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步生莲_分卷阅读_175(3 / 4)
“郎从何处来。”那些少女见着萧佻拉住了马,好奇的上前询问,话语间吴音浓厚。
“我从江北来。”萧佻学了几句吴语,不过说的还不流利,话语里音调还是有些奇怪,听得那些少女笑得眯了眼。
“是北人呀。”少女们当然听出萧佻语音的奇怪,她们也不怕,甚至是带着些许好奇打量着他。
过了一会,萧佻见着这些少女用吴语说了一大串话,他听得只觉得脑袋疼,只好笑着道,“各位的好意,某心领了,某家中已经有妻女了。”
他这话一出,少女脸上原本的淡淡的羞涩和好奇全部换成了失望。
萧佻只有请这些小娘子让开一条道,然后头也不回的赶紧走。
这样的事在路上还不只是一件,不过还好没有妨碍他坐在主城中探查,他去的都是一些人较多的地方,最多也只是在外城绕来绕去,那些言明有重兵把守不能去的地方,萧佻是看都没有去看。
所以即使有人跟着他,他也不怕。在别人看来,他最多就是在看风景罢了,其他的事一件都没有做。
接下来的一段日子,他不是进宫,就是在建邺城内溜达,原本他的名声就不显,旁人哪怕再警惕的盯着他,瞧着他逛大街似的到处走,从来不去那些重兵驻扎之地,渐渐的也就放松了下来。
萧佻忙着将那些宫殿和建邺城的形制记下来,而南朝也有大臣看出那么一点点的端倪,向南朝皇帝进言。
“观那副使言行,恐怕是要将我朝的宫殿形制记去。”若是说对南朝风貌有兴趣,为何要沿着旧路走来走去,而且是沿着内城到外城这么一段路在绕。
南朝皇帝一听大臣这话就乐了,“台城宫殿不知几许,先不谈那副使是否有着本事,就算再强于记忆,看到的也不过是那一点地方,怎么会将我朝的形制学去呢?”
台城的宫殿规模不及当年魏晋的洛阳,但是宫殿上百是肯定的,殿与殿之间形制又不太一样,使节来的基本上只限于那么几个地方,就算再看再记,又能看到多少?
“公实在是多虑了。”南朝皇帝加了这么一句。
见到皇帝这么说,那些南朝大臣也摸不清楚萧佻的底细,也只能作罢。
后来萧佻听到这事,在行馆里当着那些行馆小吏感叹,“你们的天子还是能辨明是非的。”
行馆里的小吏们哪里知道萧佻到底是在感叹哪件事情,只晓得这个从北朝来的副使在夸他们的天子,也跟着笑,完了还故意为难他,“那么北朝的皇帝如何?”
“我朝天子么?与贵国皇帝不相上下。”萧佻答道,
在建邺萧佻看似浪荡无所事事,可是该做的他一件都没有少干,高渊看着他这么卖命,不得不私下提醒他要注意身体。
高渊上殿,自然也是记得一些,他原本出身渤海高氏,北方由于百年的战乱,许多典籍都已经丢失,他也只能靠从汉以来留下的点滴之语配合自己眼前所见来推断。可是年纪大了,记忆还是比不上这些年轻人。
萧佻笑笑,该去外头逛的一点都没有少。
半个月下来,人都被快被晒黑了。
很快,离开建邺的时候来到。一群人要收拾收拾准备到洛阳去,洛阳正是热火朝天的时候,他们不必回到平城,直接就前往洛阳。洛阳离南朝也不远,等到时间一长,南朝也会受到消息。
两国之间眼下战事没有,没有必要进行长时间的出使,而且南朝皇帝想要的,高渊这个使节是满足不了,只能是代为传达给北朝。至于之后的事,那就真的不得而知了。
高渊也觉得在南朝是夜长梦多,过了一个多来月,就告辞要回到北朝。
南朝皇帝对于能够遇上这么一个对胃口的人,十分欣赏,只可惜不能将人留在南朝。在听到高渊要带人离开的消息之后,他十分惋惜,只不过身边的近臣十分善解人意的劝说,说毕竟这是国朝建立以来第一次派出使节,想必之后还会派出的。这才让南朝皇帝好过了些。
南朝皇帝派出人,送北朝使团到长江。
萧佻时时刻刻准备着,等到渡过长江,出了南朝的边界,到达淮北之后,立刻令人将纸笔准备好,他卷起袖子拿起笔就将脑中记下来的全部写下来。
萧佻年少的时候杂七杂八的东西学了不少,其中也包括绘画,而且还画的不错。但绘画尤其是用于建造城池的图纸十分需要时间,他眼下只能是将建邺的大致布局画了出来,而后就是对宫廷形制的描述。偶尔在旁画上几笔。
拓跋演在出使之初就说了,一旦回来不必回平城,直接赶往洛阳,所以两人马不停蹄的立刻往洛阳而去。 ↑返回顶部↑
“我从江北来。”萧佻学了几句吴语,不过说的还不流利,话语里音调还是有些奇怪,听得那些少女笑得眯了眼。
“是北人呀。”少女们当然听出萧佻语音的奇怪,她们也不怕,甚至是带着些许好奇打量着他。
过了一会,萧佻见着这些少女用吴语说了一大串话,他听得只觉得脑袋疼,只好笑着道,“各位的好意,某心领了,某家中已经有妻女了。”
他这话一出,少女脸上原本的淡淡的羞涩和好奇全部换成了失望。
萧佻只有请这些小娘子让开一条道,然后头也不回的赶紧走。
这样的事在路上还不只是一件,不过还好没有妨碍他坐在主城中探查,他去的都是一些人较多的地方,最多也只是在外城绕来绕去,那些言明有重兵把守不能去的地方,萧佻是看都没有去看。
所以即使有人跟着他,他也不怕。在别人看来,他最多就是在看风景罢了,其他的事一件都没有做。
接下来的一段日子,他不是进宫,就是在建邺城内溜达,原本他的名声就不显,旁人哪怕再警惕的盯着他,瞧着他逛大街似的到处走,从来不去那些重兵驻扎之地,渐渐的也就放松了下来。
萧佻忙着将那些宫殿和建邺城的形制记下来,而南朝也有大臣看出那么一点点的端倪,向南朝皇帝进言。
“观那副使言行,恐怕是要将我朝的宫殿形制记去。”若是说对南朝风貌有兴趣,为何要沿着旧路走来走去,而且是沿着内城到外城这么一段路在绕。
南朝皇帝一听大臣这话就乐了,“台城宫殿不知几许,先不谈那副使是否有着本事,就算再强于记忆,看到的也不过是那一点地方,怎么会将我朝的形制学去呢?”
台城的宫殿规模不及当年魏晋的洛阳,但是宫殿上百是肯定的,殿与殿之间形制又不太一样,使节来的基本上只限于那么几个地方,就算再看再记,又能看到多少?
“公实在是多虑了。”南朝皇帝加了这么一句。
见到皇帝这么说,那些南朝大臣也摸不清楚萧佻的底细,也只能作罢。
后来萧佻听到这事,在行馆里当着那些行馆小吏感叹,“你们的天子还是能辨明是非的。”
行馆里的小吏们哪里知道萧佻到底是在感叹哪件事情,只晓得这个从北朝来的副使在夸他们的天子,也跟着笑,完了还故意为难他,“那么北朝的皇帝如何?”
“我朝天子么?与贵国皇帝不相上下。”萧佻答道,
在建邺萧佻看似浪荡无所事事,可是该做的他一件都没有少干,高渊看着他这么卖命,不得不私下提醒他要注意身体。
高渊上殿,自然也是记得一些,他原本出身渤海高氏,北方由于百年的战乱,许多典籍都已经丢失,他也只能靠从汉以来留下的点滴之语配合自己眼前所见来推断。可是年纪大了,记忆还是比不上这些年轻人。
萧佻笑笑,该去外头逛的一点都没有少。
半个月下来,人都被快被晒黑了。
很快,离开建邺的时候来到。一群人要收拾收拾准备到洛阳去,洛阳正是热火朝天的时候,他们不必回到平城,直接就前往洛阳。洛阳离南朝也不远,等到时间一长,南朝也会受到消息。
两国之间眼下战事没有,没有必要进行长时间的出使,而且南朝皇帝想要的,高渊这个使节是满足不了,只能是代为传达给北朝。至于之后的事,那就真的不得而知了。
高渊也觉得在南朝是夜长梦多,过了一个多来月,就告辞要回到北朝。
南朝皇帝对于能够遇上这么一个对胃口的人,十分欣赏,只可惜不能将人留在南朝。在听到高渊要带人离开的消息之后,他十分惋惜,只不过身边的近臣十分善解人意的劝说,说毕竟这是国朝建立以来第一次派出使节,想必之后还会派出的。这才让南朝皇帝好过了些。
南朝皇帝派出人,送北朝使团到长江。
萧佻时时刻刻准备着,等到渡过长江,出了南朝的边界,到达淮北之后,立刻令人将纸笔准备好,他卷起袖子拿起笔就将脑中记下来的全部写下来。
萧佻年少的时候杂七杂八的东西学了不少,其中也包括绘画,而且还画的不错。但绘画尤其是用于建造城池的图纸十分需要时间,他眼下只能是将建邺的大致布局画了出来,而后就是对宫廷形制的描述。偶尔在旁画上几笔。
拓跋演在出使之初就说了,一旦回来不必回平城,直接赶往洛阳,所以两人马不停蹄的立刻往洛阳而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