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配嫡女_分卷阅读_143(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孟世子如今不复当年纨绔模样,两个孩子的父亲早就催熟了,只道:“那位这些年为了给喜欢的儿子铺路,在南面受挫,就把手伸到了北面。黄宝有这几年升得极快,又重用他岳家人。要说动盛国公,他也未必没有胜算。”
  兴国侯世子明面上是皇帝的人,以战功起家,并不偏向大皇子与太子任何一方,皇帝近年屡加提拔,深受皇恩得很。只把兴国侯世子当作是取代盛国公的下一任军中领头人。只当他北面是稳定了的。
  拿一个国公算计到两个自己舍弃的皇子,这笔帐对皇帝而言好算得很。
  温宥娘自然知道当今为四皇子铺路不少。不说在军中,就朝中,四年前朝廷官阶改制完成,温家老爷当初的惩罚就立马从五品变成从三品,然后温家老爷如今又登上了尚书的位置。虽是工部的,但也是二品,占了六部之一。
  只可惜的是,皇帝在朝中为四皇子铺路也没那般容易。胡丞相一把年纪了,七十好几,都耳聋目浑,儿子都老死了一个。就他偏偏不死,还霸占着丞相的位置靠着这些年在朝中的威望,死活不肯致仕。
  每到皇帝要给四皇子铺路提拔个人时,不是反对就是过几月就因渎职被参下课了。
  虽四皇子的岳父乃是尚书令,只可惜尚书令到底比不过实权在握的丞相来。知道的消息再多,没胡丞相手里的权利好使,都没用。
  “只盼着丞相还能再撑两年。还不如当初我说的那般……”温宥娘说到后面突然就闭了嘴。
  虽院子里没有外人,然而说出来到底有些大逆不道,有违皇恩。
  孟世子知晓温宥娘说的是甚么,也知道温宥娘说的那主意是最好的,只不过也得解释一番,“到底风险太大了一点,当今并不糊涂,只怕他留有后手,或是到时有人不服,反倒不美。”
  温宥娘摆手,见着小坏蛋换了一身衣服一身干干净净了,才从冬梅手中接过来抱在怀里,“许是吧。大事确不可冒险,须得处处筹谋。”
  要她说,把皇帝做个套儿解决了,太子自然就顺理成章的继了位。
  当然温宥娘也知道皇后一系的顾虑,说穿了京中还牢牢掌握在皇帝手中,一直不曾拉拢到人,更没分到权,就算弄死了皇帝要皇帝事先有个甚准备,皇后一系也占不了便宜。
  两边便不再说此事,孟世子就问:“上一季利润如何?”
  温宥娘摇头,“没算全,纯利恐不过三万余。”
  “生意难做。”孟世子叹道。
  他们不是单纯的商户,做生意不能只图银钱,可这一年不过十万余的薄利,还是做了八年才涨到一年十万余,是有些少了。
  “明面上的盐铁归国有,暗地里的却是归世家豪强,皆动不得。要说赚大钱,没个十多二十年的经营,背后也不占什么大靠山,肯定是不行。”温宥娘倒是极看得开来。
  “也不是没好处,至少这些年我们手里的地就还不错。”孟世子也自我安慰道。
  温宥娘不吭声,当初她就怀疑南宁那么偏远的山区凭什么跟大隆斗了快百年,还一直没被大隆真正打赢过一回。
  只派了许多人潜入南宁,千辛万苦方才知道南宁比他们想象中要大多了,从云州锦州一带为边界,再往南却是国土连到了海为止,加起来有大隆好几个州那般大,人口更是不低,以数百万计。
  想想整个大隆的人口,也不过数千万。南宁比大隆国土小那么多,人口却是不少,足以看出南宁实力之厚。
  当然派人去查探南宁,自然也带回了许多得用的东西。
  如红薯、土豆、玉米相似的产物一类,竟然在南宁偏南靠海的方向被发现,只是一直没在与大隆交接的国土上种植,因此大隆竟完全不知晓。
  随后再得知那几物来自于海外,温宥娘就知晓了南宁海运之强,已把大隆与整个世界割裂了开来。
  就算那是一群蛮子,可借着海运与世界往来,却是收获金银无数,再与闽州王氏合作,换取大隆丰富的物产。王氏从中得利,只把大隆皇帝瞒得死死的。也不怪原著里,最终取代了大隆。
  得了红薯、土豆与玉米类种子的温宥娘,自然不会放过。只专在她与孟世子手中的一些土地里种上,卖旧存新,供给军中,这几年也存了不少种子。就算此时进行全大隆进行大规模的种植,倒也恰好。
  只问题是,当今他还没死,而这些东西她就没打算他在世之时拿出来。
  “种子如今已存够,只阿姐那必须得快了。”温宥娘道。
  她还记得现代的前前朝明清时似乎就是因为这几样东西的大规模种植,人口才快速上升起来。然后一年能活下来的人更多了,要大隆也这般,想必也会逐渐人口繁盛起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