如此,事关生死的战场上,当然更是如此。他立即传诏李重进,不休息,不补给,昼夜兼程,以最快速度急行军,立即赶赴正阳。事实证明,柴荣的临机决断挽救了全军。
这一刻,刘彦贞正领着大军,踏着周军丢弃的战旗,得意洋洋地进入寿州城。刘仁赡面无表情地站在城门口,很有些厌恶地注视着万众簇拥下的刘彦贞。对这个人,刘仁赡从来就没有好感。在刘仁赡看来,刘彦贞能手握重兵,权焰甚重,全靠他老爸的资本。刘彦贞之父刘信,是杨行密麾下旧将,又与后来继任南吴国主的杨渥交情甚好,一直做到了太师的高位。有了父亲在淮南的深耕,刘彦贞的仕途可谓一帆风顺。但此人的名声在淮南早已臭名昭著,不管在哪里做官,必然大肆敛财,为害一方。刘彦贞名声虽臭,却深谙官场潜规则,每次搜刮的财物,必然分出一半,用来贿赂朝中权臣。权臣们得了好处,在李璟面前把刘彦贞捧上了天,甚至说他用兵打仗不亚于西汉名将韩信、彭越。
有的人一辈子都在演戏,只是有些人知道自己的底细,而有些人却入戏太深,把自己也骗了。刘彦贞显然成了后者。被人吹捧得多了,连他自己也真以为有平定天下的才能。所以,这次周军来攻,刘彦贞毫不犹豫地接过帅旗,带着数万兵马要来与柴荣决战。若能在淮水之侧击败声威日隆的中原皇帝,他将一战而令天下侧目。
而现在刘彦贞感觉很好。自他出兵以来,一路顺风顺水,不仅轻易解了寿州之围,还有机会将周军一网打尽。他扫了一眼站在路旁的刘仁赡,鄙夷地哼了一声。此人自以为善战能谋,自诩为淮南名将,平素就看不上自己。这次,我偏要在此人面前立下惊天战功,煞一煞他的锐气!
“我领兵来晚,让刘将军受惊了!”刘彦贞正眼也不瞧刘仁赡,装模作样地说。刘仁赡勉强挤出一丝笑容,拱手道:“将军大军一到,敌军闻风而逃,这是畏惧您的声威。如今寿州之围已解,将军可屯兵于此,暂作休整。敌军远来疲敝,不能持久。等敌军锐气尽失,再会合各路军马乘势反击,必获全胜!”刘彦贞一听,心头顿时怒火中烧。这刘仁赡好生可恶!知道我即将成就大功,居然编出一套说辞,要阻碍我趁势进攻。此人一定是怕我成了大功,抢了他的风头!刘彦贞双眼一瞪,高声道:“将军号称名将,怎地如此胆小!贼军焚烧粮草,仓惶逃窜,溃不成军,我军正应趁势进军正阳,将贼军逼至淮水,将其全歼于淮水以南!”刘仁赡大急道:“李谷纵然不是将军对手,但柴荣即将亲率大军而来。如此强敌,怎么能企图速战速决!一旦失利,大事坏矣!”
“哈哈哈!”刘彦贞仰天大笑:“好个名将,却原来畏敌如虎!你如果害怕,就留在这里守城好了,我自率本部军马,明日就进攻正阳渡!只不过,等我成大功之后,将军可不要跑来与我抢功!”
刘仁赡看着趾高气扬的刘彦贞,气得脸上一阵青一阵白。想一想事关重大,他忍住怒火,又劝道:“将军如果实在要攻,也应等到水军到达,水陆并进,才有胜算。”
刘彦贞手一挥,大声呵斥道:“荒谬!舰船逆水而上,行动缓慢,到达正阳,至少还有十天!战机转瞬即逝,岂能在此空等!”说完,自顾拍马而去。
刘仁赡仰天长叹:“皇上居然用如此庸才退敌,真是天亡我也!此人遇上柴荣,必败无疑!”
站在正阳桥头的李谷此时却完全没有这么乐观。寿州城下的撤军完全是一场灾难。惊慌失措的周军丢弃了大部分粮草辎重,几乎是一路溃逃般退到了正阳。开封出征时士气高昂,纪律严明的军队此时变成了毫无斗志的乌合之众。李谷万分沮丧,凭这样一支败军,岂能挡住气势汹汹的追兵?
惊惧之际,李谷终于接到了柴荣的回信。读罢来信,李谷倒吸一口凉气。皇帝在信中严令他不准退兵,坚守寿州外围,等待李重进援兵到来。但现在,他早已违背了皇帝的命令,直接丢掉了寿州阵地,一路败退到了正阳,还谈何坚守待援?不过这封信里也有好消息,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李重进正率精兵昼夜兼程而来。不管怎么说,李重进骁勇善战,又带来了皇帝的侍卫亲军。他来了,足可保住正阳浮桥。
想了半天,李谷决定把战场的真实情况告诉柴荣。他回信说:“贼寇战舰正沿淮水前进,直逼正阳,我军难以阻挡。倘若浮桥失守,粮道断绝,则全军危险。正阳已成险地,陛下不宜亲临。希望陛下暂且驻在陈州。等李重进到达,臣下将与他从长计议,阻止贼寇战舰,保全浮桥。等正阳的威胁解除,我军再厉兵秣马,等待时机,待贼军疲惫之时,陛下再以大军南下,攻取淮南,为时未晚。”
柴荣看完李谷的回信,气得拍案而起,把信撕了个粉碎。李谷缺乏的不是智慧,也不是谋略,而是山崩于前面不改色的镇定,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如此关键的战役,自己却用错了人。适合做智囊的人,不一定适合做统帅。柴荣叹了口气,有些忧虑地望着烟雨朦胧的南方。毫无疑问,速战速决攻破寿州的战略意图已经破产,为今之计,必须守住正阳渡口。守住了正阳,就能给他重新进行战略部署的机会,给他扭转战局的时间。能否保住那个生死攸关的渡口,如今只能看李重进了。
在刘彦贞的率领下,数万唐军浩浩荡荡直奔正阳。漫长的补给队伍从濠州(今安徽凤阳县)一直延伸到寿州,前后长达数百里,人声鼎沸,旌旗蔽野。淮水上,数百艘南唐战舰仍不紧不慢地朔江而上,在这条河上,他们还从未遇到过真正的对手。而在淮水的另一边,地平线上渐渐升腾起浓重的云团,那是李重进和他的五千铁骑扬起的尘土。这支骑兵从淮北平原呼啸而过,旋风般疾奔正阳。在那里,是李谷苦苦等待的目光。正阳,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渡口,如今战云密布,大战一触即发。
刘彦贞向北望去,前方依稀可见一串串黑影。那是败退于此,正手忙脚乱搭建防御阵地的后周士兵。刘彦贞冷笑了一下。很快,他们就将重蹈庞师古的覆辙,尽数葬身于淮水之底。刘彦贞急速挥动着手中的令旗,数万唐军立即变换阵型,由行军纵队变成了一列列方阵。战鼓擂响,唐军方阵随着鼓声,向敌军阵地攻去,如林的长枪,在冬日下闪耀着摄人心魄的寒光。这是一股强大的铁流,带着气冲天地的压迫感。
大战猝然爆发。在唐军强大兵力的压制下,周军匆匆建立起来的防线如同脆弱的竹节,在刀锋下层层崩裂。他们像蝼蚁般纷纷倒下,尸体布满了湿滑而坚硬的江岸。王彦超急红了眼。再不发动反击,敌军将直接把自己逼进淮水的急流中,死无葬身之地。“临阵脱逃者斩!”王彦超翻身上马,举起长枪,恨声高喊道:“列阵反击,绝不能让贼人攻到浮桥上!”
李谷听到自己的心脏在剧烈地跳动。他随石重贵北伐过契丹,跟着郭威西征过河中,还跟着柴荣参加过高平之战。但他从未以全军统帅的身份如此之近地直面对手。他看到南唐士兵正不顾一切地冲进周军阵地,发疯般大砍大杀,他听到利刃砍进骨头的脆响,长枪刺进躯体的闷响,还有成千上万人绝望的悲号。除此之外,李谷再也听不见任何声音,他的头脑一片空白。
王彦超用尽全力拔出贯穿敌将的长枪,鲜血溅满了全身。当他用几乎虚脱的手抹开眼前的血水,发现身边竟然再无一名活着的部下。他扭头向渡口的方向望去。黑压压的敌军正向淮水边蜂拥而去,双方扭杀成一团,早已看不见淮水上的那座浮桥。王彦超感到绝望,显然他已经无力阻止敌军的进攻,这场战争胜负已定。他和李谷,乃至全军,都将被可耻地截断在淮水南岸,成为敌兵刀下的猎物。
数百里外,陈州城下,柴荣正扬起头,注视着寒霜中朦胧不清的冬日。那一刻,他觉得凉意从心底油然而生。“传令全军,丢弃辎重,轻装前行,务必于三日后赶到正阳!”三天之后的正阳渡口,必定已是血流成河。他只希望,当他赶到之时,那条通道还掌握在自己手里。情势万分危急,他只能尽力一搏。帝王也好,枭雄也罢,总有些战役,是不能输,也输不起的。
柴荣并不知道,此刻他距离失败只有一步之遥。当他正风驰电掣地率军疾奔之时,刘彦贞正志得意满地注视着他的军旗一步步逼近淮水中央。在他强大的攻势下,周军已被分割包围于淮水南岸。只要再拿下浮桥,对手将彻底陷入万劫不复之地。胜利来得如此轻易。凭这一战,他必将超越当年的刘瑾、王茂章等人,跻身于淮南名将之列,把那个徒有虚名的刘仁赡踩在脚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