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中华史第一部:中华根_分卷阅读_192(1 / 1)
7.见《老子·第五章》。
8.告子其人,身世不明。但他在《墨子》一书中出现过,因此其年龄应该比墨子小,比孟子大。
9.见《孟子·告子上》,下引不注者均同。
10.见《孟子·告子下》。
11.见《孟子·告子上》。
12.见《荀子·正名》。
13.见《荀子·性恶》,下引不注者皆同。
14.见《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15.见《韩非子·备内》,下引不注者皆同。
16.见《韩非子·解老》。
17.见《韩非子·奸劫弑臣》。
18.见《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19.见《韩非子·难四》。
20.见《韩非子·说林下》。
21.战国晚期,君臣关系与春秋和战国前期不同,卿大夫的世袭制已逐渐改为任命制,各国甚至有实行客卿制的,故云。
22.见《韩非子·饰邪》。
23.见《韩非子·显学》。
24.关于华夏文明的正宗和传统,请参看本中华史第三卷《奠基者》。关于“以法治国”,请参看《韩非子·有度》。
25.见《韩非子·难三》。
26.见《韩非子·五蠹》。
27.见《左传·昭公二十九年》。
28.见《论语·为政》。
29.道,就是引导。齐,就是规范。格,钱穆先生《论语新解》说是“达到标准”,李零先生《丧家狗》说是“遵守规定”,杨伯峻先生《论语译注》说是“人心归服”,李泽厚先生《论语今读》说是“认同归依”,我认为是“自觉遵守道德律令”。请参看易中天《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30.见《韩非子·五蠹》。
31.见《韩非子·五蠹》。
32.见《论语·颜渊》。 ↑返回顶部↑
8.告子其人,身世不明。但他在《墨子》一书中出现过,因此其年龄应该比墨子小,比孟子大。
9.见《孟子·告子上》,下引不注者均同。
10.见《孟子·告子下》。
11.见《孟子·告子上》。
12.见《荀子·正名》。
13.见《荀子·性恶》,下引不注者皆同。
14.见《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15.见《韩非子·备内》,下引不注者皆同。
16.见《韩非子·解老》。
17.见《韩非子·奸劫弑臣》。
18.见《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19.见《韩非子·难四》。
20.见《韩非子·说林下》。
21.战国晚期,君臣关系与春秋和战国前期不同,卿大夫的世袭制已逐渐改为任命制,各国甚至有实行客卿制的,故云。
22.见《韩非子·饰邪》。
23.见《韩非子·显学》。
24.关于华夏文明的正宗和传统,请参看本中华史第三卷《奠基者》。关于“以法治国”,请参看《韩非子·有度》。
25.见《韩非子·难三》。
26.见《韩非子·五蠹》。
27.见《左传·昭公二十九年》。
28.见《论语·为政》。
29.道,就是引导。齐,就是规范。格,钱穆先生《论语新解》说是“达到标准”,李零先生《丧家狗》说是“遵守规定”,杨伯峻先生《论语译注》说是“人心归服”,李泽厚先生《论语今读》说是“认同归依”,我认为是“自觉遵守道德律令”。请参看易中天《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30.见《韩非子·五蠹》。
31.见《韩非子·五蠹》。
32.见《论语·颜渊》。 ↑返回顶部↑