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悍女之瓦匠难追_分卷阅读_114(2 / 4)
按照冯氏的想法,自然是要尽快卖掉,一来是司家现在真的没啥地方放,二来,趁着这些粮食还新,分量沉的时候变成银子放在手里,总比粮食干了,掉称了或者变成陈粮再卖更划算。
冯氏想要把粮食赶紧卖了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这两天村里那个收粮的人给的报价已经到了一石米20文钱,一石没加工的稻谷也给到了15文,这是百年一遇的高价啊!
听到这些消息,冯氏就有了卖粮的想法,跟司夕田他们说了之后,还补充道:“这粮食的价格俺活了这么大岁数可都没遇到过。咱们得赶紧卖啊!”
司夕田并不太认同冯氏的话:“奶奶,通常情况下,秋天大家的粮食都打下来了,不应该是粮食最便宜的时候么,今年现在都这么贵,过几个月价格应该还会涨。咱们再等等吧!”
冯氏听了,摇头说道:“不会的,不会的!俺听收粮的老冯家说了,现在粮食价格高,是因为咱们村子和镇上下了暴雪,粮食运不进来,这些粮收过去是给镇上应急的,所以才贵。等过几天,外边的粮食运进来了,价格就要跌下去了,她还跟俺说得抓紧时间,过了这个村儿就没这个店了……”
司夕田听了,无奈地一笑:“奶奶,如果她没说这话,咱们还能相信,她越这么说,咱们可越要存个心事。那收粮的冯家谁不知道,每年收粮的时候都会故意压价,以前也不是没放出来粮食要大跌价的消息以便于压价,当时不是也有些村民上当,结果之后粮价不降反升。所以,你觉得她说的话是真的?”
司夕海也觉得司夕田说的有道理:“奶奶,要不我们先打听打听别的粮贩子吧,或者直接去镇上粮店问问。田田说的有道理,那老冯家咱们都知道,不坑人就阿弥陀佛了,咋能真的为了咱们好?”
“那个……”司夕田和司夕海这么一提醒,冯氏也想起来了当时的事儿,可是,她还是觉得当时的情况和现在不一样,“那会儿老冯家收粮食是故意压价的,可这次是提高了那么多价钱。以前他们从咱们收米做多也才15文一石,然后他们卖18文,现在直接收20文一石啊,咋可能比这个价钱还高?”
司夕田冷哼了一声:“怎么就不可能?我跟你说个例子,有个地方,之前大葱是一文钱一捆,结果遭遇了冻灾,后来大葱一下子涨到了10文钱一捆!一文钱和十文钱啊!十倍!”
经历过“蒜泥狠”和“向钱葱”司夕田完全相信,什么事儿都是可能发生的。
司夕田说这话,重点是希望让大家知道可能会发生这样的事儿,但俨然,冯氏他们的重点都没找对,而是盯着这件事具体问道:“田田,居然有这样的事儿,你是在哪里听说的,俺咋不记得咱们夏国最近有这么冷,冻坏葱的情况啊?”
司夕田自然不能说实话,只是随口扯道:“我是做瓦匠的时候,听别人说的,刚好那个人也是个去过别国的人,不是咱们夏国的事儿。”
“哦,这样啊!”冯氏点头,“田田你说的倒是有点道理,不过咱们夏国毕竟是个泱泱大国,不至于连点粮食都没有,眼瞅着粮食疯长吧?”
一边的商云墨一直没说话,在盯着司夕田看。因为他们顺风镖局在各国都有分部,这几年来,也都没听说过如此的事情,他看不透,司夕田到底是听说的哪里的事儿,还是司夕田这是随口胡诌的。
一直到没主心骨的冯氏看向他:“哎呀,俺咋忘了呢。云墨是个见多识广的,你看看这样的时候,咱们是该把粮食卖了,还是再放放?”
对于司夕田的想法,商云墨是支持的:“我觉得夕夕分析的挺对的。先不说那个粮贩的人品有问题,她越说涨价只是这两天的,后期这粮食就越有涨的可能,就单对目前的情况分析,后期粮食也肯定会涨价。”
“怎么讲?”看着商云墨一副胸有成足的样子,司夕田也想听商云墨是怎么分析的。
难得司夕田有需要请教他的事儿,商云墨表示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很简单,青泥洼镇临近的几个郡县都先后受了旱灾和蝗灾,至少这些地方的粮食会减少。可这里的百姓总是要吃喝,自然粮食价格会涨。”
“可朝廷不会放着俺们不管吧?”冯氏是个很普通的老百姓,她宁可相信朝廷会帮着他们,不会不管他们。
商云墨耸肩:“朝廷应该会管,可今年受灾的又不止你们这里,夏国受灾的都很多。另外,这里冬天大雪封山,如果要救灾,肯定也是先救好救的地方……”
冯氏听了商云墨的话,无语了。
☆、137 坐地压价
郑钱一进门,冯氏就迎了上去,递给他了一个笤帚:“她姑父,你回来了啊!快,用笤帚打扑打扑身上的雪。路上还好走么?”
郑钱一边用笤帚拍打着裤腿上的雪,一边回答:“额,上次的雪下得太大了,咱们村里和镇上都还行,就是林子间的路还没踩出来不好走。往常一个时辰的路,俺走了两个时辰才回来。”
“哎呀,那你肯定累着了吧,快,上炕歇会儿!”冯氏着急知道结果,可见郑钱这么辛苦,自己作为个丈母娘,直接问也太不通人情了,把心里的话压了下去。
知道冯氏关心的是什么,摆了摆手:“不了,天不早了,俺怕俺娘和三妹担心,还是早点过去吧!俺过来就是跟你说说你让俺打听的事儿!”
“咋样?”
“姑父,镇上的粮价怎么样?”
这会儿,听见郑钱回来了,司夕田和林氏也跑出来了。
“娘,老冯家是怎么跟你们说的?说跟你们收大米20文一石,没脱壳的稻谷是10文一石是吧?”郑钱没回答,而是反问冯氏。 ↑返回顶部↑
冯氏想要把粮食赶紧卖了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这两天村里那个收粮的人给的报价已经到了一石米20文钱,一石没加工的稻谷也给到了15文,这是百年一遇的高价啊!
听到这些消息,冯氏就有了卖粮的想法,跟司夕田他们说了之后,还补充道:“这粮食的价格俺活了这么大岁数可都没遇到过。咱们得赶紧卖啊!”
司夕田并不太认同冯氏的话:“奶奶,通常情况下,秋天大家的粮食都打下来了,不应该是粮食最便宜的时候么,今年现在都这么贵,过几个月价格应该还会涨。咱们再等等吧!”
冯氏听了,摇头说道:“不会的,不会的!俺听收粮的老冯家说了,现在粮食价格高,是因为咱们村子和镇上下了暴雪,粮食运不进来,这些粮收过去是给镇上应急的,所以才贵。等过几天,外边的粮食运进来了,价格就要跌下去了,她还跟俺说得抓紧时间,过了这个村儿就没这个店了……”
司夕田听了,无奈地一笑:“奶奶,如果她没说这话,咱们还能相信,她越这么说,咱们可越要存个心事。那收粮的冯家谁不知道,每年收粮的时候都会故意压价,以前也不是没放出来粮食要大跌价的消息以便于压价,当时不是也有些村民上当,结果之后粮价不降反升。所以,你觉得她说的话是真的?”
司夕海也觉得司夕田说的有道理:“奶奶,要不我们先打听打听别的粮贩子吧,或者直接去镇上粮店问问。田田说的有道理,那老冯家咱们都知道,不坑人就阿弥陀佛了,咋能真的为了咱们好?”
“那个……”司夕田和司夕海这么一提醒,冯氏也想起来了当时的事儿,可是,她还是觉得当时的情况和现在不一样,“那会儿老冯家收粮食是故意压价的,可这次是提高了那么多价钱。以前他们从咱们收米做多也才15文一石,然后他们卖18文,现在直接收20文一石啊,咋可能比这个价钱还高?”
司夕田冷哼了一声:“怎么就不可能?我跟你说个例子,有个地方,之前大葱是一文钱一捆,结果遭遇了冻灾,后来大葱一下子涨到了10文钱一捆!一文钱和十文钱啊!十倍!”
经历过“蒜泥狠”和“向钱葱”司夕田完全相信,什么事儿都是可能发生的。
司夕田说这话,重点是希望让大家知道可能会发生这样的事儿,但俨然,冯氏他们的重点都没找对,而是盯着这件事具体问道:“田田,居然有这样的事儿,你是在哪里听说的,俺咋不记得咱们夏国最近有这么冷,冻坏葱的情况啊?”
司夕田自然不能说实话,只是随口扯道:“我是做瓦匠的时候,听别人说的,刚好那个人也是个去过别国的人,不是咱们夏国的事儿。”
“哦,这样啊!”冯氏点头,“田田你说的倒是有点道理,不过咱们夏国毕竟是个泱泱大国,不至于连点粮食都没有,眼瞅着粮食疯长吧?”
一边的商云墨一直没说话,在盯着司夕田看。因为他们顺风镖局在各国都有分部,这几年来,也都没听说过如此的事情,他看不透,司夕田到底是听说的哪里的事儿,还是司夕田这是随口胡诌的。
一直到没主心骨的冯氏看向他:“哎呀,俺咋忘了呢。云墨是个见多识广的,你看看这样的时候,咱们是该把粮食卖了,还是再放放?”
对于司夕田的想法,商云墨是支持的:“我觉得夕夕分析的挺对的。先不说那个粮贩的人品有问题,她越说涨价只是这两天的,后期这粮食就越有涨的可能,就单对目前的情况分析,后期粮食也肯定会涨价。”
“怎么讲?”看着商云墨一副胸有成足的样子,司夕田也想听商云墨是怎么分析的。
难得司夕田有需要请教他的事儿,商云墨表示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很简单,青泥洼镇临近的几个郡县都先后受了旱灾和蝗灾,至少这些地方的粮食会减少。可这里的百姓总是要吃喝,自然粮食价格会涨。”
“可朝廷不会放着俺们不管吧?”冯氏是个很普通的老百姓,她宁可相信朝廷会帮着他们,不会不管他们。
商云墨耸肩:“朝廷应该会管,可今年受灾的又不止你们这里,夏国受灾的都很多。另外,这里冬天大雪封山,如果要救灾,肯定也是先救好救的地方……”
冯氏听了商云墨的话,无语了。
☆、137 坐地压价
郑钱一进门,冯氏就迎了上去,递给他了一个笤帚:“她姑父,你回来了啊!快,用笤帚打扑打扑身上的雪。路上还好走么?”
郑钱一边用笤帚拍打着裤腿上的雪,一边回答:“额,上次的雪下得太大了,咱们村里和镇上都还行,就是林子间的路还没踩出来不好走。往常一个时辰的路,俺走了两个时辰才回来。”
“哎呀,那你肯定累着了吧,快,上炕歇会儿!”冯氏着急知道结果,可见郑钱这么辛苦,自己作为个丈母娘,直接问也太不通人情了,把心里的话压了下去。
知道冯氏关心的是什么,摆了摆手:“不了,天不早了,俺怕俺娘和三妹担心,还是早点过去吧!俺过来就是跟你说说你让俺打听的事儿!”
“咋样?”
“姑父,镇上的粮价怎么样?”
这会儿,听见郑钱回来了,司夕田和林氏也跑出来了。
“娘,老冯家是怎么跟你们说的?说跟你们收大米20文一石,没脱壳的稻谷是10文一石是吧?”郑钱没回答,而是反问冯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