莳花记_分卷阅读_72(1 / 4)
宋巧儿显然准备已久,虽然事情已经过去十几年,各种人证物证却保存地十分完整,略去取证的时间,堂外围观的百姓们很快便拼凑出十八年前那场惨案的真相。
宋巧儿是周冷槐的第四个妾,在她之前,周冷槐有一妻三妾,但这一妻三妾却没有一个能给他带来一个孩子。而宋巧儿的悲剧,则是源于静潭寺大师为其断出的旺夫多子命格。
周老妇人盼孙心切,常去静潭寺礼佛,偶然遇到宋巧儿,得知其命格后便生了将其给自己儿子做妾的心思。可宋家父母心疼女儿,不愿女儿去做妾。
周家态度强硬,宋家父母爱女心切,两强相撞必有一伤,最终的结果便是冲突之中宋父被周府家丁围殴致死,宋母受伤,宋巧儿被一顶小轿连夜抬了进周府。
为了让宋巧儿安心为周家生下子嗣,宋巧儿自进周府后便不被允许出府,等到周夫人意外地怀了身孕,周家人的注意力都转移到周夫人肚中的孩子上时,宋巧儿才有机会回家探望。
回到家才发现,母亲赫然已经去世。
那场冲突中宋母本就受了伤,加上老伴去世,女儿进入周家失去联系,周母郁结在心,不久就撒手人寰,临走时还念着宋巧儿的名字,却终究没能再见女儿一眼。
宋巧儿悲恸不已,但自知凭借自己根本无法撼动周家报不了仇,只得日日隐忍,后来生下两个儿子,她便也渐渐熄了报仇的念头,只愿好好守着两个儿子。
可如今却有了报仇的机会。
钦差是由皇帝亲派,不会像其他的襄城地方官一样惧怕周家势力而为其掩罪,趁着钦差审理周家海运案的时候当堂告状,更是可以趁势让所有围观的百姓知晓她的冤屈,哪怕最终定不了周冷槐和周家的罪,也能让周家名誉大损,出出她憋了十八年之久的一口恶气。
所以她来告状,所以即便要先受杖刑之苦,也要趁着这时机狠狠闹一把。
宋巧儿流着泪叙述完毕,堂下已经有许多百姓开始怒骂周家。
一向在襄城民众眼中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周家居然也会干出这等恶事?亏他们还有脸自诩诗书礼仪传家!
对于宋巧儿的控诉,周冷槐自然不可能应承,但宋巧儿人证物证俱全,容不得抵赖。可即便事实确凿,具体怎么判罚也是大有周旋的空间,毕竟宋母是病死,宋父虽然是因周家而死,可却是死于家丁之首,周家强纳民女固然不对,可若想凭借这一条就将周家或周冷槐怎样,只能说还不够。
但即便如此,这案子一旦传出去,周冷槐的名声就毁于一旦,周家的声望势必也会大大受损。
周冷槐是明白人,知道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主动认罪是最好的选择,因此一看到那些证据便改了口风,承认全部罪责,但言语之间说的颇有技巧,只将自己和周老夫人塑造成求子心切乃至被下人蒙蔽的可怜人,所有罪责都在打死宋父的恶仆,而他与周家,不过是担个御下不严之责。
周冷槐这样的说法,虽然很多人不信,但没有证据的情况下钦差也的确没法定他的罪,眼看这案子就要这样不轻不重的落幕,堂外却又传来喊冤声。
“小民也要控告周家!周家仗势欺人,以不到市价一半的价格强买小民良田,如今那田地正挂在周大老爷名下!证据俱在,请钦差大人为小民做主啊!”
襄荷站在人群中,看着那哭号的贫苦男人以及匆匆赶来的周家众人。
神情激动的周老太爷和周老夫人似乎快要晕厥过去;周冷槐的叔伯兄弟们打点的打点,旁观的旁观;周清晗和周清柯周清枫也站在人群之外,离得太远,襄荷看不清他们的表情,而那远远地停在街角的华贵马车,里面似乎便是周夫人了。
原本以为海运案今日便能尘埃落定,周家除了周冷槐便只来了两三个族人和一干下人,但如今,周家几乎所有人都来了。
可是,那又有什么用?
襄荷长叹一声。
周家,或者说周冷槐,要倒了。
之后的发展果然不出所料,直到这天暮色沉沉,襄城县衙的衙门便一直没有关上,无数听到消息来围观的百姓挤满了县衙门前的大街,眼看着周家和周冷槐被撕去所有道貌岸然的面具,无数阴私被一一揭露。
即便是鹤望书院那样的地方都会发生崔实案学田案等丑闻,更何况是周家这样一个屹立了上百年的大家族。任何一个大家族繁荣昌盛的背后,都少不了见不得人的腌臜,只要有心人想要查,又何愁找不到借口?
而周冷槐作为一家之主,有些事即便不是他亲自犯下,但最终的罪责却还是会落到他的头上。
就比如第二个被强买了良田的男人,那块田实际上是周冷槐一个堂叔借他之名强买而来,田里出产也是被那个堂叔得了,可谁让地契上写的是周冷槐的名字呢?被强买了田地的男人一口咬定周冷槐,那么罪责就只能落到周冷槐头上。
宋巧儿只是一个开始,被强买良田的男人亦不过是周家做下的罪恶中毫不起眼的一件,他们就像最先被点燃的导火索,导火索燃烧殆尽后,便是周冷槐被炸地粉身碎骨之时。
原本钦差大人只需要在襄城县衙待一天,然而最终却足足待了三天,只是后面两天所审的却已经不是周家的海运案,而是数十个与周冷槐有关的案子。 ↑返回顶部↑
宋巧儿是周冷槐的第四个妾,在她之前,周冷槐有一妻三妾,但这一妻三妾却没有一个能给他带来一个孩子。而宋巧儿的悲剧,则是源于静潭寺大师为其断出的旺夫多子命格。
周老妇人盼孙心切,常去静潭寺礼佛,偶然遇到宋巧儿,得知其命格后便生了将其给自己儿子做妾的心思。可宋家父母心疼女儿,不愿女儿去做妾。
周家态度强硬,宋家父母爱女心切,两强相撞必有一伤,最终的结果便是冲突之中宋父被周府家丁围殴致死,宋母受伤,宋巧儿被一顶小轿连夜抬了进周府。
为了让宋巧儿安心为周家生下子嗣,宋巧儿自进周府后便不被允许出府,等到周夫人意外地怀了身孕,周家人的注意力都转移到周夫人肚中的孩子上时,宋巧儿才有机会回家探望。
回到家才发现,母亲赫然已经去世。
那场冲突中宋母本就受了伤,加上老伴去世,女儿进入周家失去联系,周母郁结在心,不久就撒手人寰,临走时还念着宋巧儿的名字,却终究没能再见女儿一眼。
宋巧儿悲恸不已,但自知凭借自己根本无法撼动周家报不了仇,只得日日隐忍,后来生下两个儿子,她便也渐渐熄了报仇的念头,只愿好好守着两个儿子。
可如今却有了报仇的机会。
钦差是由皇帝亲派,不会像其他的襄城地方官一样惧怕周家势力而为其掩罪,趁着钦差审理周家海运案的时候当堂告状,更是可以趁势让所有围观的百姓知晓她的冤屈,哪怕最终定不了周冷槐和周家的罪,也能让周家名誉大损,出出她憋了十八年之久的一口恶气。
所以她来告状,所以即便要先受杖刑之苦,也要趁着这时机狠狠闹一把。
宋巧儿流着泪叙述完毕,堂下已经有许多百姓开始怒骂周家。
一向在襄城民众眼中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周家居然也会干出这等恶事?亏他们还有脸自诩诗书礼仪传家!
对于宋巧儿的控诉,周冷槐自然不可能应承,但宋巧儿人证物证俱全,容不得抵赖。可即便事实确凿,具体怎么判罚也是大有周旋的空间,毕竟宋母是病死,宋父虽然是因周家而死,可却是死于家丁之首,周家强纳民女固然不对,可若想凭借这一条就将周家或周冷槐怎样,只能说还不够。
但即便如此,这案子一旦传出去,周冷槐的名声就毁于一旦,周家的声望势必也会大大受损。
周冷槐是明白人,知道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主动认罪是最好的选择,因此一看到那些证据便改了口风,承认全部罪责,但言语之间说的颇有技巧,只将自己和周老夫人塑造成求子心切乃至被下人蒙蔽的可怜人,所有罪责都在打死宋父的恶仆,而他与周家,不过是担个御下不严之责。
周冷槐这样的说法,虽然很多人不信,但没有证据的情况下钦差也的确没法定他的罪,眼看这案子就要这样不轻不重的落幕,堂外却又传来喊冤声。
“小民也要控告周家!周家仗势欺人,以不到市价一半的价格强买小民良田,如今那田地正挂在周大老爷名下!证据俱在,请钦差大人为小民做主啊!”
襄荷站在人群中,看着那哭号的贫苦男人以及匆匆赶来的周家众人。
神情激动的周老太爷和周老夫人似乎快要晕厥过去;周冷槐的叔伯兄弟们打点的打点,旁观的旁观;周清晗和周清柯周清枫也站在人群之外,离得太远,襄荷看不清他们的表情,而那远远地停在街角的华贵马车,里面似乎便是周夫人了。
原本以为海运案今日便能尘埃落定,周家除了周冷槐便只来了两三个族人和一干下人,但如今,周家几乎所有人都来了。
可是,那又有什么用?
襄荷长叹一声。
周家,或者说周冷槐,要倒了。
之后的发展果然不出所料,直到这天暮色沉沉,襄城县衙的衙门便一直没有关上,无数听到消息来围观的百姓挤满了县衙门前的大街,眼看着周家和周冷槐被撕去所有道貌岸然的面具,无数阴私被一一揭露。
即便是鹤望书院那样的地方都会发生崔实案学田案等丑闻,更何况是周家这样一个屹立了上百年的大家族。任何一个大家族繁荣昌盛的背后,都少不了见不得人的腌臜,只要有心人想要查,又何愁找不到借口?
而周冷槐作为一家之主,有些事即便不是他亲自犯下,但最终的罪责却还是会落到他的头上。
就比如第二个被强买了良田的男人,那块田实际上是周冷槐一个堂叔借他之名强买而来,田里出产也是被那个堂叔得了,可谁让地契上写的是周冷槐的名字呢?被强买了田地的男人一口咬定周冷槐,那么罪责就只能落到周冷槐头上。
宋巧儿只是一个开始,被强买良田的男人亦不过是周家做下的罪恶中毫不起眼的一件,他们就像最先被点燃的导火索,导火索燃烧殆尽后,便是周冷槐被炸地粉身碎骨之时。
原本钦差大人只需要在襄城县衙待一天,然而最终却足足待了三天,只是后面两天所审的却已经不是周家的海运案,而是数十个与周冷槐有关的案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