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户小娘子_分卷阅读_56(3 / 4)
李氏皱起了眉头,“安慧啊,我也不当你是外人。自从得知芸娘有了身孕,我便托人去靖边城带信催王姨娘回来,没有十次也有八次了,可是玥儿一直没有回来的音讯。我看她只怕是舍不得那里的富贵安逸,不想回来受苦罢了。”
“娘,王姨娘不是那样的人。”宋芸娘劝道,“也许是靖娴不让她回来吧。靖娴的性子……您也知道。”
李氏冷哼了一声,“这样说起来,我们带的口信还指不定有没有传到玥儿那儿呢!靖娴现在风光了,越发不把我们这些人看在眼里了。罢了,过两天我舍下这张老脸亲自去靖边城接她,看她是真的不愿意回来还是没有收到信。……她若的确不愿意回来,我们就只当没有这两个人了吧!”
许安慧见他们说起了这样的家事,也不好多言,便笑着要告辞。
“饭都做好了,就在这里吃一口吧!”李氏热情的挽留。
许安慧笑着摆了摆手,“家里还有四个小的呢,已经出来太久了,还不知家里闹腾成了什么样子,我这就先回去了。”
许安慧走后,一直站在一旁的钰哥儿走过来道:“娘,我也可以帮忙您做事。”9岁的钰哥儿挺直了腰背,昂头注视着宋芸娘,目光坚定,小小的脸上挂着与他年龄不相符的一本正经的表情,俨然一副小大人的模样。他这两年长得快,差不多已经到了她的肩膀,眉目轮廓间隐隐隐隐可以看得到萧靖北的影子。
宋芸娘乐了,“钰哥儿,你好好念书就行,家里的事情用不着你操心。”
李氏走过来摸了摸钰哥儿的脑袋,露出了慈爱的笑容,“钰哥儿真孝顺。不过,你还是个小孩子呢,哪儿能让你做事情。”
钰哥儿不满地偏了偏头,气鼓鼓地嘟起了嘴,“祖母,别再老将我当小孩子,我已经长大了。以后我每天自己去外公那儿读书,你不要再接送了。你天天去接,学堂里的孩子们都笑话我。”
当初宋思年在家里为钰哥儿启蒙的同时,也带着收了其他几个相熟人家的小孩。谁知道一传十、十传百,张家堡一些军户们便纷纷找到宋思年,想把孩子送到他那儿读书。
原来,朝廷颁布了新的军政条例后,好多符合条件的军户们都想让唯一的子弟读书,借此脱离军籍。还有一些不符合条件的军户,特别是原为文官的军户,他们心中都有着文人情节,便也想让自己的孩子读书。
同时,宋思年的腿自从受伤了之后就不够灵活,做不得粗活,田地里的事情不得不委托萧靖北雇人耕作。特别是荀哥儿去了靖边城读书之后,他闲在家里无事,便干脆在家里开了个小学堂,收了钰哥儿等十来个孩子,将“传道授业解惑”当成了主业。
以前都是宋芸娘每日早上送钰哥儿去宋思年家读书,帮他做做家务活,下午再顺便带钰哥儿回来。只是这一个多月来她身子不适,便由李氏接送。宋芸娘接送的时候只是顺便,现在李氏则是每日特意去接送钰哥儿,便引起了其他几个孩子的嘲笑,所以有了钰哥儿的那一番话。
说话间,东厢房里传来了妍姐儿的哭声,宋芸娘放下手里的活,双手在围裙上擦了擦,一边急匆匆往厨房外走。
“娘,我去照看妍姐儿。”钰哥儿已经一溜烟儿地跑了出去。
“芸娘,你就歇息会儿,让钰哥儿去吧。”李氏轻轻拉住了芸娘,“妍姐儿再怎么哭闹,只要钰哥儿一逗她就好,只怕比你去还有效一些。”
宋芸娘想了想,也笑了,“说的也是。他们兄妹这么亲近,我也很是欣慰呢。说实话,当初妍姐儿出生的时候,我还担心钰哥儿有抵触情绪,想不到他那般喜爱妍姐儿。”
“钰哥儿像四郎,又孝悌又仁义,当然会疼爱妍姐儿。咱们这样的人家,自然要家人团结、子女和睦方能好好过日子。”李氏看了看芸娘仍然平复的小腹,眼中充满了期盼,“你这一胎要是个哥儿就好了。俗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在这种地方,兄弟越多越有出息,咱们这个家才越能站得住脚。”
芸娘脸上笑意滞了滞,小声道:“娘,这种事情哪能说得准的,全靠天意吧。”
李氏愣了愣,忙回转道:“你不要有压力,生儿生女都好,我是一百个喜欢,四郎更是不用说。反正咱们家已经有了钰哥儿,将来不怕四郎的军职无人承袭。你弟弟荀哥儿去年也已经考取了生员,再读个几年,将来你们家除籍只怕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所以你们也不必有定要生个儿子继承你父亲军职的压力。”
芸娘看着李氏言不由衷的模样,扑哧笑了,“娘,我倒真的是没有任何压力。不过您若再这样多说几遍,我可就真的有压力了。”
李氏笑着伸手点了点芸娘的额头,“你这张嘴啊……”顿了顿,又道:“方才亲家老爷说了,他那儿顶多只能启蒙,钰哥儿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建议我们开年将钰哥儿送到靖边城去,和荀哥儿一起在书塾读书。毕竟那儿的先生多,学生也多,可以正正经经地做学问。”
见宋芸娘露出不赞成的神色,李氏又道:“你爹说了,虽然钰哥儿将来要继承四郎的军职,不会走从文这一条路,但多学些学问总是好的。四郎现在已经是把总了,好歹也是个正七品的武官。他年纪轻,再拼搏个数十年,只怕以后还会继续晋升。不管升到哪一步,将来总是要由钰哥儿来承袭。我们萧家的儿郎,可都是能文能武的儒将,没有谁是不通笔墨的赳赳武夫。”
宋芸娘笑道:“娘,您别着急,我并没有不同意。只是想到钰哥儿年纪还小,担心他去靖边城读书无人照顾而已。虽说荀哥儿现在也在靖边城,但过不了多久他便要去宣府城的府学读书了,也照顾不了钰哥儿多久。”
李氏本想说自己跟去照顾钰哥儿,可是想到若自己和钰哥儿一走,家里就只剩下了芸娘和妍姐儿,芸娘又有了身孕,便闭口未提。
“娘,这件事情还是从长计议吧。反正萧大哥过两日便要回来了,这件事还是要问问他的意见才好。”
宋芸娘在家里等了两日,没有等到萧靖北,却等到了他的一封信。
“芸娘,四郎在信上怎么说?他什么时候回来?”李氏见宋芸娘看完信后面色不虞,便紧张地问着。
“是啊,爹什么时候回来?” ↑返回顶部↑
“娘,王姨娘不是那样的人。”宋芸娘劝道,“也许是靖娴不让她回来吧。靖娴的性子……您也知道。”
李氏冷哼了一声,“这样说起来,我们带的口信还指不定有没有传到玥儿那儿呢!靖娴现在风光了,越发不把我们这些人看在眼里了。罢了,过两天我舍下这张老脸亲自去靖边城接她,看她是真的不愿意回来还是没有收到信。……她若的确不愿意回来,我们就只当没有这两个人了吧!”
许安慧见他们说起了这样的家事,也不好多言,便笑着要告辞。
“饭都做好了,就在这里吃一口吧!”李氏热情的挽留。
许安慧笑着摆了摆手,“家里还有四个小的呢,已经出来太久了,还不知家里闹腾成了什么样子,我这就先回去了。”
许安慧走后,一直站在一旁的钰哥儿走过来道:“娘,我也可以帮忙您做事。”9岁的钰哥儿挺直了腰背,昂头注视着宋芸娘,目光坚定,小小的脸上挂着与他年龄不相符的一本正经的表情,俨然一副小大人的模样。他这两年长得快,差不多已经到了她的肩膀,眉目轮廓间隐隐隐隐可以看得到萧靖北的影子。
宋芸娘乐了,“钰哥儿,你好好念书就行,家里的事情用不着你操心。”
李氏走过来摸了摸钰哥儿的脑袋,露出了慈爱的笑容,“钰哥儿真孝顺。不过,你还是个小孩子呢,哪儿能让你做事情。”
钰哥儿不满地偏了偏头,气鼓鼓地嘟起了嘴,“祖母,别再老将我当小孩子,我已经长大了。以后我每天自己去外公那儿读书,你不要再接送了。你天天去接,学堂里的孩子们都笑话我。”
当初宋思年在家里为钰哥儿启蒙的同时,也带着收了其他几个相熟人家的小孩。谁知道一传十、十传百,张家堡一些军户们便纷纷找到宋思年,想把孩子送到他那儿读书。
原来,朝廷颁布了新的军政条例后,好多符合条件的军户们都想让唯一的子弟读书,借此脱离军籍。还有一些不符合条件的军户,特别是原为文官的军户,他们心中都有着文人情节,便也想让自己的孩子读书。
同时,宋思年的腿自从受伤了之后就不够灵活,做不得粗活,田地里的事情不得不委托萧靖北雇人耕作。特别是荀哥儿去了靖边城读书之后,他闲在家里无事,便干脆在家里开了个小学堂,收了钰哥儿等十来个孩子,将“传道授业解惑”当成了主业。
以前都是宋芸娘每日早上送钰哥儿去宋思年家读书,帮他做做家务活,下午再顺便带钰哥儿回来。只是这一个多月来她身子不适,便由李氏接送。宋芸娘接送的时候只是顺便,现在李氏则是每日特意去接送钰哥儿,便引起了其他几个孩子的嘲笑,所以有了钰哥儿的那一番话。
说话间,东厢房里传来了妍姐儿的哭声,宋芸娘放下手里的活,双手在围裙上擦了擦,一边急匆匆往厨房外走。
“娘,我去照看妍姐儿。”钰哥儿已经一溜烟儿地跑了出去。
“芸娘,你就歇息会儿,让钰哥儿去吧。”李氏轻轻拉住了芸娘,“妍姐儿再怎么哭闹,只要钰哥儿一逗她就好,只怕比你去还有效一些。”
宋芸娘想了想,也笑了,“说的也是。他们兄妹这么亲近,我也很是欣慰呢。说实话,当初妍姐儿出生的时候,我还担心钰哥儿有抵触情绪,想不到他那般喜爱妍姐儿。”
“钰哥儿像四郎,又孝悌又仁义,当然会疼爱妍姐儿。咱们这样的人家,自然要家人团结、子女和睦方能好好过日子。”李氏看了看芸娘仍然平复的小腹,眼中充满了期盼,“你这一胎要是个哥儿就好了。俗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在这种地方,兄弟越多越有出息,咱们这个家才越能站得住脚。”
芸娘脸上笑意滞了滞,小声道:“娘,这种事情哪能说得准的,全靠天意吧。”
李氏愣了愣,忙回转道:“你不要有压力,生儿生女都好,我是一百个喜欢,四郎更是不用说。反正咱们家已经有了钰哥儿,将来不怕四郎的军职无人承袭。你弟弟荀哥儿去年也已经考取了生员,再读个几年,将来你们家除籍只怕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所以你们也不必有定要生个儿子继承你父亲军职的压力。”
芸娘看着李氏言不由衷的模样,扑哧笑了,“娘,我倒真的是没有任何压力。不过您若再这样多说几遍,我可就真的有压力了。”
李氏笑着伸手点了点芸娘的额头,“你这张嘴啊……”顿了顿,又道:“方才亲家老爷说了,他那儿顶多只能启蒙,钰哥儿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建议我们开年将钰哥儿送到靖边城去,和荀哥儿一起在书塾读书。毕竟那儿的先生多,学生也多,可以正正经经地做学问。”
见宋芸娘露出不赞成的神色,李氏又道:“你爹说了,虽然钰哥儿将来要继承四郎的军职,不会走从文这一条路,但多学些学问总是好的。四郎现在已经是把总了,好歹也是个正七品的武官。他年纪轻,再拼搏个数十年,只怕以后还会继续晋升。不管升到哪一步,将来总是要由钰哥儿来承袭。我们萧家的儿郎,可都是能文能武的儒将,没有谁是不通笔墨的赳赳武夫。”
宋芸娘笑道:“娘,您别着急,我并没有不同意。只是想到钰哥儿年纪还小,担心他去靖边城读书无人照顾而已。虽说荀哥儿现在也在靖边城,但过不了多久他便要去宣府城的府学读书了,也照顾不了钰哥儿多久。”
李氏本想说自己跟去照顾钰哥儿,可是想到若自己和钰哥儿一走,家里就只剩下了芸娘和妍姐儿,芸娘又有了身孕,便闭口未提。
“娘,这件事情还是从长计议吧。反正萧大哥过两日便要回来了,这件事还是要问问他的意见才好。”
宋芸娘在家里等了两日,没有等到萧靖北,却等到了他的一封信。
“芸娘,四郎在信上怎么说?他什么时候回来?”李氏见宋芸娘看完信后面色不虞,便紧张地问着。
“是啊,爹什么时候回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