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中华史第二部:第一帝国_分卷阅读_40(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因此,当关羽匆忙赶回南郡时,南郡的人心已经归顺了吕蒙,再没有人会替关羽卖命。
  陆逊也是一路凯歌。他在吕蒙得手后乘胜前进,刘备的守将则跑的跑,败的败,降的降。宜都、房陵、南乡三郡尽入其手,荆州从此不再姓刘。32
  关羽只能走麦城。
  事实上没过多久,关羽的人头就送到了曹操跟前。曹操厚葬了他这位老朋友和老对手,吕蒙则甚至没来得及参加庆功会,就病逝在孙权的内殿,享年四十二岁。33
  不过,吕蒙总算实现了夙愿,他可以瞑目。
  刘备却欲哭无泪。他痛失荆州,还痛失关羽。关羽不但是他的兄弟,更是他的爱将和臂膀。刘备南征北战那么多年,如果需要兵分两路,每次都是关羽独当一面。他派关羽总督荆州,似乎不能说是用人不当。
  但,关羽的性格有问题。
  刘备进攻成都那年,马超前来投奔。关羽便给诸葛亮写信,问马超可以跟谁相提并论。诸葛亮答:马孟起(马超)堪称“一世之杰”,可以跟张益德(张飞)并驾齐驱。不过,美髯公(关羽)才是“绝伦逸群”呀!
  关羽见信,竟不无得意地递给客人一一传看。
  这就太像孩子,还是被惯坏的,既任性又天真。由于任性,所以发动了襄樊战争;由于天真,所以被吕蒙和陆逊欺骗;由于既任性又天真,所以在处理敌、我、友关系时犯了一系列错误,最后把自己送上绝路。
  是的,关羽不懂政治,不知道在多边政治关系中,从来就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他也不懂公共关系。孙权提出结为亲家,不同意也就罢了,又何必辱骂来使?他还不会善待部下。江陵和公安的守将投降,原因之一就是怨恨和畏惧关羽,干脆一降了之。34
  因此,让关羽镇守荆州,在政治和军事两个方面同时对付曹操和孙权两个枭雄,其实是不合适的。
  可惜一俊遮百丑。关羽的英勇善战和屡建战功,尤其是他在樊城大破曹军,威震天下,差一点就逼得曹操迁都,更使他成为战神般的人物。“战神”是不容怀疑的,也是不能批评的,只能由着他走向深渊。
  不过,关羽败得如此之快,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就连曹操和孙权也不曾料到。这也是刘备他们为什么听任关羽孤军奋战,却迟迟不去救援的原因。当然,刘备也想不到孙权和曹操已经暗中勾结,吕蒙和陆逊竟然会两路出兵偷袭南郡,而且迅雷不及掩耳。35
  然而无论如何,刘备都无法接受这一切。尽管他并没有立即为关羽报仇,也没有给关羽封号,但孙权在背后插的这一刀,他永远不会忘记。36
  夷陵之战
  刘备决定征讨孙权。
  东征是在关羽败走麦城的两年半以后。这就至少说明此战的目的,并不完全是为关羽报仇。真正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是这段时间内天下大势的变化。
  实际上,关羽死后一个月,重大事件就接连发生。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正月,曹操去世,太子曹丕继承魏王王位。十月,曹丕逼汉献帝禅让,代汉称帝,改元黄初。第二年四月,刘备称帝,建元章武。八月,孙权接受曹丕册封的吴王称号,次年建元黄武。
  这样一来,当时的天下就有了三种年号(曹魏的、蜀汉的和孙吴的),两个皇帝(曹丕和刘备),一个独立王国的国王(孙权),三分天下之势初步形成。
  与此同时,孙刘联盟也公开破裂。
  夺取南郡后,孙权与刘备彻底翻脸,宣布只承认刘璋是益州牧,曹操则宣布孙权兼任荆州牧。也就是说,孙权承认曹操是中央,曹操承认荆州是孙权的,他们也都不承认益州是刘备的。按照这个逻辑,原本既是荆州牧,又是益州牧,还是豫州牧的刘备,现在什么都不是。
  刘备当然不会善罢甘休。
  于是,刘备在称帝六个月后,发动了顺江东下讨伐孙权的战争。由于刘备驻军猇亭(猇读如消,在今湖北宜都北)和夷陵(在今湖北宜昌东南),故史称“夷陵—猇亭之战”,简称“夷陵之战”或“猇亭之战”。
  夷陵之战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堪称这段历史上的三大战役,而且都以战争发动者的失败而告终。官渡之战是袁绍发动的,袁绍失败。赤壁之战是曹操发动的,曹操失败。夷陵之战是刘备发动的,刘备失败。
  这是天意,还是人谋?
  人谋。
  其实,杀死关羽夺取荆州以后,孙权就很清楚自己与刘备的关系已经彻底破裂,即便承认他是益州牧也无济于事。于利,刘备要夺回荆州;于义,刘备要报仇雪恨。一场大战势所难免,孙权不能不未雨绸缪。
  因此刘备称帝后,孙权就把自己的前线指挥部从公安迁到了鄂城(今湖北鄂州),改名武昌(不是现在湖北武汉的武昌区),并在长江沿岸布下道道防线。可见孙权一直在提防刘备,他打的是有准备之战。
  为此,孙权还在政治上积极靠拢曹魏,甚至向代汉称帝的曹丕上表称臣,等于公开承认曹丕篡汉是正当的,曹魏政权是合法的。对此,江东集团颇有不同意见。孙权却坦然地说:想当年,高皇帝不也接受了项羽的封号,当了汉王吗?随机应变,权宜之计,有什么关系呢?37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