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潘金莲怎么破~_分卷阅读_293(3 / 4)
武松还是觉得不太放心。毕竟没有直接和兀术接触过,不太了解这人性格。
“你真觉得他会直奔上京城?”
潘小园肯定地“嗯”一声:“听他口气,早就对大金国的勃极烈制度不满了。”
中原汉人王朝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确保了大多数时间皇位的顺利交接;然而游牧渔猎民族生存条件险恶,需要时刻有一位强大的首领带着部族南征北战。万一哪日首领战死,若是来一个年幼无知“嫡长子”继承大统,就是整个部族的末日。
因此长久以来,实行的是兄终弟及,确保首领的年纪足够大,作战经验足够丰富。譬如阿骨打在位,是其弟吴乞买封为皇储“谙班勃极烈”;阿骨打死后便由他顺位而上;吴乞买死后,理应再顺延到更小的兄弟。直到年长一辈全都逝世,才轮到下一辈的子侄当权。
而金国贵族中的年轻一代都已或多或少的汉化。吞并辽国之后,经济生活突飞猛进,贵族平均寿命大大提高,勃极烈制度也显得有些过时。二太子宗望、四太子宗弼,还有吴乞买自己的几个儿子,在女真贵族中都各有支持者。
四太子空有一身本事,眼睁睁看着一群老迈叔父的“顺位继承”排在自己之前,而自己连个最末端的勃极烈都没排上,说没有心怀不满,几乎是不可能的。更别提,吴乞买也意识到了勃极烈制度的弊端,想要着手改革,头一个建议却是将自己的嫡长子完颜宗磐扶上皇储之位。朝堂上嘘声一片。
而当此时刻,金国皇帝率众南侵,留下一个防守薄弱的首都……
潘小园嘻嘻一笑:“我要是四太子,被宋人俘了两次,面子已经丢光,无论如何再难加官进爵。眼下千载难逢的时机,不如趁机先把那首领之位夺下来再说。叔父们年纪也都大了,回来之后也只能吹胡子瞪眼,多半打不过我。”
武松笑一笑。知她是故意说得轻巧,仗着自己打架方面是外行。
犹豫片刻,握住她双手,低声道:“当着其他人的面,我不好反对太甚。但你要知道,大金国的朝政制度、叔父子侄间的勾心斗角,这些情报全是史文恭一人提及。他若有意相瞒,咱们其余人可没空去北上一遭,辨别真假。”
她坦然回望,答道:“我可以保证他这次没说假话。”
当然没法告诉别人,她所知的平行大金国,迟早会被争位冲突弄得元气大伤;不仅是金,乃至后来的征服世界的蒙古,也是因为兄弟内斗而分裂转衰。所谓的“胡虏无百年之运”,很大程度就是毁在落后的继承人制度上。
所以当史文恭提及,勃极烈制度在金国受到褒贬不一时,其实便已能看出内斗的苗头。她丝毫不奇怪。眼下所做的,也不过是将这株小苗浇水施肥,让它快速成长而已。
既要给武松定心,想了想,又说:“不仅是史文恭这么说。常胜军里的契丹将领,过去在金国服役过的,也都是一般口径。你去多问问,便知这情报真实不虚。”
武松便不再质疑。半开玩笑抱怨道:“你怎么带的兵,你那些常胜军傲气得很,我每次去视察,全都是闷头搭脑的没几句话,连顿好吃的都不给做。”
她忍不住抿嘴一笑。契丹军官们性情耿直,虽然尊她为主,可对于主帅的丈夫却没“爱屋及乌”,依旧把他当路人甲;更别提,似乎还有不少人看武松不顺眼,无关风月,不知哪儿来的醋意。
逗他:“这样最好,一军不认两帅。梁山的兄弟都向着你。以后你要是欺负我,总算有人能帮我讨回公道。”
蹭到小榻上,不满:“我什么时候欺负过你了。”
她将邸报折起收好,随口说:“嗯,就那次……”
说到一半,有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搁几年以前,似乎随时随地的都能揪出他不顺自己意的地方,张口就是血泪控诉。然而不知从何而起,越来越难以抓取典型事例。甚至若是严格算来,还是自己欺负他稍微多些。
只得话锋一转,板起脸,警告:“你要揍我的娃,就是欺负我,我就让我的兵给我讨公道。”
八字没一撇的事呢。随口一说,倒让她讹上了。
朝她伸出只手:“今儿没出门吧?起来,出门走走。”
往榻上一倒,慵懒媚眼儿一抛:“不。懒。累。”
武松不管不顾,“军令如山。”
轻轻一提,就提得她双脚着地,不满地哼哼一声,又展颜笑道:“等我换身出门的衣裳。”
为了最大可能地避免重蹈孙雪娥的覆辙,潘小园除了坚决与“胡吃海塞”划清界限之外,还给自己规定,坚持每天走步锻炼若干步。反正娃在肚子里也不会喊饿喊累,武松看起来也没有朝她兴师问罪的意思。甚至偶尔她被折腾得呕吐掉泪时,他一时找不到安慰的话,还会骂小东西:“就知道给你娘添乱。”
——可见是个悍爹,揍起娃来决不手软的那种。
潘小园生怕自己懒散,坚持不下来,于是拉着武松,以及府里住的所有房客邻居,信誓旦旦立了军令状,每天必须完成任务。别人就当她开玩笑,自然不会用心监督。只有武松把这事当了真,只要自己得空,非得认认真真陪她走完不可。 ↑返回顶部↑
“你真觉得他会直奔上京城?”
潘小园肯定地“嗯”一声:“听他口气,早就对大金国的勃极烈制度不满了。”
中原汉人王朝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确保了大多数时间皇位的顺利交接;然而游牧渔猎民族生存条件险恶,需要时刻有一位强大的首领带着部族南征北战。万一哪日首领战死,若是来一个年幼无知“嫡长子”继承大统,就是整个部族的末日。
因此长久以来,实行的是兄终弟及,确保首领的年纪足够大,作战经验足够丰富。譬如阿骨打在位,是其弟吴乞买封为皇储“谙班勃极烈”;阿骨打死后便由他顺位而上;吴乞买死后,理应再顺延到更小的兄弟。直到年长一辈全都逝世,才轮到下一辈的子侄当权。
而金国贵族中的年轻一代都已或多或少的汉化。吞并辽国之后,经济生活突飞猛进,贵族平均寿命大大提高,勃极烈制度也显得有些过时。二太子宗望、四太子宗弼,还有吴乞买自己的几个儿子,在女真贵族中都各有支持者。
四太子空有一身本事,眼睁睁看着一群老迈叔父的“顺位继承”排在自己之前,而自己连个最末端的勃极烈都没排上,说没有心怀不满,几乎是不可能的。更别提,吴乞买也意识到了勃极烈制度的弊端,想要着手改革,头一个建议却是将自己的嫡长子完颜宗磐扶上皇储之位。朝堂上嘘声一片。
而当此时刻,金国皇帝率众南侵,留下一个防守薄弱的首都……
潘小园嘻嘻一笑:“我要是四太子,被宋人俘了两次,面子已经丢光,无论如何再难加官进爵。眼下千载难逢的时机,不如趁机先把那首领之位夺下来再说。叔父们年纪也都大了,回来之后也只能吹胡子瞪眼,多半打不过我。”
武松笑一笑。知她是故意说得轻巧,仗着自己打架方面是外行。
犹豫片刻,握住她双手,低声道:“当着其他人的面,我不好反对太甚。但你要知道,大金国的朝政制度、叔父子侄间的勾心斗角,这些情报全是史文恭一人提及。他若有意相瞒,咱们其余人可没空去北上一遭,辨别真假。”
她坦然回望,答道:“我可以保证他这次没说假话。”
当然没法告诉别人,她所知的平行大金国,迟早会被争位冲突弄得元气大伤;不仅是金,乃至后来的征服世界的蒙古,也是因为兄弟内斗而分裂转衰。所谓的“胡虏无百年之运”,很大程度就是毁在落后的继承人制度上。
所以当史文恭提及,勃极烈制度在金国受到褒贬不一时,其实便已能看出内斗的苗头。她丝毫不奇怪。眼下所做的,也不过是将这株小苗浇水施肥,让它快速成长而已。
既要给武松定心,想了想,又说:“不仅是史文恭这么说。常胜军里的契丹将领,过去在金国服役过的,也都是一般口径。你去多问问,便知这情报真实不虚。”
武松便不再质疑。半开玩笑抱怨道:“你怎么带的兵,你那些常胜军傲气得很,我每次去视察,全都是闷头搭脑的没几句话,连顿好吃的都不给做。”
她忍不住抿嘴一笑。契丹军官们性情耿直,虽然尊她为主,可对于主帅的丈夫却没“爱屋及乌”,依旧把他当路人甲;更别提,似乎还有不少人看武松不顺眼,无关风月,不知哪儿来的醋意。
逗他:“这样最好,一军不认两帅。梁山的兄弟都向着你。以后你要是欺负我,总算有人能帮我讨回公道。”
蹭到小榻上,不满:“我什么时候欺负过你了。”
她将邸报折起收好,随口说:“嗯,就那次……”
说到一半,有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搁几年以前,似乎随时随地的都能揪出他不顺自己意的地方,张口就是血泪控诉。然而不知从何而起,越来越难以抓取典型事例。甚至若是严格算来,还是自己欺负他稍微多些。
只得话锋一转,板起脸,警告:“你要揍我的娃,就是欺负我,我就让我的兵给我讨公道。”
八字没一撇的事呢。随口一说,倒让她讹上了。
朝她伸出只手:“今儿没出门吧?起来,出门走走。”
往榻上一倒,慵懒媚眼儿一抛:“不。懒。累。”
武松不管不顾,“军令如山。”
轻轻一提,就提得她双脚着地,不满地哼哼一声,又展颜笑道:“等我换身出门的衣裳。”
为了最大可能地避免重蹈孙雪娥的覆辙,潘小园除了坚决与“胡吃海塞”划清界限之外,还给自己规定,坚持每天走步锻炼若干步。反正娃在肚子里也不会喊饿喊累,武松看起来也没有朝她兴师问罪的意思。甚至偶尔她被折腾得呕吐掉泪时,他一时找不到安慰的话,还会骂小东西:“就知道给你娘添乱。”
——可见是个悍爹,揍起娃来决不手软的那种。
潘小园生怕自己懒散,坚持不下来,于是拉着武松,以及府里住的所有房客邻居,信誓旦旦立了军令状,每天必须完成任务。别人就当她开玩笑,自然不会用心监督。只有武松把这事当了真,只要自己得空,非得认认真真陪她走完不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