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中华史:隋唐定局_分卷阅读_9(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没错,回纥确实善于周旋。
  跟之前的匈奴和突厥一样,回纥起先也是游牧民族。不同的是,他们与中原地区基本上相处甚安。而且,尽管与突厥有着千丝万缕的种种关系,他们在历次战争中却都站在大唐一边。贞观四年(630),回纥助唐攻灭了东突厥;显庆二年(657),又助唐攻灭了西突厥。[34]
  这样看,他们还真是大唐的同盟军。
  不过,天底下从来就没有什么免费的午餐,回纥助唐也绝非行侠仗义。说白了,他们每次都是有利可图的。灭亡西突厥之后,东西突厥的土地就归了回纥。之后回纥推翻后突厥统治,大唐也投桃报李给予帮助。在此基础上,这个民族建立起自己的汗国,并得到了大唐的承认和册封。
  大唐与回纥,不过互相利用。
  相互利用的规律从来就是店大欺客,客大欺店。当大唐国破家亡两京沦陷时,有资格开价的便是回纥,名为各族人民之天可汗的大唐皇帝则只能忍气吞声委曲求全。
  宁国公主就是这样嫁给回纥可汗的。
  与文成公主不过宗室之女不同,宁国公主可是唐肃宗最为疼爱的亲生小女儿。临行之前,皇帝亲自设宴饯行,父女二人依依惜别,席间笼罩着生离死别的凄凉之情。最后还是公主含泪宽慰父皇:为了国家安危,女儿何辞一死!
  肃宗皇帝潸然泪下。
  回纥可汗却全无当年松赞干布的恭敬和感恩。他不但不出境亲迎,反倒身穿黄袍头戴胡帽,大大咧咧地坐在牙帐里接见护送公主的汉中王李瑀(读如禹)一行。
  可汗问:王爷是天可汗的什么人?
  李瑀答:大唐天子堂弟。
  可汗又问:站在你上首的是谁?
  李瑀答:宫中宦官某某。
  可汗说:宦官是奴才,怎么能居王爷之上?
  那个宦官吓得马上后退。
  可汗又说:你们见了本汗,为什么不拜?
  李瑀答:宁国公主是大唐天子亲女儿,可汗则是大唐天子亲女婿,岂有高踞胡床受此恩典之理?
  回纥可汗这才起身受诏。[35]
  不过李瑀的交涉只是为王朝挽回了面子,在实惠方面回纥却寸步不让。据正史记载,依照当年的约定,大唐帝国每年付给回纥的雇佣军酬金,仅仅绢帛就多达两万匹,这还不包括他们抢劫、勒索和以各种名义追加的。[36]
  贪得无厌的回纥却还要强买强卖,价钱是一匹马换绢帛数十匹。有一次,回纥自说自话地将两万匹马运往大唐,开价绢帛五十万匹。大唐实在用不了这么多马,也实在拿不出那么多绢。经过反复交涉,才以半价成交了事。
  奇怪,回纥索要如此之多的绢帛干什么呢?
  利用天时地利大发横财。他们从唐帝国那里巧取豪夺来的绢帛,小部分成为回纥贵族的奢侈品,大部分经由回纥商人和粟特商人之手流入了西方。这些绢帛甚至跟波斯的银币和大唐的铜钱一样,成为当时商业贸易的通货。[37]
  这并不奇怪。不要忘记,那条沟通东西方两个世界的商贸通道,可是被叫作丝绸之路的。何况绢帛既便于携带又价格高昂,西方人还趋之若鹜,迅速倒手当然红利可观。
  回纥汗国财源滚滚。
  与此同时,这个民族的社会性质也发生了变化。大批回纥人从游牧走向了定居和经商,过起了可以称之为“游牧都市生活”的日子。在汗国的全盛时期,他们位于鄂尔浑河(在今蒙古国境内)上游的汗庭金碧辉煌,城中鳞次栉比地矗立着宫殿和寺庙,也走动着各国的商人和僧侣。[38]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应该是摩尼教的法师。
  摩尼教(manichaeism)是公元3世纪兴起于波斯的古老宗教,其教义简单地说就是相信光明终将战胜黑暗,因此又称明教。这种宗教大约是在公元6世纪到7世纪从陆路传入西域,又从西域传到回纥的。回纥人也迅速地放弃了他们原先信仰的萨满教(shamanism),奉摩尼为国教。
  这又是为什么呢?
  正史的解释,是进入漠北传教的摩尼法师才高八斗,口若悬河,让回纥可汗和贵族为之倾倒。但,为什么摩尼教在其他地区的影响力却远不及在回纥呢?难道那些地方的传教士们都胸无点墨,笨嘴笨舌?讲不过去吧?[39]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