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国帝王_分卷阅读_609(3 / 4)
李绍城这话说得没错,当仲云使者来到蒲昌海,看到一副军民和谐的画面时,面上既有意外之色也有欣喜之意,一行人再看唐军将士,眼神都亲切了几分。
李绍城在中军大帐接见了仲云使者,当他听完张金来的介绍后,有些惊讶于这支使者队伍的分量……两位宰相、十几位都督,无论怎么看都分量十足。
李绍城不知道的是,后晋时,高居海出使西域,到了大屯城,仲云可是派遣了四位宰相、三十七位都督相迎,高居海“以诏书慰谕之”,仲云群臣则“皆东向拜”。
西域自汉朝便是中国之土,而中国国力之强大、文明之昌盛,又是让西域诸国膜拜的对象,且中国对待西域的政策,向来很是宽柔,中国人又知书达理,至西域后与诸族融合,至今已是近千年,带来的灿烂文化与先进文明,使得西域社会进步,使得百姓生活得到改善,凡此种种,就使得西域诸国、诸族,大多仰慕中国、忠于中国,愿被中国所统辖。
一言以蔽之,西域,中国故有之土,中国固有之土。
安史之乱后,西域虽然与中国隔绝,但遣使往东的,可不止郭昕、归义军,还有许多西域邦国。
历代以来,真正让西域与中国隔绝的,多不是西域人的反叛,而是匈奴、突厥、吐蕃、回鹘、蒙古等族的攻伐,与伊斯兰等文明的东来——安西四镇的覆灭,便是源于吐蕃入侵。
李绍城在军中摆下宴席,与仲云来使相谈甚欢,有了张金来这个“中间人”,双方的交流很是顺畅。
唐军克复河西的事,仲云也早已听说,此番唐军大举西来,势不可挡,且以礼相待,尽显大国威仪,仲云来使明确表示,仲云并无与唐军开战之意,愿意重归大唐统辖。
这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接下来,便是就归顺条件进行商谈。
第945章 百年安西都护府,十万铁甲出阳关(三)
仲云归顺,不是迫于唐军威势,而是因为汉唐遗泽。
从蒲昌海到石头镇,一路上李绍城感受到了仲云人的热情,和他们对中国王师的爱戴。在大屯城、石头镇留下一部分驻军后,李绍城没有多作停留,补充好粮食饮水,就继续西进。至于对仲云的册封,那还得需要仲云人走一趟洛阳,不过计议已定,这些都只是走个过程。
接下来李绍城要面对的,是素有威名的于阗国。
于阗国历史悠久,东接鄯善、西连疏勒,一直是塔里木盆地南沿的大国,乃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昔曾商贸繁荣,自佛教东传,得百姓信奉,渐为文化昌盛之地。
行军途中,每逢休息的时候,柴克宏便找到李绍城,要后者给他讲述于阗国的情况,李绍城准备充分,自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汉初,朝廷置西域都护,于阗便归属中国,后为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莎车国所灭,不久又复国。班超至此,其人杀匈奴使者而降汉,班超北攻姑墨、西平莎车、疏勒,于阗都有出兵相助。其后,渐成‘从精绝西北至疏勒十三国皆服从’的强国,至魏晋,一直向中国朝贡不断。”
“我朝设安西都护府后,在于阗置镇,为安西四镇之一。其后,吐蕃数次入侵,我驻镇边军与于阗军队一道,数次击退吐蕃,因朝廷大策,于阗镇有过陷落之时,但仍被王师及时克复。”
“玄宗天宝年间,于阗国主尉迟胜入朝,玄宗嫁以宗室之女,安史之乱时,尉迟胜亲率精兵,万里勤王,平乱后,终老长安。后吐蕃大举侵入,于阗与我边军一道戍守军镇,力战不敌以至陷落。及至吐蕃内乱,张义潮复兴归义军,于阗趁势复国,之后与归义军互有往来。”
柴克宏问道:“如今的于阗国,国主又是谁?”
李绍城露出些许笑意,“现今的于阗国主,是继位已经二十余年的尉迟婆跋,他自称‘唐之宗属’,并以‘李’氏为姓,名为李圣天。”
柴克宏惊奇道:“玄宗曾嫁宗室之女给尉迟胜,这尉迟婆跋自称‘唐之宗属’倒也说得过去,然则未得陛下恩赐,冒然用‘李’姓,未免太过无礼,且名‘圣天’,又着实太过狂妄!”
柴克宏的想法,李绍城能够理解,不过他明显知道得更多,所以此时并不如何生气,继续道:“自汉武帝以来,中国符节诏书,其王传以相授,故而可以说,汉武帝赐予于阗国主的符节诏书,便相当于阗国的传国玉玺,由此可见中国在于阗眼中的分量。自打尉迟婆跋更名改姓,于阗国便被西域之人称为‘李氏王朝’,据说,尉迟婆跋汉学渊博,于阗国的官制,也都效仿我大唐。因为尉迟胜曾娶我大唐宗室女的缘故,于阗国主一直认定与我大唐的这种‘舅甥’关系,不瞒你说,这个尉迟婆跋,还娶了曹义金的次女,封为王后。”
柴克宏不知这里面还有这许多故事,不禁讶然,“竟还有这等事!如此说来,于阗国对我大唐,可是分外忠心!”
李绍城笑道:“自汉初至今,千百年来,于阗国一直是尉迟氏称王,说他们臣服于我中国已有千年,也是不为过的。”
……
于阗。
于阗国主的宫殿,非是坐北朝南,而是尽皆东向。建筑风格与中原无异,名为“金册殿”,殿侧有楼,甚为高大,有明堂之风,号为“七风楼”。
如今是于阗国同庆二十七年。
大名鼎鼎的李圣天,此刻正端坐在金册殿中,皱眉阅读一本军情急报。看他的服饰,衣冠皆是唐装模样,其人面向儒雅,五官颇有唐人之貌,若说他有唐人血统,只怕没人不信。 ↑返回顶部↑
李绍城在中军大帐接见了仲云使者,当他听完张金来的介绍后,有些惊讶于这支使者队伍的分量……两位宰相、十几位都督,无论怎么看都分量十足。
李绍城不知道的是,后晋时,高居海出使西域,到了大屯城,仲云可是派遣了四位宰相、三十七位都督相迎,高居海“以诏书慰谕之”,仲云群臣则“皆东向拜”。
西域自汉朝便是中国之土,而中国国力之强大、文明之昌盛,又是让西域诸国膜拜的对象,且中国对待西域的政策,向来很是宽柔,中国人又知书达理,至西域后与诸族融合,至今已是近千年,带来的灿烂文化与先进文明,使得西域社会进步,使得百姓生活得到改善,凡此种种,就使得西域诸国、诸族,大多仰慕中国、忠于中国,愿被中国所统辖。
一言以蔽之,西域,中国故有之土,中国固有之土。
安史之乱后,西域虽然与中国隔绝,但遣使往东的,可不止郭昕、归义军,还有许多西域邦国。
历代以来,真正让西域与中国隔绝的,多不是西域人的反叛,而是匈奴、突厥、吐蕃、回鹘、蒙古等族的攻伐,与伊斯兰等文明的东来——安西四镇的覆灭,便是源于吐蕃入侵。
李绍城在军中摆下宴席,与仲云来使相谈甚欢,有了张金来这个“中间人”,双方的交流很是顺畅。
唐军克复河西的事,仲云也早已听说,此番唐军大举西来,势不可挡,且以礼相待,尽显大国威仪,仲云来使明确表示,仲云并无与唐军开战之意,愿意重归大唐统辖。
这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接下来,便是就归顺条件进行商谈。
第945章 百年安西都护府,十万铁甲出阳关(三)
仲云归顺,不是迫于唐军威势,而是因为汉唐遗泽。
从蒲昌海到石头镇,一路上李绍城感受到了仲云人的热情,和他们对中国王师的爱戴。在大屯城、石头镇留下一部分驻军后,李绍城没有多作停留,补充好粮食饮水,就继续西进。至于对仲云的册封,那还得需要仲云人走一趟洛阳,不过计议已定,这些都只是走个过程。
接下来李绍城要面对的,是素有威名的于阗国。
于阗国历史悠久,东接鄯善、西连疏勒,一直是塔里木盆地南沿的大国,乃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昔曾商贸繁荣,自佛教东传,得百姓信奉,渐为文化昌盛之地。
行军途中,每逢休息的时候,柴克宏便找到李绍城,要后者给他讲述于阗国的情况,李绍城准备充分,自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汉初,朝廷置西域都护,于阗便归属中国,后为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莎车国所灭,不久又复国。班超至此,其人杀匈奴使者而降汉,班超北攻姑墨、西平莎车、疏勒,于阗都有出兵相助。其后,渐成‘从精绝西北至疏勒十三国皆服从’的强国,至魏晋,一直向中国朝贡不断。”
“我朝设安西都护府后,在于阗置镇,为安西四镇之一。其后,吐蕃数次入侵,我驻镇边军与于阗军队一道,数次击退吐蕃,因朝廷大策,于阗镇有过陷落之时,但仍被王师及时克复。”
“玄宗天宝年间,于阗国主尉迟胜入朝,玄宗嫁以宗室之女,安史之乱时,尉迟胜亲率精兵,万里勤王,平乱后,终老长安。后吐蕃大举侵入,于阗与我边军一道戍守军镇,力战不敌以至陷落。及至吐蕃内乱,张义潮复兴归义军,于阗趁势复国,之后与归义军互有往来。”
柴克宏问道:“如今的于阗国,国主又是谁?”
李绍城露出些许笑意,“现今的于阗国主,是继位已经二十余年的尉迟婆跋,他自称‘唐之宗属’,并以‘李’氏为姓,名为李圣天。”
柴克宏惊奇道:“玄宗曾嫁宗室之女给尉迟胜,这尉迟婆跋自称‘唐之宗属’倒也说得过去,然则未得陛下恩赐,冒然用‘李’姓,未免太过无礼,且名‘圣天’,又着实太过狂妄!”
柴克宏的想法,李绍城能够理解,不过他明显知道得更多,所以此时并不如何生气,继续道:“自汉武帝以来,中国符节诏书,其王传以相授,故而可以说,汉武帝赐予于阗国主的符节诏书,便相当于阗国的传国玉玺,由此可见中国在于阗眼中的分量。自打尉迟婆跋更名改姓,于阗国便被西域之人称为‘李氏王朝’,据说,尉迟婆跋汉学渊博,于阗国的官制,也都效仿我大唐。因为尉迟胜曾娶我大唐宗室女的缘故,于阗国主一直认定与我大唐的这种‘舅甥’关系,不瞒你说,这个尉迟婆跋,还娶了曹义金的次女,封为王后。”
柴克宏不知这里面还有这许多故事,不禁讶然,“竟还有这等事!如此说来,于阗国对我大唐,可是分外忠心!”
李绍城笑道:“自汉初至今,千百年来,于阗国一直是尉迟氏称王,说他们臣服于我中国已有千年,也是不为过的。”
……
于阗。
于阗国主的宫殿,非是坐北朝南,而是尽皆东向。建筑风格与中原无异,名为“金册殿”,殿侧有楼,甚为高大,有明堂之风,号为“七风楼”。
如今是于阗国同庆二十七年。
大名鼎鼎的李圣天,此刻正端坐在金册殿中,皱眉阅读一本军情急报。看他的服饰,衣冠皆是唐装模样,其人面向儒雅,五官颇有唐人之貌,若说他有唐人血统,只怕没人不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