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贤养成系统(唐朝)_分卷阅读_180(3 / 4)
通过在倭国的这几个月,护卫们对圣上和大佬们从侧面有了新认识,暗道多亏咱们这些小喽啰不用跟他们为敌。尤其王县公,弟子各个妖孽,吓死人了简直。
王家仆从也只是比旁人稍淡定,想想平日诸葛恪在南山的样子再对比他到达倭国后伪装的样子,汗毛都竖起来了。若不知道底细,光看诸葛恪真是再好不过的一方官吏。之前还担忧若诸葛郎君名声太盛是否会遭到猜忌,哪知人家贼精,嘴边时时说着我们圣上如何如何。
诸葛恪脑门后面没长眼睛,他做很多事情不避讳护卫们就是展示能力和用行动震慑。除了王家仆从,护卫都是大佬们送的,之后能不能让人归心可就要看自己本事了。倭国天高皇帝远,主要目的还是跟也带着跟班的李恪争权,诸葛恪不得不频频使出手段。
好在祖传的智商不差,后天培养的技能也不厉害,通过博弈已经□□。关于小可怜李恪稍后再说,诸葛恪背后没长眼睛,不知道护卫们又在心里嘀咕他。稍得意对倭国人洗脑的成果,便全心投入做下件事情。
书院课程每上五日休一日,今日是开课来的第一个休息日,教师们边围坐在一起聊天边等待诸葛恪到来。他刚进屋就被教书先生们给围住了,作为小书院院长的孔德云说道:“诸葛郎君可来了!我们方来倭国,不知道有没有什么课程内容需要改进,如今大家都等着跟您聊聊才能安心。”
孔德云是孔颖达的子侄辈,派他出来除了拿资历也是监视教书先生们是否有歪心,他们是否教了不该教授的内容。虽然这些人被派来前都通过奇葩考试筛选,但也保不齐有包藏祸心的聪明人混进来。
百家派与儒家交好,王珏私下里告知孔颖达,诸葛恪已经掌握住租界区。这不孔德云到倭国后第一时间亮出身份拿着孔颖达和王珏的书信拜山头,对于不想在倭国久留又惦记着不走空想带回功绩的诸葛恪来说,自然是这些人做得越好对他越有利。
于公于私都该好好帮忙,想通这点诸葛恪对教书先生们很是关照,他们到达的次日就将住处和书院安排妥当。原本有人觉得条件简陋,瞅瞅诸葛恪自己也是这个待遇,大家就知道此地如此并非人家故意怠慢。
离开长安前王珏就跟诸葛恪聊过之后可能进行的举措,让他心里有个普,关于传播‘儒家’文化的重要一步诸葛恪自然了解。这不开课的头几天他也经常去听,不过每次都在窗子外面蹲着偷偷听,若明晃晃走进教室那不去也罢。
不说水平如何,经过初略观察这些人都符合筛选要求。比如说第一日的课,上学之初肯定是学写字嘛,认字的教材由王珏亲自编写。诸葛恪听着都是佛家小故事,类似三字经的模式讲出来,他这么聪明的人一下子就猜到自家老师什么意思。当时诸葛恪还想着,也不知道阿绿他们是否回来了,看来老师是等着急了,这不最近开始有意无意说佛了。
关于佛经,被派来的教书先生们原本也不是很了解,好在作为讲师教材上都有王珏的批注。就这么的,念着佛经版三字经教认字,拼音法是不对倭国传播的,孔颖达给的说法是只教授经典的儒家知识。
初步观察还算满意,当然往后也不能放松警惕,得时刻到书院抽查听课。
再次回忆一番听课过程,诸葛恪坐下后满面赞扬,“你们做的实在太好了,我本想帮忙完善一二,竟挑不出一点儿不足来。”
听他这么说,极其注重颜面的教书先生们面上都有了笑容,只是大多数人还摆出宠辱不惊的样子。像这种不知道该如何跟上官打交道,内里死板完全不知变通又除仁义道德外什么都不通的人,都是此次派来的主要人才。
他们越是这样诸葛恪越满意,“可惜咱们这边刚刚稳定下来,不能给大家提供更好的住处。考虑到不好跟当地百姓的住宅分化太大,咱们暂时只能这样了。不过各位放心,你们的贡献我皆看在眼里,等上奏折的时候必将告知圣上。”
除孔德云外最年长的一个先生抚须说道:“哪里哪里,我等并不注重虚名,只求不枉为圣人弟子。”
艾玛,叫儒生就都成圣人弟子了,怪道老师常说他们百家派不广泛收徒呢。若这些人也能跟他算半个同门,诸葛恪得呕死。似看出诸葛恪的心思,孔德云无奈撇撇嘴,各家有各家的打算。
诸葛恪在书院里与先生们一起用午餐,期间不厌其烦地多次赞扬他们能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做到心无旁骛教学,重点是一定要再接再厉。图名的告诉他们名留青史,要利的给画上几张饼,总之一顿饭下来几乎书院内所有先生都将诸葛恪引为知己了。
孔德云的心脏一抖一抖,怪道大伯说过来之后多看少说,尤其好好跟诸葛恪学习一下。他来倭国之后也没闲着,隐晦跟亲近孔家的人打听出诸葛恪的所作所为,今日又看到与设宴款待他们那日类似的升级版忽悠人,饶是比诸葛恪大上一轮的年纪,孔德云也不得不说声佩服。
诸葛恪说起违心话毫无压力,不知道护卫们在心里念叨他是不是连唐人也忽悠,诸葛恪开始往临时的城主府走去。所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作为租界区的总管,诸葛恪有很多公务要做。
比如说每个城都设有衙门,原来主管断案的人都是李恪派遣,现在有一半被换上诸葛恪带来的人。其实他能做到都换掉,只是为避免被人怀疑别有所图,才留着一些人碍眼。当然,这里天高皇帝远,他们就算委屈也得憋着。
又所谓‘枪’杆子里出政权,诸葛恪这边要武器有武器要人有人,瞧着他完全不将李恪放在眼里的样子,若看谁不顺眼给杀了,事后说路上死掉都成。当然既要保命又要彰显作为吴王手下的立场,聪明人都偶尔在诸葛恪底线内小闹一下。不想弄死李恪的情况下,对他的得利手下也不能太绝,诸葛恪一直默契配合着他们这种小心思。
当然也不都是明哲保身的人,也有忠心者能为了李恪去死,这种人都被诸葛恪留在李恪身边了。至于吴王殿下和他的手下为什么被夺。权后不反击,不好意思他们都病了,据他们自己带来的医者说水土不服。
诸葛恪完全可以在刚来倭国的时候直接用药将人撂倒,他不做是为了找机会收服刚得的手下以及让李恪输得心服口服。至于李恪服不服,若认命早就送信给李世民要求回长安了,这不‘水土不服’几个月依然挺着呢。
先处理一下公务,由于租界区的事情已经捋顺,最近并不是特别忙。在晚餐前,诸葛恪照例去看望租界区最大的官-吴王殿下,跟他聊一聊人生。
诸葛恪刚进李恪的院子,就看到医者在院子里皱眉思考,“今日吴王殿下的身体怎么样,那些同样生病的随行大臣怎么样了?”
“都是老样子,时好时坏。虽然腹泻、身体无力,但是身体状况完全没问题,小的真是从未见过这种病症。若实在不行,可否写信回去请圣上派名医来,小的实在医术浅薄。”
“不要妄自菲薄,实不相瞒,我给一个大臣用过老师给带的止泻药,完全没有用。这个病要是想根治,要么你根据病人的症状研究出方子,要么只能我老师或者永远都找不到人的孙真人出手了。”
诸葛恪看似是安慰人,完全是让医者绝望。好家伙,连王县公给带的药都不好使,他这种水平的医者能研究出配方?诸葛先生说的俩人一个不可能为了吴王往倭国跑,一个根本找不到人……
见医者面部表情十分合乎自己的心意,诸葛恪开始帮忙出主意,“总不好一直这样。吴王殿下自然尊贵非常,考虑到大家症状相同,你可以用旁人试药,等找到正确方法再给吴王殿下对症下药嘛。你也说了此病不要人命,如此何不尝试一番,想来殿下能带你来倭国必然是信任你的医术。” ↑返回顶部↑
王家仆从也只是比旁人稍淡定,想想平日诸葛恪在南山的样子再对比他到达倭国后伪装的样子,汗毛都竖起来了。若不知道底细,光看诸葛恪真是再好不过的一方官吏。之前还担忧若诸葛郎君名声太盛是否会遭到猜忌,哪知人家贼精,嘴边时时说着我们圣上如何如何。
诸葛恪脑门后面没长眼睛,他做很多事情不避讳护卫们就是展示能力和用行动震慑。除了王家仆从,护卫都是大佬们送的,之后能不能让人归心可就要看自己本事了。倭国天高皇帝远,主要目的还是跟也带着跟班的李恪争权,诸葛恪不得不频频使出手段。
好在祖传的智商不差,后天培养的技能也不厉害,通过博弈已经□□。关于小可怜李恪稍后再说,诸葛恪背后没长眼睛,不知道护卫们又在心里嘀咕他。稍得意对倭国人洗脑的成果,便全心投入做下件事情。
书院课程每上五日休一日,今日是开课来的第一个休息日,教师们边围坐在一起聊天边等待诸葛恪到来。他刚进屋就被教书先生们给围住了,作为小书院院长的孔德云说道:“诸葛郎君可来了!我们方来倭国,不知道有没有什么课程内容需要改进,如今大家都等着跟您聊聊才能安心。”
孔德云是孔颖达的子侄辈,派他出来除了拿资历也是监视教书先生们是否有歪心,他们是否教了不该教授的内容。虽然这些人被派来前都通过奇葩考试筛选,但也保不齐有包藏祸心的聪明人混进来。
百家派与儒家交好,王珏私下里告知孔颖达,诸葛恪已经掌握住租界区。这不孔德云到倭国后第一时间亮出身份拿着孔颖达和王珏的书信拜山头,对于不想在倭国久留又惦记着不走空想带回功绩的诸葛恪来说,自然是这些人做得越好对他越有利。
于公于私都该好好帮忙,想通这点诸葛恪对教书先生们很是关照,他们到达的次日就将住处和书院安排妥当。原本有人觉得条件简陋,瞅瞅诸葛恪自己也是这个待遇,大家就知道此地如此并非人家故意怠慢。
离开长安前王珏就跟诸葛恪聊过之后可能进行的举措,让他心里有个普,关于传播‘儒家’文化的重要一步诸葛恪自然了解。这不开课的头几天他也经常去听,不过每次都在窗子外面蹲着偷偷听,若明晃晃走进教室那不去也罢。
不说水平如何,经过初略观察这些人都符合筛选要求。比如说第一日的课,上学之初肯定是学写字嘛,认字的教材由王珏亲自编写。诸葛恪听着都是佛家小故事,类似三字经的模式讲出来,他这么聪明的人一下子就猜到自家老师什么意思。当时诸葛恪还想着,也不知道阿绿他们是否回来了,看来老师是等着急了,这不最近开始有意无意说佛了。
关于佛经,被派来的教书先生们原本也不是很了解,好在作为讲师教材上都有王珏的批注。就这么的,念着佛经版三字经教认字,拼音法是不对倭国传播的,孔颖达给的说法是只教授经典的儒家知识。
初步观察还算满意,当然往后也不能放松警惕,得时刻到书院抽查听课。
再次回忆一番听课过程,诸葛恪坐下后满面赞扬,“你们做的实在太好了,我本想帮忙完善一二,竟挑不出一点儿不足来。”
听他这么说,极其注重颜面的教书先生们面上都有了笑容,只是大多数人还摆出宠辱不惊的样子。像这种不知道该如何跟上官打交道,内里死板完全不知变通又除仁义道德外什么都不通的人,都是此次派来的主要人才。
他们越是这样诸葛恪越满意,“可惜咱们这边刚刚稳定下来,不能给大家提供更好的住处。考虑到不好跟当地百姓的住宅分化太大,咱们暂时只能这样了。不过各位放心,你们的贡献我皆看在眼里,等上奏折的时候必将告知圣上。”
除孔德云外最年长的一个先生抚须说道:“哪里哪里,我等并不注重虚名,只求不枉为圣人弟子。”
艾玛,叫儒生就都成圣人弟子了,怪道老师常说他们百家派不广泛收徒呢。若这些人也能跟他算半个同门,诸葛恪得呕死。似看出诸葛恪的心思,孔德云无奈撇撇嘴,各家有各家的打算。
诸葛恪在书院里与先生们一起用午餐,期间不厌其烦地多次赞扬他们能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做到心无旁骛教学,重点是一定要再接再厉。图名的告诉他们名留青史,要利的给画上几张饼,总之一顿饭下来几乎书院内所有先生都将诸葛恪引为知己了。
孔德云的心脏一抖一抖,怪道大伯说过来之后多看少说,尤其好好跟诸葛恪学习一下。他来倭国之后也没闲着,隐晦跟亲近孔家的人打听出诸葛恪的所作所为,今日又看到与设宴款待他们那日类似的升级版忽悠人,饶是比诸葛恪大上一轮的年纪,孔德云也不得不说声佩服。
诸葛恪说起违心话毫无压力,不知道护卫们在心里念叨他是不是连唐人也忽悠,诸葛恪开始往临时的城主府走去。所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作为租界区的总管,诸葛恪有很多公务要做。
比如说每个城都设有衙门,原来主管断案的人都是李恪派遣,现在有一半被换上诸葛恪带来的人。其实他能做到都换掉,只是为避免被人怀疑别有所图,才留着一些人碍眼。当然,这里天高皇帝远,他们就算委屈也得憋着。
又所谓‘枪’杆子里出政权,诸葛恪这边要武器有武器要人有人,瞧着他完全不将李恪放在眼里的样子,若看谁不顺眼给杀了,事后说路上死掉都成。当然既要保命又要彰显作为吴王手下的立场,聪明人都偶尔在诸葛恪底线内小闹一下。不想弄死李恪的情况下,对他的得利手下也不能太绝,诸葛恪一直默契配合着他们这种小心思。
当然也不都是明哲保身的人,也有忠心者能为了李恪去死,这种人都被诸葛恪留在李恪身边了。至于吴王殿下和他的手下为什么被夺。权后不反击,不好意思他们都病了,据他们自己带来的医者说水土不服。
诸葛恪完全可以在刚来倭国的时候直接用药将人撂倒,他不做是为了找机会收服刚得的手下以及让李恪输得心服口服。至于李恪服不服,若认命早就送信给李世民要求回长安了,这不‘水土不服’几个月依然挺着呢。
先处理一下公务,由于租界区的事情已经捋顺,最近并不是特别忙。在晚餐前,诸葛恪照例去看望租界区最大的官-吴王殿下,跟他聊一聊人生。
诸葛恪刚进李恪的院子,就看到医者在院子里皱眉思考,“今日吴王殿下的身体怎么样,那些同样生病的随行大臣怎么样了?”
“都是老样子,时好时坏。虽然腹泻、身体无力,但是身体状况完全没问题,小的真是从未见过这种病症。若实在不行,可否写信回去请圣上派名医来,小的实在医术浅薄。”
“不要妄自菲薄,实不相瞒,我给一个大臣用过老师给带的止泻药,完全没有用。这个病要是想根治,要么你根据病人的症状研究出方子,要么只能我老师或者永远都找不到人的孙真人出手了。”
诸葛恪看似是安慰人,完全是让医者绝望。好家伙,连王县公给带的药都不好使,他这种水平的医者能研究出配方?诸葛先生说的俩人一个不可能为了吴王往倭国跑,一个根本找不到人……
见医者面部表情十分合乎自己的心意,诸葛恪开始帮忙出主意,“总不好一直这样。吴王殿下自然尊贵非常,考虑到大家症状相同,你可以用旁人试药,等找到正确方法再给吴王殿下对症下药嘛。你也说了此病不要人命,如此何不尝试一番,想来殿下能带你来倭国必然是信任你的医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