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徐后传_分卷阅读_178(2 / 4)
没等胡善围解释提醒,洪武帝揉揉太阳穴,”哦,记起来了,他们三个先走一步,下去陪着朕的皇后去了。四郎啊,如今你是朕的长子了,你们都退下,朕有话和四郎说。“众人皆是一惊,尤其是皇太孙朱允炆,皇爷爷即将撒手人寰,临终前却要四皇叔单独留下,难道……
洪武帝阴沉着脸,”怎么朕的话不管用了?“
胡善围忙站起来说道:”请诸位先随我去偏殿,听候召见。“乌压压一群人无声无息的离开寝殿,均不发一言。
朱棣跪拜,”父皇,您要保重身体。“”你过来,坐在朕身边。“洪武帝抬了抬手,”朕眼花了,隔远了看不清楚。“朱棣坐在了龙榻上,自打成年,父子之间就从未有过如此亲近的时候。
洪武帝打量着儿子,”你家老二朱高煦第一次进宫来见朕的时候,朕还以为是你呢,朕叫他四郎,他没应,说’皇上,您叫错了,我是二郎‘。“朱棣说道:”熊孩子不懂事,不会说话,被儿臣惯坏了,父皇见谅。“洪武帝摇摇头,”我们老朱家的二郎,就应该有这种魄力。朱高煦和你少年时几乎一模一样,一身锐气,朝气蓬勃,往那一站,就像一杆旗帜似的,让人挪不开眼睛,一眼望过去,千万人里头就能认出来。““四郎啊。“洪武帝拍了拍朱棣的肩膀,”朕二十几个儿子,你就是那根旗杆,是朕最引以为傲的儿子。“长到四十多岁,朱棣才第一次听到父亲的夸奖!
一时间,朱棣甚至觉得那句”你就是那根旗杆,是朕最引以为傲的儿子“只是幻觉。
父与子,每个儿子都希望得到父亲的欣赏和认可。朱棣也不例外,哪怕和父亲矛盾重重,这一句姗姗来迟的赞扬对他而言也是弥足珍贵的。
朱棣肩膀一颤,一股热流似乎即将夺眶而出,好在他人到中年,涵养十足,忍了忍,将眼泪逼退,父亲还活着呢,此时此刻不是流泪的时候。
洪武帝又饶有兴致的说起来孙子朱高煦,”朕问你家二郎,说在北平学了些什么本事?煦儿说,我读书不如大哥,不过我的兵法和武功比大哥要强。朕心想啊,这不正好和四郎你一样嘛,朕就命宫里几个侍卫和煦儿比武。煦儿大获全胜,朕问他有何感想,你猜他说什么?“知子莫若父,朱棣难为情的说道:”一个能打的都没有。“这是二儿子的口头禅了,燕王府的人都知道。
洪武帝呵呵笑道:”对,就是这句话,简直和你少年时一模一样。朕那个时候还没登基,天下大乱,朕忙着南征北战,无暇管你们这些儿子们,你从小就喜欢舞刀弄剑,跟着朕在军营里长大,学得一招半式,就显摆着找人比武,赢了也就罢了,一旦输了,就回去苦练,回想着如何破解对方的招式,第二天一定要赢回来。”
朱棣微微吃惊,“父皇知道儿臣少年时军营的日子?”
洪武帝点点头,“虽然朕没有时间教导你,陪着你们长大,但是朕一直派人跟着你,记录你们每天都在做些什么,朕得空便看着他们写的书信,因此对你们的性子了如指掌。你如今也是六个孩子的父亲了,应该理解朕当年身为人父的无奈。””身在战场,心里其实一直牵挂着孩子们,想知道他们的喜怒哀乐,可因总是在外打仗,和他们相处的时间太少,孩子们敬你爱你,但无法真正和你沟通交流,你又怕惯着他们,会惯出坏毛病来,所以一直以严父的面目对待他们,对不对?“洪武帝一席话,简直说道朱棣心坎上去了,他如同找到了知己,连连点头,”父皇说的极是,女儿们也就罢了,本来女孩子就要多娇惯些,要星星要月亮都给她们,我们老朱家的女儿是天之骄女,再多的宠爱也无所谓的。可是儿子们不同,儿子要自强自立,因为将来他们要承担保家卫国的重任,所以纵使不舍得,也要狠下心来严格要求他们。“
洪武帝说道:“是啊,他们摔到了、练兵时受伤了,你其实十分心疼的,很想像他们的母亲那样,抱一抱,亲一亲,安慰一下,可是话到嘴边,或者手都伸过去了,却又忍住缩了回去,冷下脸来教训他们自己爬起来,或者大骂他们笨蛋,如果在战场上,他们的每一次失误就是找死。”
朱棣被父亲的话深深触动,”是的,儿臣明白父亲的意思,身为人父,有诸多的不得已,很多冷言冷语其实是想保护他们,希望他们将来有本事自立,当得起他们肩上的责任。”
洪武帝长叹一声,“其实你也好,煦儿也罢,你们父子两个争强好胜的性子都是随了朕,身为大明皇族的男丁,我们没有选择安逸的余地,只能勇往直前。”
朱棣点头说道:”是的,儿臣要守护燕地的门户,没有退路,所以必须一往直前。“洪武帝拍了拍朱棣结实的胸膛,“其实你少年时争强好胜也并非为了自己,你生母硕妃早逝,五郎橚儿懵懂无知,你想保护弟弟,想要朕看见你的能力,所以一直拼命表现自己,当一个好儿子、好哥哥、好王爷。”
“父亲——”朱棣激动的看着洪武帝,第一次忘记了应该称呼父皇。
洪武帝感叹道:“没想到吧,其实朕一直都知道你的想法,你在朕心中,一直占据着一席之地。”
或许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洪武帝破天荒的一番推心置腹,说的朱棣心软了,诚然,父亲做过许多人神共愤的错事,甚至在十六年前徐妙仪生产才三日就赶着燕王府去北方就藩。
可是现在朱棣看着白发苍苍的老父亲,想想父亲也曾经在他年少时,偷偷的,用严父的方式关注着、关心着自己,就像现在他关心朱高炽和朱高煦两个儿子一样,将心比心,朱棣突然觉得,他可以原谅父亲以前的所作所为了。
以儿子的身份。
无论如何,父亲最终同意了他和徐妙仪的婚事,也在他和徐妙仪擅自出藩地到凤阳,犯了形同谋反的重罪后,默认了纪纲息事宁人,平息事端的做法,使得东宫不敢再出什么幺蛾子了。
朱棣觉得,无论父皇以前做了些什么,父亲内心里其实还是爱他这个儿子的。
“父亲。”朱棣握住了洪武帝的手。
洪武帝努力回握了一下,虽说没有什么力气了,但是这轻轻的回握,却足以击碎朱棣心里积累了二十几年的防备。
知子莫如父,洪武帝笑了,说道:“朕知道东宫对你有成见,你对东宫也有不平。不过没关系,朕想到一个万全之策,你们各自退让一步,叔侄二人重归于好,方能稳固我大明江山。胡善围,叫他们都进来,连同几位太子太傅,还有六部的官员,朕要立下诏书。”
胡善围带着乌压压一群人进来跪拜。洪武帝朝着朱允炆招了招手,“允炆,你过来。”
朱允炆走过去,跪在了朱棣身边。洪武帝将叔侄两人的手叠在一起,“朕要去陪皇后了,大明江山要给交给你们这些后辈守护。允炆,你是皇太孙,朕走后,由你继承皇位,国家无小事,你要勤政爱民,不得懈怠。”
朱允炆心中大喜,原来皇爷爷私下见四皇叔,并非要改变储君之位啊,心虽如此想着,面上却悲伤难忍,“皇爷爷,孙儿定不负所望。”
洪武帝说道:“允炆,你四皇叔,还有其他二十几位皇叔都是守护大明江山的基石,他们为你镇守四方,劳苦功高,只是朝中有奸人挑拨,离间天下骨肉,导致你和皇叔们有些误会。” ↑返回顶部↑
洪武帝阴沉着脸,”怎么朕的话不管用了?“
胡善围忙站起来说道:”请诸位先随我去偏殿,听候召见。“乌压压一群人无声无息的离开寝殿,均不发一言。
朱棣跪拜,”父皇,您要保重身体。“”你过来,坐在朕身边。“洪武帝抬了抬手,”朕眼花了,隔远了看不清楚。“朱棣坐在了龙榻上,自打成年,父子之间就从未有过如此亲近的时候。
洪武帝打量着儿子,”你家老二朱高煦第一次进宫来见朕的时候,朕还以为是你呢,朕叫他四郎,他没应,说’皇上,您叫错了,我是二郎‘。“朱棣说道:”熊孩子不懂事,不会说话,被儿臣惯坏了,父皇见谅。“洪武帝摇摇头,”我们老朱家的二郎,就应该有这种魄力。朱高煦和你少年时几乎一模一样,一身锐气,朝气蓬勃,往那一站,就像一杆旗帜似的,让人挪不开眼睛,一眼望过去,千万人里头就能认出来。““四郎啊。“洪武帝拍了拍朱棣的肩膀,”朕二十几个儿子,你就是那根旗杆,是朕最引以为傲的儿子。“长到四十多岁,朱棣才第一次听到父亲的夸奖!
一时间,朱棣甚至觉得那句”你就是那根旗杆,是朕最引以为傲的儿子“只是幻觉。
父与子,每个儿子都希望得到父亲的欣赏和认可。朱棣也不例外,哪怕和父亲矛盾重重,这一句姗姗来迟的赞扬对他而言也是弥足珍贵的。
朱棣肩膀一颤,一股热流似乎即将夺眶而出,好在他人到中年,涵养十足,忍了忍,将眼泪逼退,父亲还活着呢,此时此刻不是流泪的时候。
洪武帝又饶有兴致的说起来孙子朱高煦,”朕问你家二郎,说在北平学了些什么本事?煦儿说,我读书不如大哥,不过我的兵法和武功比大哥要强。朕心想啊,这不正好和四郎你一样嘛,朕就命宫里几个侍卫和煦儿比武。煦儿大获全胜,朕问他有何感想,你猜他说什么?“知子莫若父,朱棣难为情的说道:”一个能打的都没有。“这是二儿子的口头禅了,燕王府的人都知道。
洪武帝呵呵笑道:”对,就是这句话,简直和你少年时一模一样。朕那个时候还没登基,天下大乱,朕忙着南征北战,无暇管你们这些儿子们,你从小就喜欢舞刀弄剑,跟着朕在军营里长大,学得一招半式,就显摆着找人比武,赢了也就罢了,一旦输了,就回去苦练,回想着如何破解对方的招式,第二天一定要赢回来。”
朱棣微微吃惊,“父皇知道儿臣少年时军营的日子?”
洪武帝点点头,“虽然朕没有时间教导你,陪着你们长大,但是朕一直派人跟着你,记录你们每天都在做些什么,朕得空便看着他们写的书信,因此对你们的性子了如指掌。你如今也是六个孩子的父亲了,应该理解朕当年身为人父的无奈。””身在战场,心里其实一直牵挂着孩子们,想知道他们的喜怒哀乐,可因总是在外打仗,和他们相处的时间太少,孩子们敬你爱你,但无法真正和你沟通交流,你又怕惯着他们,会惯出坏毛病来,所以一直以严父的面目对待他们,对不对?“洪武帝一席话,简直说道朱棣心坎上去了,他如同找到了知己,连连点头,”父皇说的极是,女儿们也就罢了,本来女孩子就要多娇惯些,要星星要月亮都给她们,我们老朱家的女儿是天之骄女,再多的宠爱也无所谓的。可是儿子们不同,儿子要自强自立,因为将来他们要承担保家卫国的重任,所以纵使不舍得,也要狠下心来严格要求他们。“
洪武帝说道:“是啊,他们摔到了、练兵时受伤了,你其实十分心疼的,很想像他们的母亲那样,抱一抱,亲一亲,安慰一下,可是话到嘴边,或者手都伸过去了,却又忍住缩了回去,冷下脸来教训他们自己爬起来,或者大骂他们笨蛋,如果在战场上,他们的每一次失误就是找死。”
朱棣被父亲的话深深触动,”是的,儿臣明白父亲的意思,身为人父,有诸多的不得已,很多冷言冷语其实是想保护他们,希望他们将来有本事自立,当得起他们肩上的责任。”
洪武帝长叹一声,“其实你也好,煦儿也罢,你们父子两个争强好胜的性子都是随了朕,身为大明皇族的男丁,我们没有选择安逸的余地,只能勇往直前。”
朱棣点头说道:”是的,儿臣要守护燕地的门户,没有退路,所以必须一往直前。“洪武帝拍了拍朱棣结实的胸膛,“其实你少年时争强好胜也并非为了自己,你生母硕妃早逝,五郎橚儿懵懂无知,你想保护弟弟,想要朕看见你的能力,所以一直拼命表现自己,当一个好儿子、好哥哥、好王爷。”
“父亲——”朱棣激动的看着洪武帝,第一次忘记了应该称呼父皇。
洪武帝感叹道:“没想到吧,其实朕一直都知道你的想法,你在朕心中,一直占据着一席之地。”
或许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洪武帝破天荒的一番推心置腹,说的朱棣心软了,诚然,父亲做过许多人神共愤的错事,甚至在十六年前徐妙仪生产才三日就赶着燕王府去北方就藩。
可是现在朱棣看着白发苍苍的老父亲,想想父亲也曾经在他年少时,偷偷的,用严父的方式关注着、关心着自己,就像现在他关心朱高炽和朱高煦两个儿子一样,将心比心,朱棣突然觉得,他可以原谅父亲以前的所作所为了。
以儿子的身份。
无论如何,父亲最终同意了他和徐妙仪的婚事,也在他和徐妙仪擅自出藩地到凤阳,犯了形同谋反的重罪后,默认了纪纲息事宁人,平息事端的做法,使得东宫不敢再出什么幺蛾子了。
朱棣觉得,无论父皇以前做了些什么,父亲内心里其实还是爱他这个儿子的。
“父亲。”朱棣握住了洪武帝的手。
洪武帝努力回握了一下,虽说没有什么力气了,但是这轻轻的回握,却足以击碎朱棣心里积累了二十几年的防备。
知子莫如父,洪武帝笑了,说道:“朕知道东宫对你有成见,你对东宫也有不平。不过没关系,朕想到一个万全之策,你们各自退让一步,叔侄二人重归于好,方能稳固我大明江山。胡善围,叫他们都进来,连同几位太子太傅,还有六部的官员,朕要立下诏书。”
胡善围带着乌压压一群人进来跪拜。洪武帝朝着朱允炆招了招手,“允炆,你过来。”
朱允炆走过去,跪在了朱棣身边。洪武帝将叔侄两人的手叠在一起,“朕要去陪皇后了,大明江山要给交给你们这些后辈守护。允炆,你是皇太孙,朕走后,由你继承皇位,国家无小事,你要勤政爱民,不得懈怠。”
朱允炆心中大喜,原来皇爷爷私下见四皇叔,并非要改变储君之位啊,心虽如此想着,面上却悲伤难忍,“皇爷爷,孙儿定不负所望。”
洪武帝说道:“允炆,你四皇叔,还有其他二十几位皇叔都是守护大明江山的基石,他们为你镇守四方,劳苦功高,只是朝中有奸人挑拨,离间天下骨肉,导致你和皇叔们有些误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