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锦绣_分卷阅读_131(2 / 4)
收到端王的善意,他也投桃报李。正好端王快要成亲,平王舅家是内务府管事,闲来无事他代宫中母妃回舅家坐坐,一来二去这意思也就传明白了。
于是在武王和魏王争得不可开交时,剩余两位皇子暗中关系却越来越好。
武王那点小伎俩能瞒过魏王,却瞒不过龙椅上的庆隆帝。
乾清宫后殿内的烛光比三月时更亮了些,坐在御案后面,摘下西洋镜眼前一阵模糊。倚在靠背上,庆隆帝闭眼,眼角是化不开的忧愁。他也是经历过夺嫡的人,他那辈成年的皇子甚至要比现在多得多,加之父皇晚年醉心炼丹,当时朝堂局势也要乱很多。从那里面混下来,让兄弟们一个个抑郁而终,他什么手段不知道。正因如此他才有些纳闷,这些儿子也不像蠢的,怎么连这点事都看不清楚,反而争得跟斗鸡眼似得。
争那些墙头草般的朝臣支持,他可以当做没看见,可把手伸到军权上,这就无异于揭他逆鳞。
视线扫过江南呈上来的秘折,他不知第多少次庆幸西北贪腐案揭开后,他没有沉浸在太平盛世的安逸中,而是毫不犹豫地戳开了脓包,露出里面脏烂臭的本质。看看这两年查出的种种贪腐,那触目惊心的数额让他丝毫不怀疑,如果继续这样下去,用不了多少年大越就会走上前朝老路,在盛世中养一群蠹虫,任由他们啃烂这片锦绣江山,最终改朝换代。
晏衡也该回来了,可江南派谁去好呢?
武王、魏王肯定不行,太子已废,剩下的只有端王和平王。就他俩吧,庆隆帝揉揉太阳穴。
☆、第186章 定计剿匪
秘折寄往京城后两人再次蛰伏起来,这一个月中卫嫤肚子大了不少,前面她还能用自身灵巧克服行动上的不便,而如今却是完全不行。
好在这段时间事情查得差不多,顺藤摸瓜之下他们终于查出倭寇老巢。原来这些倭寇并不是抢劫时现在沿海登陆,而是一直隐藏在大越境内,依靠南方四通八达的水系到处游走。
倭国本就受大越影响颇深,倭寇再某处呆久了逐渐被同化。不仅衣食住行上与当地人没什么不同,就连当地方言他们都学得很像,乍一看根本分不出什么差别。不仅如此,倭寇与当地水匪混在一处。就算真有邻近村落受人祸害,官府也根本查不出到底是那股势力所为。
自打在徐州下船后,从孙家到布政使,再到这些官员们手下爪牙勾连的倭寇,他们暗中走访很容易查明白这一切。可这些事查明白还不算,倭寇一日不除,沿海一日不宁。
偏偏这事晏衡还不能不管,毕竟他这次下江南,明面上的旨意便是讨伐残余倭寇。如今走到最后这一步,偏偏他们却被卡在这一步。
江南府兵根本指望不上,他们剿匪多年,匪患却越发严重,明眼人都能看出这其中的问题。
晏衡能在西北收服兵权,是因为一来他作战英雄在军中有威信;而来庆隆帝亲自任命,名正言顺;三来正好赶上幽州城重建的大事,能够凝聚人心。天时地利人和,才让他那般顺利的收复兵权。
可在江南他有什么?钦差的名头?
江南地界上卧虎藏龙,指不定哪座别院就住着位致休后来此修养的老狐狸。惹着他们随随便便在后面使点绊子,就够人受的。
如今这种情况只能靠自己,所以这半个月来,他们一直住在洪泽湖畔的一座小渔村,就近查探。
渔村百姓淳朴,做鱼的手段更是一绝。不知道用了什么秘方,他们做出来的鱼汤只留鲜味而不觉丝毫腥味,自打有孕以来再也没吃过鱼的卫嫤总算能大饱口福。
鱼汤总不能白喝,等他们出去打渔时,她便帮他们带孩子。带的久了,也顺便折两个柳树枝教他们写写画画。见到她教孩子们识字,村民们更是高兴,邻里关系很快亲近起来。
彼此熟悉之后,有些事也就没那么多顾忌。终于在有一次,她跟其它渔民家娘子一块缝渔网时,听他们说最近湖里面的水匪有些紧张,因为朝廷派了个很厉害的将军来剿匪。而其他人提起朝廷剿匪官员来,更是满脸排斥。
“剿匪不是好事么?”
辈分最高的族长夫人咬断手中的缝线,抖抖渔网,认命地说道:“要真剿匪咱们肯定敲锣打鼓欢迎,可那些真正的匪徒狡猾,哪是惜命的朝廷官兵能逮得着。每次来剿匪,剿的还不是咱们这些老百姓。”
天下的乌鸦一般黑!
卫嫤想起吴家满门获罪时,圣旨上所罗列的罪名。其中首当其冲的不是卖官鬻爵,而是私自斩杀平民百姓充作斩杀敌首。没想到江南剿匪的将领,也会为了完成任务而罔顾普通百姓性命。
这个话茬引起来,众人的话也就多了。这里都不是外人,说话间也没那么多顾忌。在她思考的片刻,已经有人扯到了本村中去当水匪的那几个。
“听说七郎很受首领器重,他们首领跟湖中倭寇也说得上话。多亏了有他在,这几年咱们村才有好日子过。”
“是啊,只是可惜了七郎。多机灵的孩子,可惜生错了人家。若是生在富贵人家读得起书,肯定能成器。”
拎着块渔网,卫嫤手里的针线却迟迟未动。原来江南水匪竟然是这么来的,因为官府的无作为,普通百姓不堪其扰,只能反其道而行之,派自己人打入水匪内部,护佑亲族平安无事。 ↑返回顶部↑
于是在武王和魏王争得不可开交时,剩余两位皇子暗中关系却越来越好。
武王那点小伎俩能瞒过魏王,却瞒不过龙椅上的庆隆帝。
乾清宫后殿内的烛光比三月时更亮了些,坐在御案后面,摘下西洋镜眼前一阵模糊。倚在靠背上,庆隆帝闭眼,眼角是化不开的忧愁。他也是经历过夺嫡的人,他那辈成年的皇子甚至要比现在多得多,加之父皇晚年醉心炼丹,当时朝堂局势也要乱很多。从那里面混下来,让兄弟们一个个抑郁而终,他什么手段不知道。正因如此他才有些纳闷,这些儿子也不像蠢的,怎么连这点事都看不清楚,反而争得跟斗鸡眼似得。
争那些墙头草般的朝臣支持,他可以当做没看见,可把手伸到军权上,这就无异于揭他逆鳞。
视线扫过江南呈上来的秘折,他不知第多少次庆幸西北贪腐案揭开后,他没有沉浸在太平盛世的安逸中,而是毫不犹豫地戳开了脓包,露出里面脏烂臭的本质。看看这两年查出的种种贪腐,那触目惊心的数额让他丝毫不怀疑,如果继续这样下去,用不了多少年大越就会走上前朝老路,在盛世中养一群蠹虫,任由他们啃烂这片锦绣江山,最终改朝换代。
晏衡也该回来了,可江南派谁去好呢?
武王、魏王肯定不行,太子已废,剩下的只有端王和平王。就他俩吧,庆隆帝揉揉太阳穴。
☆、第186章 定计剿匪
秘折寄往京城后两人再次蛰伏起来,这一个月中卫嫤肚子大了不少,前面她还能用自身灵巧克服行动上的不便,而如今却是完全不行。
好在这段时间事情查得差不多,顺藤摸瓜之下他们终于查出倭寇老巢。原来这些倭寇并不是抢劫时现在沿海登陆,而是一直隐藏在大越境内,依靠南方四通八达的水系到处游走。
倭国本就受大越影响颇深,倭寇再某处呆久了逐渐被同化。不仅衣食住行上与当地人没什么不同,就连当地方言他们都学得很像,乍一看根本分不出什么差别。不仅如此,倭寇与当地水匪混在一处。就算真有邻近村落受人祸害,官府也根本查不出到底是那股势力所为。
自打在徐州下船后,从孙家到布政使,再到这些官员们手下爪牙勾连的倭寇,他们暗中走访很容易查明白这一切。可这些事查明白还不算,倭寇一日不除,沿海一日不宁。
偏偏这事晏衡还不能不管,毕竟他这次下江南,明面上的旨意便是讨伐残余倭寇。如今走到最后这一步,偏偏他们却被卡在这一步。
江南府兵根本指望不上,他们剿匪多年,匪患却越发严重,明眼人都能看出这其中的问题。
晏衡能在西北收服兵权,是因为一来他作战英雄在军中有威信;而来庆隆帝亲自任命,名正言顺;三来正好赶上幽州城重建的大事,能够凝聚人心。天时地利人和,才让他那般顺利的收复兵权。
可在江南他有什么?钦差的名头?
江南地界上卧虎藏龙,指不定哪座别院就住着位致休后来此修养的老狐狸。惹着他们随随便便在后面使点绊子,就够人受的。
如今这种情况只能靠自己,所以这半个月来,他们一直住在洪泽湖畔的一座小渔村,就近查探。
渔村百姓淳朴,做鱼的手段更是一绝。不知道用了什么秘方,他们做出来的鱼汤只留鲜味而不觉丝毫腥味,自打有孕以来再也没吃过鱼的卫嫤总算能大饱口福。
鱼汤总不能白喝,等他们出去打渔时,她便帮他们带孩子。带的久了,也顺便折两个柳树枝教他们写写画画。见到她教孩子们识字,村民们更是高兴,邻里关系很快亲近起来。
彼此熟悉之后,有些事也就没那么多顾忌。终于在有一次,她跟其它渔民家娘子一块缝渔网时,听他们说最近湖里面的水匪有些紧张,因为朝廷派了个很厉害的将军来剿匪。而其他人提起朝廷剿匪官员来,更是满脸排斥。
“剿匪不是好事么?”
辈分最高的族长夫人咬断手中的缝线,抖抖渔网,认命地说道:“要真剿匪咱们肯定敲锣打鼓欢迎,可那些真正的匪徒狡猾,哪是惜命的朝廷官兵能逮得着。每次来剿匪,剿的还不是咱们这些老百姓。”
天下的乌鸦一般黑!
卫嫤想起吴家满门获罪时,圣旨上所罗列的罪名。其中首当其冲的不是卖官鬻爵,而是私自斩杀平民百姓充作斩杀敌首。没想到江南剿匪的将领,也会为了完成任务而罔顾普通百姓性命。
这个话茬引起来,众人的话也就多了。这里都不是外人,说话间也没那么多顾忌。在她思考的片刻,已经有人扯到了本村中去当水匪的那几个。
“听说七郎很受首领器重,他们首领跟湖中倭寇也说得上话。多亏了有他在,这几年咱们村才有好日子过。”
“是啊,只是可惜了七郎。多机灵的孩子,可惜生错了人家。若是生在富贵人家读得起书,肯定能成器。”
拎着块渔网,卫嫤手里的针线却迟迟未动。原来江南水匪竟然是这么来的,因为官府的无作为,普通百姓不堪其扰,只能反其道而行之,派自己人打入水匪内部,护佑亲族平安无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