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蓑烟雨任平生_分卷阅读_64(1 / 4)
徒单衡微微一笑:“事到如今,还有别的路可走吗?我投明主,非为自己,是想着为故主家留条血脉而已,不是六王,乃是为旧主。”
包惜弱对先帝之印象颇佳,问道:“他……还有血脉存世吗?”
“吴王还活着,便是吴王不行,还可以过继么。”
包惜弱微笑道:“那便好。”
徒单衡知道她会留意此事,有内应就好办好了,徒单衡对此行的收获十分满意,托辞议政,退了出来。
******************
确有正事要议——王阳明学究天人,也是积几十年之功才将心学体系完善。现在这些人,有一个半调子的大纲,想研究出全套来,也须些时日。科举章程的拟定亦是如此,完颜康已经确定份额制的方法,即,将所占之地分片,按照人口比例录取一定人数。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机动名额,给予成绩优异,却因名额限制而落选者。
现在各地争的,便是这个份额。
与之相对的,提兵去解近蒙之地被蒙古兵蚕食骚扰的事情就简单得多了。完颜康发家就在勇义军,靠的就是军事,整套军事机器的运转十分流畅,完全掌握在他手里,不受任何外力干扰,与受文官掣肘的南宋不可同日而语,几乎可比美蒙古军的行动力了。
徒单衡在大事上面是不会闹别扭的,与完颜康配合得十分默契。完颜康指哪打哪,徒单衡打哪就煽动到哪儿。意志稍有不坚定者,即投入勇义军中。更有一种人,原本就不看好金国,蒙古人打来时,几乎就要降了蒙古。只可惜完颜康横插一脚,将蒙古人又拦了回去,这等人便想降勇义军。无奈完颜康一直不肯落人口实,死活不肯立旗号,弄得这等人投靠无门。
现在好了,勇义军来了,徒单衡在完颜康面前的地位,世人皆知,得他手书召降,十个里倒有五个当时便脚软了的。另外五个里,还有书信往来,问他是否能代完颜康作主,完颜康又是什么态度的。最终徒单衡所选之人,不过十之一、二态度或含糊或坚决,不肯归顺的。
数月之间,河北、山西等地之豪强大半归附,金廷任命之官员,与豪族有旧者也有不少改换门庭。金之忠臣,点缀其间,好比汪洋里的孤岛,观之凄凉。
汴京震动!
金主气急败坏,终于下定决心,调兵“讨逆”,又下令河南河北山东等地之忠臣襄助,授予官职。完颜康依旧是拿老套路来对付他,请他北上“还都北京”。金主如何肯北上?
徒单衡趁机串连,自上京而至陕西,连河南、山西等地云集响应,都请完颜康来主持大局。
以徒单衡与完颜康之无耻,怎么会自己跳出来说造反呢?完颜康于汴京挂印归去之后,实际掌握着两地大权,发号施令都由他拍板,却一直对外自称是“布衣”。如今不过是官民将士不忍国事颓败,而推举一个信得过的人带领大家走上抵抗外辱、富国强兵的道路而已。
万言书写得情真意切,最有才是中都留守,历数完颜康数次“挽救危亡”,请他为了百姓,勇担重责大任。金主也是个人才,凡他信重之人,十有八、九要掉链子。要不投敌,要不无能,能干的他自己还要弄死一、两个,真正靠谱又能发挥出作用的人少之又少。中都留守,不在靠谱之列。
也不怪他想换个老板,仆散安贞一死,怎能不心寒?金之忠臣是有的,围绕在金主身边的也有一些。至于散落在各地,天子之恩洒不到身上的人,日盼夜盼,盼不到金主振作,如何不起小心思?
金主被这声势气得吐了一回血,却也阻不了各地不想跟他混了的势头。
幸尔忠于金国的官员还有一些,河南并没有乱,金主眼下还能坐得安稳。便是在河北等地,也有受了金国敕封的官员,硬着头皮也要与勇义军打上一场。这个场景令金主颇感欣慰。
***************
完颜康自打想明白了,就没想一点差评没有地将事办圆。定计时无耻又狡猾,该到他上场的时候也绝不含糊。三请三让的把戏是应有之义,三让之后,他并非直接登基,而是自号元帅,重领勇义军,并没有过份地刺激各方势力。
自铸了勇义军元帅之印,完颜康再次披挂上阵。这一回,号称是应各地之邀平息匪患、抵御外侮,同时是巡视境内,以保境安民。遇到金廷所封之官员阻拦,他也毫不避让地上前“剿”了。
先圣有云“民为重”,百姓的要求,就是我们的职责,他们想换个老板,那就换好了嘛。完颜康再不扭扭捏捏地妄想“好名声”之后,画风为之一变。虽不至于改头换面,却让底下人觉得痛快得多了,做起事来也更有干劲,士气为之一振。
一路披靡。
自陕西出山西,一气到河北,却又遇上了一个熟人——张柔。
完颜康万没想到张柔同学身为当地土豪,还是个忠臣。眼前的张柔比几年前见到的时候更显成熟了一些,唇上蓄起了短须,手执一杆长枪,当先冲了过来。本国境内,完颜康一般不开炮,不上火器营。
对外号称是不忍多杀伤,实际原因却是火器营一出去,钱花得像流水,有点扛不住。还好在金国境内的“内战”规模都比较小,对方武力值也比较弱一点,勇义军直接以数量取胜即可。
张柔冲上来的时候,完颜康便有些吃惊:怎么自己送上阵来了?以完颜康开挂的情况来看,单打独斗,对方就是过来送菜的。
有便宜不占,那是王八蛋!完颜康拍马上前,虽马上轻身功夫受到了限制,还是凭借灵活的身手将张柔擒了来。四目相对,都有点尴尬。完颜康更无耻一点,率先开口道:“得见故人,我心甚悦。” ↑返回顶部↑
包惜弱对先帝之印象颇佳,问道:“他……还有血脉存世吗?”
“吴王还活着,便是吴王不行,还可以过继么。”
包惜弱微笑道:“那便好。”
徒单衡知道她会留意此事,有内应就好办好了,徒单衡对此行的收获十分满意,托辞议政,退了出来。
******************
确有正事要议——王阳明学究天人,也是积几十年之功才将心学体系完善。现在这些人,有一个半调子的大纲,想研究出全套来,也须些时日。科举章程的拟定亦是如此,完颜康已经确定份额制的方法,即,将所占之地分片,按照人口比例录取一定人数。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机动名额,给予成绩优异,却因名额限制而落选者。
现在各地争的,便是这个份额。
与之相对的,提兵去解近蒙之地被蒙古兵蚕食骚扰的事情就简单得多了。完颜康发家就在勇义军,靠的就是军事,整套军事机器的运转十分流畅,完全掌握在他手里,不受任何外力干扰,与受文官掣肘的南宋不可同日而语,几乎可比美蒙古军的行动力了。
徒单衡在大事上面是不会闹别扭的,与完颜康配合得十分默契。完颜康指哪打哪,徒单衡打哪就煽动到哪儿。意志稍有不坚定者,即投入勇义军中。更有一种人,原本就不看好金国,蒙古人打来时,几乎就要降了蒙古。只可惜完颜康横插一脚,将蒙古人又拦了回去,这等人便想降勇义军。无奈完颜康一直不肯落人口实,死活不肯立旗号,弄得这等人投靠无门。
现在好了,勇义军来了,徒单衡在完颜康面前的地位,世人皆知,得他手书召降,十个里倒有五个当时便脚软了的。另外五个里,还有书信往来,问他是否能代完颜康作主,完颜康又是什么态度的。最终徒单衡所选之人,不过十之一、二态度或含糊或坚决,不肯归顺的。
数月之间,河北、山西等地之豪强大半归附,金廷任命之官员,与豪族有旧者也有不少改换门庭。金之忠臣,点缀其间,好比汪洋里的孤岛,观之凄凉。
汴京震动!
金主气急败坏,终于下定决心,调兵“讨逆”,又下令河南河北山东等地之忠臣襄助,授予官职。完颜康依旧是拿老套路来对付他,请他北上“还都北京”。金主如何肯北上?
徒单衡趁机串连,自上京而至陕西,连河南、山西等地云集响应,都请完颜康来主持大局。
以徒单衡与完颜康之无耻,怎么会自己跳出来说造反呢?完颜康于汴京挂印归去之后,实际掌握着两地大权,发号施令都由他拍板,却一直对外自称是“布衣”。如今不过是官民将士不忍国事颓败,而推举一个信得过的人带领大家走上抵抗外辱、富国强兵的道路而已。
万言书写得情真意切,最有才是中都留守,历数完颜康数次“挽救危亡”,请他为了百姓,勇担重责大任。金主也是个人才,凡他信重之人,十有八、九要掉链子。要不投敌,要不无能,能干的他自己还要弄死一、两个,真正靠谱又能发挥出作用的人少之又少。中都留守,不在靠谱之列。
也不怪他想换个老板,仆散安贞一死,怎能不心寒?金之忠臣是有的,围绕在金主身边的也有一些。至于散落在各地,天子之恩洒不到身上的人,日盼夜盼,盼不到金主振作,如何不起小心思?
金主被这声势气得吐了一回血,却也阻不了各地不想跟他混了的势头。
幸尔忠于金国的官员还有一些,河南并没有乱,金主眼下还能坐得安稳。便是在河北等地,也有受了金国敕封的官员,硬着头皮也要与勇义军打上一场。这个场景令金主颇感欣慰。
***************
完颜康自打想明白了,就没想一点差评没有地将事办圆。定计时无耻又狡猾,该到他上场的时候也绝不含糊。三请三让的把戏是应有之义,三让之后,他并非直接登基,而是自号元帅,重领勇义军,并没有过份地刺激各方势力。
自铸了勇义军元帅之印,完颜康再次披挂上阵。这一回,号称是应各地之邀平息匪患、抵御外侮,同时是巡视境内,以保境安民。遇到金廷所封之官员阻拦,他也毫不避让地上前“剿”了。
先圣有云“民为重”,百姓的要求,就是我们的职责,他们想换个老板,那就换好了嘛。完颜康再不扭扭捏捏地妄想“好名声”之后,画风为之一变。虽不至于改头换面,却让底下人觉得痛快得多了,做起事来也更有干劲,士气为之一振。
一路披靡。
自陕西出山西,一气到河北,却又遇上了一个熟人——张柔。
完颜康万没想到张柔同学身为当地土豪,还是个忠臣。眼前的张柔比几年前见到的时候更显成熟了一些,唇上蓄起了短须,手执一杆长枪,当先冲了过来。本国境内,完颜康一般不开炮,不上火器营。
对外号称是不忍多杀伤,实际原因却是火器营一出去,钱花得像流水,有点扛不住。还好在金国境内的“内战”规模都比较小,对方武力值也比较弱一点,勇义军直接以数量取胜即可。
张柔冲上来的时候,完颜康便有些吃惊:怎么自己送上阵来了?以完颜康开挂的情况来看,单打独斗,对方就是过来送菜的。
有便宜不占,那是王八蛋!完颜康拍马上前,虽马上轻身功夫受到了限制,还是凭借灵活的身手将张柔擒了来。四目相对,都有点尴尬。完颜康更无耻一点,率先开口道:“得见故人,我心甚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